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新蕪(灣沚)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為蕪湖市區核心組成部份,是安徽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科教、交通、傳媒、通信和信息交流中心。

有文字記載已逾2500年,素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稱,近代為"江南四大米市"之一。因"長江巨埠、皖之中堅"(孫中山語)名譽華夏,有"雲開看樹色,江靜聽潮聲"之美譽。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把蕪湖闢為通商口岸,成為近代安徽開放先鋒。有着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內聯九省、外通海洋的優越地理位置,,造就了其全國重要的水陸空綜合交樞紐地位,是全國首座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沿江重點開放城市,長江流域區域中心和重要港口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城市。[1]

目錄

地理優勢

灣沚"東控勾吳,南連荊楚","切近玉溪,地接姑熟","扼中江之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

蕪湖縣灣沚歷史歷史悠久,當代考古證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這裡應居住着皋夷人、山越人。春秋時,作為聚落邑地見於史冊,名為"鳩茲"。魯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國子重率師伐吳,攻克鳩茲,直抵橫山。西漢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劉徹改鄣郡為丹陽郡,領縣十七,其中有蕪湖縣(位今蕪湖縣黃池鎮南0.5公里許的楚王城遺址)。三國吳黃武二年(223),縣治遷至今蕪湖市區雞毛山。孫權派大將陸遜率數萬精兵長駐蕪湖,西拒蜀漢,北抗曹魏。東晉時,境內先後僑置南豫州、上黨郡及所領襄垣諸縣。義熙九年(413),以襄坦縣名取代蕪湖縣。晉朝武昌守將王敦謀反,占領蕪湖,。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原城蕪湖縣降為當塗縣屬鎮。唐初李孝恭、李靖討伐叛臣輔公祏於蕪湖,唐末揚行密命台蒙在瀂港築五堰運軍需糧草,先後大敗趙鍠、孫儒。南唐升元年間(937-943),(一說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復立蕪湖縣,至今相沿不廢。攻占梁山據點。南宋,李綱屯兵採石,築皖南唯一的烽火台於蕪湖四褐山。元末,朱元璋率兵與元軍激戰於蕪,大敗元軍直下採石,朝列大夫陶居仁,率軍在鎮江抗元,兵敗被俘,寧死不屈,連元軍也感其忠。明末,張煌言率兵會師鄭成功水兵,從長江突破京口直趨蕪湖。

清初,蕪湖貢生沈士柱,秘密組織復社從事反清活動。被捕後,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在灣沚大破清軍,擊斃浙江提督鄧紹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陳獨秀、柏文蔚等在蕪湖創建"岳王會",率先舉起安徽反清義旗。民國8年(1919)"五四"運動爆發後,蕪湖廣大工人、學生、店員、農民及各界人民,奮起聲援。罷工罷課,連綿不斷;遊行示威,如火如荼。民國14年9月,黨中央派張秋人來蕪湖建立中共蕪湖支部。王稼祥、李克農、錢杏村、陳源道等發動蕪湖人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奴化教育和支援"五卅"運動的鬥爭。民國17年,中共安徽省臨委直接領導了蕪湖縣白沙圩、萬春圩農民武裝暴動。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後,人蕪湖縣民同仇敵愾,群起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罷課、罷工、罷市和抵制日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川軍第五十軍一四四師在白馬山與日軍激戰7個晝夜。後因傷亡過重敗退。新四軍將領粟裕率兵奇襲官陡門日軍據點,一舉殲敵200餘人。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五軍在灣沚圍殲國民黨二十軍,殲敵13000餘人,其軍長楊幹才兵敗自斃。游擊戰。在8年抗戰中與日偽軍英勇作戰28次。擊毀日軍軍艦5艘,飛機6架,擊斃擊傷日偽軍數千人,繳獲各種武器近萬件。同時因抗戰遇難1290人,受傷2780人。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調集3個師及所有保安團兵力"清剿"共產黨游擊隊,蕪湖縣數萬名革命群眾冒着生命危險為游擊隊送信、帶路、掩護,並舉行萬人搶糧抗租運動,配合游擊隊開展鬥爭。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共產黨蕪湖地下組織已建立4個情報站,掌握7個鄉、3個營的國民黨地方力量,為策應大軍渡江迎接解放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在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蕪湖縣有290名烈士為國捐軀。1949年4月24日蕪湖縣解放,4月26日,蕪湖縣、市分治,同日在方村河東成立蕪湖縣行政辦事處;5月12日改為蕪湖縣人民政府。先後屬蕪當專區、皖南行署、蕪湖專區。1971年3月人蕪湖縣民政府和縣城遷至灣沚。1980年1月改屬蕪湖市。

