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源城區

中文名: 源城區

外文名: Yuancheng Distisct

別 名: 槎城、源城、河源

行政區劃代碼: 4416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

地理位置: 河源市南部

面 積: 361.5 km²

下轄地區: 2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44個社區居委會,

28個村委會(不含江東新區城東街道辦事處)

政府駐地: 上城街道

電話區號: 0762

郵政區碼: 517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著名景點: 龜峰塔、河源文化廣場、河源客天下、河源

博物館、中山公園

火車站: 河源站

車牌代碼: 粵P

地區生產總值: 429 億元(2018年)

高 校: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河源校區

人 口: 703607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源城區,廣東省河源市轄區,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河源市南部,東江中上游與新豐江的匯合處,與廣州深圳香港相距約200公里。源城區西北接東源縣,東接江東新區,南與惠州博羅縣交界,總面積361.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源城區下轄2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44個社區居委會,28個村委會(不含江東新區城東街道辦事處)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源城區常住人口703607人。 源城區是河源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是河源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水陸交通發達,是粵東北的交通樞紐。 源城區歷史悠久,境內是原河源縣的一部分。原河源縣從南齊永明元年(483年)建縣至1988年有1500多年的歷史。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原河源縣分設源城區和東源縣。 2019年,源城區地區生產總值429億元   ,市區口徑為189.20億元(未含河源國家高新區),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87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76.06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10.27億元,增長2.6%。[1]

目錄

歷史沿革

河源古為百越之地,在《尚書》的「禹貢」一章劃為揚州區域,秦、兩漢、三國、兩晉等朝代均屬古龍川縣地,屬南海郡管轄。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析龍川地置河源、新豐二縣,仍屬南海郡。南朝梁天監年間(約502年)析南海郡置梁化郡(即惠陽梁化),河源改屬梁化郡轄。 開皇元年(581年)平陳後改梁化郡設置循州(今惠州)。開皇十一年省龍川,併入河源縣,為循州屬。十八年,改新豐為休吉縣。隋大業初年(605年)又省休吉,併入河源縣,改循州為龍川郡,河源屬龍川郡轄。 武德五年(622年)龍川郡復名循州,析河源置石城縣。唐貞觀元年(627年)又罷石城縣。唐中宗嗣聖年間(約684年)改循州為雷鄉郡,天寶四年(745年)改雷鄉郡為海豐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稱循州。至南漢(958年),劉鋹遷循州於雷鄉,改舊循州治為禎州,河源與博羅、海豐、歸善縣均屬禎州轄。 天禧四年(1020年),因避仁宗趙禎御名,改禎州為惠州。宣和二年(1120年)改惠州為博羅郡。紹興三年(1133年)復稱惠州。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惠州升為路,河源屬惠州路轄。 洪武元年(1368年),惠州路改為府,河源屬惠州府轄。崇禎六年(1633年),河源分割忠信二圖之地置連平州,併兼管河源、和平兩縣。 清朝,河源屬惠州府轄,是惠州府屬的中心地區。 民國八年(1919年),河源屬廣東潮循道,隨後即廢。道制廢后,中級地方行政機構久不設置。民國十四年(1925年)廣東統一,河源隸屬東江行政委員會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河源屬東江善後委員會公署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東江綏靖委員會公署轄。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河源隸屬廣東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奉行政院指令第四區行政專員公署由惠州移駐河源。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改稱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建國初期,河源屬東江專區。1953年屬粵東行政區,後屬惠陽專區。1959年,惠陽專區撤銷,屬韶關專區管轄。1963年,恢復惠陽地區,河源又劃歸惠陽地區轄,直至1987年年底。 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置河源市(地級市)。原河源縣被分拆為源城區和郊區(後改為東源縣)。原河源縣的東埔鎮、源城鎮、埔前鎮和高埔崗農場劃為源城區轄區,其餘劃為郊區(今東源縣)管轄   1988年1月至1997年2月,源城區下轄源城鎮、東埔鎮、埔前鎮和高埔崗農場。 1997年3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源城鎮和東埔鎮,設置上城、新江、東埔、源西4個辦事處和源南鎮,保留埔前鎮和高埔崗農場建制。 2003年12月,辦事處改為街道辦事處。埔前鎮、源南鎮和高埔崗農場未更名。 2011年,原高埔崗農場改街道,源城區轄5個街道:上城街道、東埔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崗街道;2個鎮:源南鎮、埔前鎮。 2018年1月,根據省民政廳文件,設立城東街道辦事處。城東街道由河源江東新區代管。

