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黔邊縱
滇桂黔邊縱成立於1949年7月19日。時值內戰爆發,為了抗擊蔣介石駐紮雲南的第八軍的勢力,各路游擊隊紛紛崛起,為了更好組織鬥爭,中共桂滇邊工委和中共雲南省工委合併,成立中共滇桂黔邊區黨委,以統一領導雲南、桂西和黔西南邊區黨的組織、武裝鬥爭和政權建設,這就是滇歸黔邊縱。邊縱配合了解放軍參與了多次的重大戰役,如昆明保衛戰、滇南戰役等等。[1]
目錄
歷史意義
至1950年春,「邊縱」部隊配合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完全解放了雲南全省、桂西和黔西南等地區,各族人民迎來了當家作主的新時代。此時的「邊縱」主力部隊已發展到6萬餘人,另有10萬餘人的地方武裝。「邊縱」部隊在歷次戰鬥中共犧牲了近2000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從成立至完成整編歸屬,歷時一年時間,完成了光榮而輝煌的歷史使命,永遠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史冊。
歷史背景
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的命運已為時不遠,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於1949年4月21日發出了向全國進軍,打過長江去的命令,人民解放軍隨即渡過長江,以排山倒海之勢南下,先後解放了南京、上海、南昌、武漢等大城市。國民黨政權已基本滅亡,但蔣介石仍抱着幻想,糾集殘餘,以白崇禧、胡宗南、宋希濂為骨幹,拼湊中南防線,企圖以川康、雲貴為後方,割據西南,固守一隅,以期捲土重來,做最後的垂死掙扎。蔣介石為加緊對雲南的控制,將嫡系第8軍的5個師等及陸軍總部部分直屬部隊及一些軍事機構、大批特務組織潛入雲南,其駐軍由1萬人增至4萬多人,還準備將國防部等軍事首腦機關遷入昆明,以控制雲南。
成立經過 在中共雲南省工委和桂滇邊工委的領導下,先後建立了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第二縱隊、左江支隊、右江指揮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滇邊縱隊、永餛支隊、滇西北人民自衛軍、峨山游擊大隊等人民武裝,共3萬餘人,攻克了20餘座縣城,建立了滇東南、羅盤、彌瀘、思普、滇東北、滇中等12塊革命游擊根據地,革命武裝鬥爭形勢蓬勃發展,至1949年7月已基本形成包圍中心城市昆明的態勢。
為加強黨在長江以南地區的領導和對革命武裝的發展建設,1948年12月27日,經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朱德總司令發布了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等3個南方邊區縱隊的命令。1949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共桂滇邊工委和中共雲南省工委合併,成立中共滇桂黔邊區黨委,以統一領導雲南、桂西和黔西南邊區黨的組織、武裝鬥爭和政權建設。
為此,中共桂滇邊工委和中共雲南省工委於1949年7月19日,在雲南省硯山縣阿猛鎮的小學校內,召開合併擴大會議,正式宣告成立中共滇桂黔邊區委員會,並宣布了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正式組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任命莊田為司令員,朱家璧為副司令員,林李明為政委,鄭伯克為副政委,黃景文為參謀長,張子齋為政治部主任。並決定將戰鬥在雲南的游擊隊和黔西南的游擊隊分別組編為縱隊屬下的一支隊、二支隊、三支隊、四支隊、羅盤支隊、六支隊、七支隊、八支隊、九支隊、十支隊、獨立一團和獨立二團,將桂西的游擊隊編為左江支隊和右江支隊,共12個支隊和2個獨立團。同時任命了各支隊的司令員和政委。確立軍事工作總方針
這次會議還確立了「邊縱」軍事工作的總方針,即:在全面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打下基礎,以農村包圍城市,建立與提高主力部隊,鞏固與擴大解放區,堅持消滅並阻擊殘敵,配合南下解放大軍解放全境。同時集中力量迅速把滇東南和滇西南遊擊區連成一片;在滇西和滇東北,放手大發展;在滇中和滇北,積極發展,相機大搞;在昆明加緊地下活動,加強聯繫,準備接收工作;在桂西放手發展,打下群眾基礎;在黔西南以小部隊或武工隊活動,奠定初步基礎;以實現在半年內解放四、五十個縣。