2003年,蕪湖縣由24鄉鎮合併為8個鎮,具體如下:原灣沚鎮、新豐鎮、趙橋鄉、三元鎮合併為灣沚鎮;原清水鎮、荊山鎮合併為清水鎮;原火龍崗鎮、石硊鎮、白馬鄉合併為火龍崗鎮;原六郎鎮、周皋鎮、政和鄉、易太鎮、咸保鎮合併為六郎鎮;原陶辛鎮、十連鄉、保沙鄉合併為陶辛鎮;原方村鎮、埭南鄉合併為方村鎮;原紅楊鎮、和平鄉、西河鎮合併為紅楊鎮;原花橋鎮、橫崗鎮合併為花橋鎮。全縣總人口967564人。

2004年,根據《關於同意將蕪湖縣清水鎮劃入市區的批覆》(民地字[2004]49號):將蕪湖縣的清水鎮劃入蕪湖市鳩江區(沒有實施)。2004年底,蕪湖縣轄7個鎮:灣沚鎮、火龍崗鎮、六郎鎮、陶辛鎮、方村鎮、紅楊鎮、花橋鎮。

2005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5]77號)調整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將蕪湖縣火龍崗鎮劃歸弋江區管轄。2006年2月9日,蕪湖市政府批准:將蕪湖縣原荊山鎮區域劃歸鏡湖區管轄,將火龍崗鎮劃歸弋江區管轄,將清水鎮(不含原荊山鎮區域)劃歸鳩江區管轄。蕪湖縣面積由原來的994平方千米變為730平方千米,人口由82.43萬人減少到38.13萬人。現轄5個鎮:灣沚鎮、六郎鎮陶辛鎮紅楊鎮花橋鎮[2]

自然條件

氣候

蕪湖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規則長條狀;地貌類型多樣,平原丘陵皆備,河湖水網密布。 蕪湖縣的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6℃,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最熱為7~8月,平均氣溫超過28℃,極端最高氣溫接近40℃;最冷為1月,月平均氣溫僅3℃,曾出現過-10℃的極端最低氣溫。 蕪湖縣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節和初冬。無霜期每年達219~240天。

地形

蕪湖縣東部和北部為沖積平原,地勢低平,東南高西北低。南部有少數丘陵。

河流湖泊

境內有長江、青弋江、蕪申運河、花渡河、扁擔河、荊山河、漳河、青山河等河流。

行政區劃

下轄灣沚鎮、六郎鎮、陶辛鎮、紅楊鎮、花橋鎮。[3]

交通

蕪湖縣交通發達,沿江通海。城區青弋江直通黃金水道長江,皖贛鐵路穿越老城區,318國道、

104省道與205國道在市區會合。 G50滬渝高速公路(上海-武漢-重慶), 合杭高速(合肥-蕪湖-杭州)已建成通車,銅蕪宣高速(銅陵-蕪湖縣-宣城)、溧蕪高速(蕪湖縣-南京高淳、南京溧水、溧陽)即將通車,5條高速在市區東西南北均設有出入口,這一獨特的優勢,構成了蕪湖縣到江浙滬地區的1小時高速公路網絡。 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南京市祿口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機場僅兩小時車程。距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僅20分鐘車程。