區劃詳情

2019年,源城區共轄6個街道(上城街道、東埔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崗街道、城東街道)和2個鎮(源南鎮、埔前鎮),區人民政府駐上城街道。 源城區地處於珠三角地區與粵東、粵北山區的結合部,總面積361.5平方公里。地理坐標處於東經114°31′34″至114°45′4″,北緯23°31′21″至23°51′之間。

地形地勢

源城區位於東江、新豐江交匯處,河源盆地內。區內北部為東江和新豐江沖積而成的東埔小平原,中部為丘陵,南部為東江沖積而成的埔前小平原,西部為低山丘陵區。總體地勢為東低西高,最高在西端的桂山,海拔最高1056米,最低在東江雙頭村,海拔在46米,境內最大相對高度差為1010米。 境內地貌形態與構造、地層、岩石等有關,是內外動力地殼作用的結果,按成因可分為構造侵蝕,剝蝕侵蝕,侵蝕堆積三種成因類型,地貌形態主要表現為低中心、低山地貌,主丘陵地貌,低山着地地貌,河谷平原地貌等。 境內地層主要包括中新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和第四系,主要分布於區內的西南部,中東部及東北部一帶。岩性主要為沉積碎屑岩類,大山碎屑岩類和鬆散岩類。裸露總面積約278.2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76.26%。 地質構造位於佛岡—新豐江緯向構造帶與華夏黃河大斷裂構造帶的複合地段,形成以北東向構造為主。南北向構造為東南山構造體系格向,並伴隨有多動強烈的岩漿流動,尤以中生代燕山中酸性岩漿廣泛侵入為主。區內出現的構造有桂山尾向斜,河源斷裂,人字石斷裂。 水文地質與地質構造條件相應,地下水分為鬆散岩類孔隙水、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3種基本類型。 工程地質特徵與地質、構造地貌及地睛水活動等密切相關,岩土體可分為花崗岩類岩組、碎屑岩組、膏鹽含鈣質岩組、沖洪積土岩組及殘坡層土岩組等。 源城區的地質災害主要有水土流失、水庫淤積、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源城區恐龍化石地質遺蹟擁有大量的出土恐龍蛋化石,還有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為世界罕見的集恐龍蛋、恐龍骨骼和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埋藏地。

氣候

源城區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水平,是全國13個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的城市之一。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冷;夏半年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高溫多雨。源城區歷年平均溫度21.4℃,歷年極端最高溫度39.3℃,歷年極端最低溫度-3.8℃;歷年平均年降雨量1953.2毫米,歷年平均年雨日159天;歷年平均年日照時數1942.8小時。源城區熱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氣候資源豐富,適宜種植亞熱帶作物。

水文

源城區境內的河流,統屬於珠江水系的東江幹流水系。一級支流新豐江和東江幹流穿越境內,兩江河段(源城)的河流比降落差不大,流速較緩慢,河面較寬闊。除東江、新豐江河段外,源城區還有埔前河、七磜河、木京河,高塘水、赤坑水、洪洞水、萬洞水、藍田水,香車河、雙下水等河流10條,其集水面積不大,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下。其中埔前河、七磜河、香車河是源城區較大的河流,集水面積都在40平方公里以上,區內主要河流有:東江、新豐江、埔前河、七磜河、香車河。 1992年土地資源詳查數據結果報告,源城區集體土地363459.1畝,占總面積67%;國有土地107409.7畝,占總面積20%;未定權土地71849畝,占總面積13%。截至2009年底,源城區常用耕地面積33233畝。

生物資源

源城區林木茂盛,動植物資源豐富。桂山自然保護區有廣東最大、世界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綠闊葉林,物種資源豐富,與肇慶鼎湖山、雲南西雙版納並稱「沙漠腰帶上的東三奇」。全區有野生維管植物193科486屬783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二級保護植物7科7屬7種,如金狗、桫欏、水蕨、蘇鐵蕨、樟樹、半楓荷、花櫚木等。全區有脊椎野生動物215種。其中有蟒蛇、金錢龜、穿山甲等10多種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

