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
溺水 |
淹溺又稱溺水,是人淹沒於水或其他液體介質中並受到傷害的狀況。水充滿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環的水引起血液滲透壓改變、電解質紊亂和組織損害;最後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臟停搏而死亡。淹溺的後果可以分為非病態、病態和死亡,其過程是連續的。淹溺發生後患者未喪失生命者稱為近乎淹溺。淹溺後窒息合併心臟停搏者稱為溺死,如心臟未停搏則稱近乎溺死。
目錄
簡介
人體溺水後數秒鐘內,本能地屏氣,引起潛水反射(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和外周血管劇烈收縮),保證心臟和大腦血液供應。繼而,出現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樞,進入非自發性吸氣期,隨着吸氣水進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氣道導致嚴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謝性酸中毒。根據淹溺水的性質,分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淡水淹溺 江、河、湖、池中的水一般屬於低滲,統稱淡水。水進入呼吸道後影響通氣和氣體交換;水損傷氣管、支氣管和肺泡壁的上皮細胞,並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引起肺泡塌陷,進一步阻滯氣體交換,造成全身嚴重缺氧;淡水進人血液循環,稀釋血液,引起低鈉、低氯和低蛋白血症;血中的紅細胞在低滲血漿中破碎,引起血管內溶血,導致高鉀血症,導致心室顫動而致心臟停搏;溶血後過量的游離血紅蛋白堵塞腎小管,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評價
海水淹溺 海水含3.5%氯化鈉及大量鈣鹽和鎂鹽。海水對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學性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細胞和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受海水損傷後,大量蛋白質及水分向肺間質和肺泡腔內滲出,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腫;高鈣血症可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高鎂血症可抑制中樞和周圍神經,導致橫紋肌無力、擴張血管和降低血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