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柏
滇柏(学名:Cupressus duclouxiana Hickel)是柏科,柏木属乔木,高可达25米,树干端直,树皮灰褐色,枝条密集,鳞叶密生,叶片近斜方形,先端微钝,有时稍尖,雄球花近球形或椭圆形,花药黄色,药隔三角状卵形,球果圆球形,育种鳞有多数种子;种子褐色或像褐色,两侧具窄翅。
该种木材淡褐黄色或淡褐色,结构细密,纹理直密,材质坚硬,有香气,耐久用,易加工。可讲建筑、桥梁、车厢、造纸、电杆、器具、家具等用材。可作云南中部、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的造林树种。
目录
分布范围
滇柏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云南中部、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海拔1400-3300米地带。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1]
生长环境
滇柏生长在海拔1400-3300米的地带;散生于干热或干燥山坡之林中,或成小面积纯林(如丽江雪山等地)。喜气候温和、夏秋多雨、冬春干旱的山区,在深厚、湿润的土壤上生长迅速。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5米,胸径80厘米;树干端直,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脱落;枝条密集,树冠近圆形或广圆形;小枝不排成平面,不下垂,一年生枝四棱形,径约1毫米,末端分枝径约0.8毫米,绿色,二年生枝上部稍弯,向上斜展,近圆形,径约2.5毫米,褐紫色。
鳞叶密生,近斜方形,长约1.5毫米,先端微钝,有时稍尖,背面有纵脊及腺槽,蓝绿色,微被蜡质白粉,无明显的腺点。
雄球花近球形或椭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6-8对,花药黄色,药隔三角状卵形,中间绿色,周围红褐色,边缘半透明。种子圆球形,径1.6-3厘米,生于长达2毫米的粗壮短枝的顶端;种鳞4-5对,熟时暗褐色或紫褐色,被白粉,顶部五角形或近方形,宽8-15毫米,具不规则向四周放射的皱纹,中央平或稍凹,有短失头,能育种鳞有多数种子;种子褐色或像褐色,长3-4.5毫米,两侧具窄翅。
主要价值
滇柏的木材材质优良,结构细而均匀;材质轻;纹理通直,收缩变形小;硬度及力学强度中等;冲击韧性低;品质系数高。干燥速度中等,不翘裂;尺寸性稳定;能耐腐;切面光滑,切削容易;油漆后光亮性良好,容易胶粘,不耐磨损;钉钉容易,握钉力中等。
滇柏木材因具良好的材性,而广泛用建筑、造船、家具、家具、枕木、电杆、玩具、雕刻等。
滇柏林木葱茂,挺拔苍劲,在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中,具有古朴典雅的美感,能增添城市园林清雅的情趣,是城市庭园绿化中功能独特的树种;干香柏具有显著医疗保健功能的有机物即植物精气。
繁殖方法
种子的采收与处理:干香柏林木一般15年生时开花结实,20年生进入盛果期。其林木1-2月开花,授粉后翌年9月球果成熟,成熟球果不立即裂开,可在成熟后或延至翌年2月播种育苗前采收。干香柏林木当年结出的球果为紫绿色或绿色,尚未发育成熟,果内种子无生活力;两年成熟球果深褐色,所含种子方具生活力。采收时应加以区分。球果采回后经翻晒5-6天,将其果鳞张开,种子即可脱出。将脱出种子筛净,除去杂质,装入木箱内,置于通风干燥处贮藏。滇柏球果的出种率约为6%。种子千粒重4.4-5.4克。隔年种子仍具有发芽力。
裸根苗的培育:干香柏裸根苗生产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运输方便的优点。适宜建山地苗圃就地育苗,就地造林。
培育干香柏裸根苗的苗圃地应选择在阳光充足,地下水位不高,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的地方。冬季先对苗圃地进行深翻曝晒,以改善圃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和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并在播种前1月,及时进行土壤消毒。[2]
栽培技术
滇柏林木因树冠狭窄,天然整枝能力强,而侧方荫蔽,而适宜密植。四旁植树的株行距为1×2米或2×2米,每亩定植170株或230株左右,荒山造林的株行距为1×1.5米或1.5×1.5米,每亩约定植440株或300株。
造林地最好于头年冬季进行预整地。整地方式有块状及全垦两种。块状整地及挖定植穴的规格视其苗木大小而定。小苗为30×30×30厘米,大苗为40×40×40厘米或50×50×40厘米。整地挖定植穴时底土与表土要分开堆放。全垦整地,一般在撩荒地上进行,冬整夏造。
滇柏的植苗造林时间为6-7月。此时正逢雨季,土壤湿润,空气湿度大,所植苗木容易成活。如有灌溉条件,也可选择春季造林。
植苗时先将种植穴边堆放的表土回填于穴底敲碎,苗木置于穴中,让其根系舒展。定植塑料袋容器苗时,一定要撕开塑料袋,撕袋时注意不使容器内的土团松散或伤及苗根。苗木定植后回填土覆盖其根部,再将苗木向上轻提,以保持苗根舒展,在穴土填满后用脚踏实。如条件允许,可在穴面铺设覆盖物,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种植穴土壤的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