礦產資源

源城區境內地質構造複雜,據地質部門探明的礦藏有鐵、銅、鋅、煤、水晶、粘土、螢石、瓷土等11種。鐵礦主要分布在埔前桂山一帶,屬風化淋濾鐵礦,含鐵品位達45%以上,但儲量規模較小,在10萬噸以下;銅礦、鋅礦分布在埔前、桂山,儲量不大;煤礦分布在埔前、桂山,但煤層薄,煤質差,硬石多;螢石礦主要分布在源南鎮勝利村至東源縣仙塘鎮到吉村一帶,儲藏量約在510萬噸左右;水晶礦分布在東埔的白石嶂一帶,但礦石含晶性不高,水晶個體小;瓷土礦分布在源西的白嶺頭村和高塘村至東源縣的徐洞村一帶,儲量大;配料粘土礦分布在源西的白嶺頭一帶。

水力資源

源城區雨水充沛,多年平均年產水量3.70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610立方米。東江多年過境水量144.24億立方米,新豐江多年過境水量24.6億立方米。全區水能理論蘊藏量44.30萬千瓦,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為42.00萬千瓦,至2013年已開發34.2萬千瓦(含新豐江水電站33.5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81.43%。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源城區城鎮人口比重98.80%,比上年提高0.21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32.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1萬人,增長1.3%。據公安部門統計,全年出生人口6266人,出生率19.38‰;全年死亡人口2214人,死亡率6.85‰;自然增長率12.5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源城區常住人口703607人。

綜述

2015年,源城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2億元,同比增長9%,完成年度計劃的12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億元,同比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48.3億元,同比增長8%,第三產業增加值81億元,同比增長10%。三大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1∶38.3∶59.6調整為2.0:36.6:61.4,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2018年,源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9.20億元,比上年增長(下同簡稱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87億元,增長4.3%,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76.06億元,增長9.4%,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1.6%,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92個百分點,是拉動全區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10.27億元,增長2.6%,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1%,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40.0:58.5調整為1.5:40.2:58.3。

第一產業

2013年,源城區完成農業總產值4.65億元,實現增加值2.56億元,分別增長3.5%和 3.4%。全區出欄肉豬6.82萬頭,比2012年增長4.1%;家禽3.25萬隻,比2012年增長3%;糧食產量12291噸,比2012年下降5.7%;蔬菜產量32711噸,比2012年增長5.7%。 2018年,源城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億元,增長2.6%。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2.45億元,增長5.5%;林業產值0.15億元,下降8.3%;牧業產值2.18億元,增長0.6%;漁業產值0.13億元,下降2.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015元,增長6.4%。

第二產業

2013年,源城區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65億元,比2012年增長23%,實現工業增加值40億元,比2012年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億元,實現增加值35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29%和23%,全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19家。舉辦了落實市「三個50」系列活動暨投資環境推介會。全年簽約工業項目47個,合同投資總額81.6億元;開工工業項目23個,合同投資總額28.48億元;竣工投產工業項目22個,合同投資總額18.1億元。深圳羅湖(河源源城)產業轉移工業園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4.5億元。園區拓展盤活土地55萬平方米。園區被廣東省政府認定為「廣東省循環經濟工業園」和「廣東省2013年度四星級優秀服務園區」。 2018年,源城區完成全社會工業增加值48.13億元,增長7.4%。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1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工業增加值43.26億元,增長7.9%,其中,占比達到56.6%的民營企業工業增加值24.46億元,增長14.1%。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經濟類型企業工業增加值11.89億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資經濟類型企業工業增加值26.67億元,私營經濟類型企業工業增加值3.35億元,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工業增加值1.34億元,分別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7.5%、61.7%、7.7%、3.1%。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2.16億元,重工業增加值31.10億元,分別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8.1%、71.9%。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工業增加值14.87億元,中型企業工業增加值10.17億元,小型企業工業增加值17.49億元,微型企業工業增加值0.73億元,分別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4.4%、23.5%、40.4%、1.7%。