公路

合杭高速、溧蕪高速、G50滬渝高速公路、銅蕪宣高速等5條高速公路,205國道、318國道、104省道連接上海、重慶、南京、杭州、合肥、蘇州、無錫、寧波、常州、武漢等大城市和城市集群。

鐵路

合蕪、皖贛鐵路、寧銅鐵路、 宣杭鐵路、在建的有合福高鐵、皖贛高鐵、商杭高速鐵路、以及規劃中的銅南宣鐵路 ,形成四通八達的鐵路運輸網,向外可通達全國各地的火車站。

港口

蕪湖港距安徽新蕪經濟開發區僅20公里,是長江溯江而上的最後一個深水良港。朱家橋外貿碼頭可常年停靠萬噸輪,從這裡直通內外。與上海港緊密合作可全面實現國際集裝箱運輸通關驗放作業,且成本比上海出港更低。

蕪申運河

起自安徽蕪湖市區,經安徽省蕪湖縣、南京高淳區、無錫宜興,止於太湖,由蘇州直通上海,航程比繞長江縮短運距100多公里。

航空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機場,蕪湖縣蕪宣機場(規劃在建)[4]

綜合

國民經濟。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3.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58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07.03億元,增長30.1%;第三產業增加值31.39億元,增長10.0%。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6761元,比上年增長20.6%,按年末匯率折算為4041美元。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5.6:60.5:23.9調整為14.2:65.0:20.8。

財政收支。2010年全年實現不含基金財政收入23.67億元,比上年增長36.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95億元,增長28.0%。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營業稅3.37億元,增長28.8%;增值稅(25%)0.95億元,增長58.4%;契稅0.83億元,增長57.1%;企業所得稅(25%)0.54億元,增長32.7%;城市維護建設稅0.43億元,增長49.4%;土地增值稅0.29億元,增長122.9%。全年完成一般預算支出16.43億元,

比上年增長28.7%。其中,教育支出2.55億元,增長18.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5億元,增長35.4%;農林水事務支出1.64億元,增長18.9%;住房保障支出1.37億元,增長88.7%;醫療衛生支出1.18億元,增長12.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17億元,增長172.2%。

固定資產投資。2010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9.00億元,比上年增長40.0%;其中,城鎮投資266.78億元,增長40.9%。全年新增固定資產213.23億元,增長38.5%。2010年項目建成投產率達68.41%,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67.0%。

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64億元,增長43.4%;第二產業投資110.05億元,增長21.3%,其中工業投資110.01億元,增長21.9%;第三產業投資57.31億元,增長98.8%,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0.95億元,增長207.4%。全年銷售商品房15.47萬平方米,減少5.4%;商品房銷售額6.18 億元,增長18.9%。

農業

農業生產。2010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6296公頃,比上年增加397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142公頃,減少469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664公頃,減少281公頃。糧食產量24.79萬噸,比上年增產0.7%;油料產量2.13萬噸,減產11.4%;棉花產量4126噸,減產1.4%;蔬菜產量13.56萬噸,增產2.3%;肉類產量1.60萬噸,增加

2.1%;水產品產量3.01萬噸,增產3.0%。當年完成造林面積170公頃。新增土地流轉面積4.8萬畝,其中集中連片面積2.72萬畝。實施了農業部2萬畝水稻高產創建項目。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累計銷售收入18.60億元,增長16.2%。新建8家縣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新增農業專業合作社13個。

農業生產條件和基礎設施。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2.2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8.1%。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1281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30萬噸,農村用電量0.63億千瓦時。開工建設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和汪溪壩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湯泊河綜合治理工程納入規劃,農田水利建設再獲省"金杯獎"。新增電氣化村36個,電氣化村比例達60%以上。完成農村公路"村村通"延伸工程50公里。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2010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07.4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 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2.02億元,比上年增長35.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6.50億元,比上年增長2.3%;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48.58億元,增長3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增加值2.57億元,增長28.0%。輕工業增加值8.44億元,增長43.5%;重工業增加值53.58億元,增長33.6%。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5.0%。

工業效益。2010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6.85億元,比上年增長51.0%;實現利潤總額14.52億元,利稅總額21.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7.9%和38.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34.77%,比上年提高10.19個百分點。

建築業。2010年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9家,完成總產值19.29億元,增長19.5%;實現利稅1.42億元,增長12.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39.4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9.26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23.5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19 萬平方米。

新蕪經濟開發區

2010年當年合同利用外資800萬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5533萬美元,增長4.6%,其中外商投資5533萬美元,增長4.6%。實際利用內資181.0億元,增長72.0%,其中省外資金181.0億元,增長72.0%。

2010年蕪湖縣經濟開發區(灣沚機械工業園)正式更名為"新蕪經濟開發區"。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7.3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4.24億元。實際利用內資90.3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533萬美元。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4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03.11億元,比上年增長55.1%。實現稅收收入15.17億元,增長48.9%。 開發區發展圍繞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提升轉變,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各類機床做精,汽車零部件做全,成套設備做強,電子電器基礎件做大,堅持科學發展,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華東乃至全國一流的特色裝備製造業基地。"十二五"規劃期間,開發區承載能力要達到900家企業以上。2012年新蕪經濟開發區將完成工業總產值260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5億元。[5]

貿易和旅遊

市場消費。2010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7億元,比上年增長20.6%。分區域看,縣消費品

售額18.69億元,增長21.2%;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8.18億元,增長19.2%。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2.63億元,增長19.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24億元,增長24.3%。

對外貿易。2010年全年進出口總額1213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8.5%。其中,進口總額970萬美元,增長666.2%;出口總額11169萬美元,增長115.4%。

旅遊。2010年全年接待國內外各類遊客95.67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遊客55.4萬人次。全年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55億元,其中旅遊創匯收入4.66萬美元。年末共有旅行社1家;2A級及以上旅遊景點(區)3處。2010年央視中秋晚會在縣城陽光半島成功舉辦。

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2010年年末,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3家,其中當年新認定7家。當年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0個。全年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0項,其中省級及以上12項。全年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5項。獲省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1項。專利申請量975件,其中發明專利100件;專利授權450件。中國馳名商標1個;省著名商標6個,省著名商標認定申請9件。省級名牌產品1個。

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2012年末,城區建成面積擴大到93.38平方公里。全縣公交運營線路網長度106公里,車輛105輛;擁有出租車189輛。縣城灣沚日供水綜合能力5.5萬噸。全年居民用電量1.13億千瓦時。縣城綠化覆蓋率35.14%。環城南路、延安路改造完成,荊山河路延伸段、火龍崗路延伸段竣工,南湖路上跨皖贛鐵路、滬渝高速工程開工建設。東湖公園三期工程、城南景觀廊道等改造工程完工。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基本建成。縣圖書館、公安警務用房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在建和規劃建設的保障性住房面積180萬平方米,其中安置房24519套、廉租房8756套。

環境保護。2010年年末,擁有國家三級及以上環境監測站1個。縣環境空氣質量達優良的天數為 358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8.1%。飲用水源水質符合國家Ⅲ類標準。青弋江幹流蕪湖縣段水質以Ⅱ類水質為主。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工業廢氣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100%,煙塵排放達標率100%。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60.0%。全縣新增1個省級生態鎮、3個生態村。

崛起之路

2006年,蕪湖縣灣沚延續"十五"時期的發展輝煌,在縣域經濟千帆競發的大潮中,繼續揚帆領航,位居全省綜合實力"十強縣"和動態發展"十佳縣"行列。

2008年,經過一系列嚴格考核,蕪湖縣名列全省"一類縣中科學發展先進縣"第4位!在全省考核轉型的新形勢下,蕪湖縣灣沚依然保持了奮力崛起的良好態勢!