第三產業

2013年,源城區第三產業增加值45.5億元,比2012年增長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億元,比2012年增長14%。2013年,源城區旅遊接待總人數466.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5.88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18.4%和18%。2013年源城區外貿進出口總額65920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9%。其中出口總額40446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9%。全區實際外商直接投資4200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15.6%。 2018年,源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30億元,增長5.7%。分產業看,批發業完成零售額23.41億元,增長6.0%;零售業完成85.08億元,增長5.5%;住宿業完成4.25億元,增長5.7%;餐飲業完成5.57億元,增長5.4%。全區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1204.72萬人次,增長12.8%。其中,國內遊客1199.99萬人次,增長12.9%;國際遊客4.73萬人次,增長2.6%。旅遊住宿設施接待過夜遊客882.61萬人次,增長24.3%。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23.99億元,增長18.1%。2018年末,全區各類旅行社33家。已評定的星級旅遊賓館(酒店)7家,其中五星級旅遊賓館(酒店)1家,四星級旅遊賓館(酒店)2家。

交通運輸

源城區是粵東北的交通樞紐,水陸交通比較發達。境內205國道、河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河汕公路橫跨東西, 205國道、西環路、粵贛高速公路分別從城區的東西兩邊通過,中國南北第二大動脈京九鐵路以及廣梅汕鐵路連接城區。東江航運上可達龍川,下可通惠州、廣州。 截至2018年,源城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1.23億元,比上年增長1.7%。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裡程856.8公里。全年客運量1494萬人,增長3.5%;旅客周轉量16.97億人公里,增長5.2%; 貨物運輸量1854萬噸,增長2.1%; 貨物周轉量35.60億噸公里,增長5.2%。 綜述 截至2018年,源城區共有幼兒園121所,在園幼兒數30658人,幼兒教育入園率為98.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小學51所,在校學生7685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普通中學35所,其中,初級中學9所,高級中學5所,完全中學3所;一貫制學校18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6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2所。初中在校學生29500人,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初中毛入學率為134.65%,普通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8.95%。高中在校學生12379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8.20%。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289人。 義務教育 高中教育 特殊教育

文化體育

截至2018年,源城區共有群眾文化事業機構3個,其中國家一級文化館1個(源城區文化館)   、鄉鎮(街道)文化站7個;年末全區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47個;國家一級圖書館2個(河源市圖書館、源城區圖書館)   ,館藏量達25.4882萬冊(件),全年總流通77.0249 萬人次。全區體育事業工作人員共12個,業餘體校1個,體校學生人數210人,輸送體育人才80人,各類比賽獲獎項目中獲國家獎7個,獲省獎7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源城區共有衛生機構共有13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422張,增長18.4%。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628人,增長9.0%。其中醫療、預防、保健人員562人,中西藥劑人員120人,護理人員771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75人。全區已建立農村醫療站(所)共34間。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源城區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6.69萬人,比上年減少0.9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4.03萬人,淨增0.4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3.93萬人,淨增0.6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4.48萬人,淨增0.61萬人。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85萬人,淨增0.6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20.91萬人,淨增0.57萬人。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付額1.02億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待遇支付額2.12億元。全區享受城鄉低保救濟補助人數4291人,下降17.1%;共發放城鄉低保救濟金2186萬元,下降4%。 源城區屬客家方言區,語言受正統客家話及白話(廣州話)的影響較大,有的詞語讀音與梅州話相似,少數詞語與廣州話相近,但全區語言總體上屬客家方言。

客家民居

源城區的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的變化,有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河源的圍龍屋是方形的,被稱為「府第式」、「角樓」。其形制接近北方傳統的「四合院」,其文化內涵更加深厚。

風景名勝

源城區有龜峰塔、阮嘯仙烈士陵園、鱷湖、巴伐利亞莊園、春沐源、河源桂山風景區、高埔崗溫泉度假村、化龍路商業街、太平古街、新豐江電站大壩等旅遊景點。其中河源桂山風景區有野趣溝、七礤水庫、園中園旅遊區、響水風景旅遊區。 太平古街 河源老城的太平古街,臨近東江支流新豐江畔,採用民國時期流行的「上樓下廊」式的騎樓結構,走在其中,頗似行走在廣州的一德路、北京路一帶。河源太平古街始建於清朝,全長300米,鼎盛時期有300多家商鋪進駐其中。太平古街原名叫十字街,因早年商業興旺,整條街呈現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故改名為太平街。 巴伐利亞莊園 莊園位於河源市源城區,占山地10平方公里(水域近2平方公里),是粵港兩地造園」的創新文旅示範項目。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被評為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11月,擬將其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參考來源

  1. [1],購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