2010年,伴隨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確立,鳩茲大地春潮澎湃,活力迸發。作為全省東向發展戰略的橋頭堡,以"工業強縣"為目標的蕪湖縣也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春天。

"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資源稟賦相對不足、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的中部縣域,之所以能夠連續取得這樣的較好成績,得益於我們保持了一種追求發展的精神風貌,得益於我們鍛造了一支敢想敢幹的幹部隊伍,得益於我們營造了一種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多年的強縣實踐,使蕪湖縣灣沚決策層形成了廣泛的共識。

城市化進程

近年來,蕪湖縣着力推進縣城圍繞"東擴南進"思路,加快城南新區和東湖公園開發建設,爭取到"十一五"末,縣城灣沚城區面積達35平方公里,人口達25萬,初步建成為蕪湖市的副中心城市(蕪湖副城)。蕪湖縣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群眾體育先進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目前正在創建國家級生態縣。[6]

旅遊資源

陶辛水韻

"陶辛水韻"位於蕪湖縣陶辛鎮,距蕪湖市區約20公里處。青弋江蜿蜓而過,境內溝渠縱橫,碧水環繞,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江南水鄉風光。1999年"陶辛水韻"被評為蕪湖市新十景之一,2002年"陶辛水韻"旅遊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本景區具備進一步建設的潛力。

陶辛水韻景區面積81.8平方公里,區內水系縱橫交錯,呈"八卦"形分布,累計達100公里。陶辛築圩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相傳一陶姓木匠,乃陶淵明的後裔,自江西江州遷居於此,率眾圍圩成橢圓形。按井田式開鑿水渠,十縱十橫長達百餘里,溝溝相通,渠渠相連。千年萬畝古水系至今保存完好,身歷其境,猶入迷宮,實為江南奇觀,並被評為"蕪湖新十景"。

泛舟陶辛水鄉,樹木掩映,碧波蕩漾,荷葉田田,浮鷗嬉戲,大自然的清新與質樸,令人陶醉不已。香湖島公園是圩內的主要景點之一。建有香荷亭、垂釣亭、強陶亭、醉翁亭、九曲長橋和香湖賓館,為萬畝水系的自然美又平添了古樸、典雅的韻。"全國十佳少年"承小多的塑像曾在此建立,同時,香島湖還是蕪湖市青少年社會自然實踐基地。

圩內的史跡"唐五渡"、"清涼渡"、"和尚橋"和"牌坊廟"等都有動人的傳說。特別是水鄉人民喜愛的龍舟競賽,如今已成為當地的一項傳統文化活動。每逢賽事,岸邊萬人云集,水上鑼鼓震天,構成了陶辛水韻的又一景觀。

陶辛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是旅遊、休閒、美食的好去處。

自2001年以來,陶辛水韻景區遊客接待人數不斷增加,尤其是2002年舉辦中國(蕪湖)國際旅遊博覽會陶辛水韻旅遊文化節和2005年陶辛水韻鄉村青年文化擂台賽後,"陶辛水韻"已經在蕪湖市及周邊城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初步形成自己的旅遊產品市場。2005年景區接待遊客25萬人次,客流時間分布為周末300人/天,黃金周1000人/天,平時100人/天左右。隨着陶辛水韻景區知名度的提高,預測到2010年遊客數可達40萬人次,長三角地區城市遊客將逐漸增多。

蕪湖縣陶辛鎮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旅遊資源,引種國內數10種精品荷花。入夏以來千畝水面蓮葉接天,荷花映日,使"陶辛水韻"更添異彩,吸引遠道遊客紛至沓來。

陶辛水韻景區現已推出以香湖島為中心的綠色生態游,以老芮木榨油坊為中心的傳統文化體驗游,以移民美食村為中心的美食文化品嘗游,以胡氏宗祠為中心的古代人文教育追尋游等旅遊產品,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景區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省級農家樂旅遊示範點,目前正在申報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同時,陶辛水韻景區還是省市攝影家創作實踐基地。

相思島

相思島距蕪蕪湖縣縣城灣沚鎮西北2公里處,是一個面積為20餘畝的小島,一條通道將它同縣鄉公路緊緊相連,小島四面環水,西北側為百餘畝的汪潭大水面。

汪潭似玉盤,托起相思島這顆水上明珠,汪潭湖面寬廣,煙波浩渺,島上樹木蔥鬱,鳥破幽靜,潭中有龍的傳說,島上悽美的故事,島為潭增色,潭映島添景。

孤島上可建九曲橋周岩上連接,連接處劃分出的塊睡眠中指各色蓮荷,養殖觀賞錦鯉,西北淺灘處可鋪細紗,建自己泳池,東南港灣處可置噴泉將湖面的自然水景和動感噴泉巧妙搭配,西側幾十米的湖岸建傍水樓榭景觀塔閣,並依勢建築遊船碼頭,供水上遊樂配套,使水上碼頭和岸邊主體建築渾為一體,自然天成。

老梁山莊

老梁山莊,國家2A級旅遊景區,省級農家樂旅遊示範點。它坐落在蕪湖縣灣沚萬畝桃園的宋興村境內,占地幾百畝,山莊主要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它包括了生態觀光,農家休閒,古農具展示,會議接待,農家餐館,草木屋住宿等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景區。山莊的桃花潭約有30畝水面,用於垂釣、休閒,遊客可乘船蕩漾在碧波綠水之中,亦可臨水而漁,讓您有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山莊收集了大量的農家古玩具,有幾百年前的笠、磨、水車、花轎以及上千種古農具,各種農具展示讓你親手操作。使你真正了解古代人們那種萬耕水種的民俗遺風,讓我們了解了農民的辛勤與純樸。在書畫室,你可以參觀到名人的字畫,也可以潑墨揮毫,留下您的傑作;跑馬場讓你騎在馬背上領略河塘飲馬的感覺。山莊內養殖了各種山村禽畜、珍稀動物供您觀賞,奇異百態。每當碩果纍纍的時候,各種果實都任您來採摘和品嘗。有桃、李、橘子、棗子、葡萄等等。品種繁多,讓您享受農家田園的特色風光。

陽光半島

陽光半島坐落於灣沚城北新區,緊鄰高速出入口,距離蕪湖市區高速公路車程僅20分鐘。面積達3000畝,項目內容納了28座原生態島嶼,環繞在120萬平方米的水面上,僅一條貫通項目的親水長廊就長達2公里。巨大的規劃手筆,給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度假體驗,享受的同時,更增添了傲人的名門氣派。陽光半島無疑是蕪湖乃至長三角地區的一個頂級的度假勝地。陽光半島在悠然的湖岸,建有一座標準高爾夫練習場,瀟灑揮杆盡顯領秀氣派。遊艇碼頭的規劃更是增添了高端度假的高尚氛圍。網球場、室內外泳池等健身設施樣樣俱全。另外,陽光半島還將邀請眾多專業演藝團體駐場表演,令娛樂更加繽紛多彩。蕪湖陽光半島是2010年蕪湖月·中華情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的舉辦地。

東湖公園

東湖公園位於蕪湖縣縣城灣沚,是一個集觀光、休閒、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這裡原來是一處內澇荒地,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蕪湖縣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全縣人民,以義務勞動的方式,開始了東湖公園的建設。後因當時經濟社會條件所限,建設一度停滯。進入新世紀,隨着蕪湖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東湖公園建設再度啟動。2006年8月正式動工,投資10億多元,前後歷時5年,於2010年4月30日終於順利建成。

灣沚的發展

2015年開始,灣沚加強電子商務發展,成為全國電子商務示範縣。先後引進了阿里巴巴、淘寶、京東、買吧蕪湖 等一批電商企業。同時,搭建了多個電商園區,加快了灣沚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