部隊事跡
「邊縱」成立後,先後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成功地進行了反「圍剿」武裝鬥爭,參與了昆明保衛戰和滇南戰役等數十次戰鬥,為解放雲南全境、桂西和黔西南地區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反「圍剿」鬥爭
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大舉向西南進軍,蔣介石親臨重慶指揮構筑西南防線,作最後的垂死掙扎,調集滇黔川3省6個軍的兵力,對「邊縱」進行大規模「圍剿」,妄圖一舉消滅「邊縱」。從9月中旬開始,「邊縱」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開展了大規模的反「圍剿」鬥爭:第一支隊在縱隊司令員莊田等的率領下,南下開廣地區,打通滇桂邊境通道,迎接南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第二支隊在彌瀘地區苦戰3個月,殲敵近1000人,打退敵軍4個團的聯合進攻;第三支隊向滇桂邊出擊,粉碎了貴州保安團的進攻,全殲敵保安團1個營,解放兩個縣城;第四支隊在開廣地區打退敵161師和地霸的聯合進攻,繼續鞏固了革命根據地;第六支隊在滇東北打擊從黔西向滇東北進攻的敵89軍,並阻擊從川黔入滇的敵第8軍;第七支隊迂迴保山,破壞了滇緬公路上跨越瀾滄江、怒江的功果橋和惠通橋,切斷敵軍逃往緬甸的通道;第八支隊在滇西機動作戰,攻克3個縣城,截斷敵人企圖西逃之路;第九支隊、第十支隊和獨立一團,向滇越鐵路以西出擊,打擊敵人,把滇南和滇東南連成一片,並經開遠向昆明外圍出擊,初步形成包圍昆明的態勢。在廣西的左江支隊和右江支隊解放了3個縣城和20多個交通要點,有力地策應南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經過近3個月的武裝鬥爭,「邊縱」部隊取得了反「圍剿」的全面勝利。昆明保衛戰
經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中共雲南地下黨和「邊縱」長期開展工作,1949年12月9日,雲南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率部起義。16日,蔣介石令其嫡系部隊第8軍和第26軍向駐防在昆明的起義部隊發起反撲,圍攻昆明,形勢急迫。人民解放軍二野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命令第五兵團一部從貴陽馳援昆明,同時命令「邊縱」配合起義部隊保衛昆明。「邊縱」副司令員朱家璧率部從滇西南馳援昆明郊區和宣威、霑益、馬龍、路南、宜良、呈貢、安寧等地,從側面攻擊進攻昆明的敵人,與敵人在昆明南郊的飛機場等地進行多次激戰。在人民解放軍二野五兵團一部、「邊縱」一部的外圍攻擊,起義部隊和昆明市人民義勇自衛隊的阻擊下,進攻昆明的敵第8軍和第26軍於23日倉惶逃往滇南蒙自地區。昆明保衛戰取得了勝利。
1949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在渡江戰役勝利後即謀劃野戰軍進軍西北、華南、西南的軍事部署,並對處於西南邊陲的雲南給予極大的關注,在領導爭取盧漢起義工作的同時,便對野戰軍進軍雲南作了周密部署。根據中央部署,在盧漢率部起義後,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十七軍四十九師奉命馳援昆明,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四野戰軍第三十八軍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廣西直插滇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的配合下,發起滇南戰役,一舉殲滅國民黨殘敵,粉碎了蔣介石把雲南建成反共基地的圖謀。
1950年1月4日,按照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解放雲南的部署和二野首長劉伯承、鄧小平的指示,四兵團黨委在廣西南寧召開擴大會議,研究進軍雲南的部署。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領導人林李明、張子齋等匯報了雲南的情況。四兵團黨委書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作出了戰役部署:令第三十八軍一一四師、一五一師和滇桂黔邊縱隊第一支隊組成左路部隊,沿中越邊界前出河口、金平一線,斷敵逃往國外的陸路通道,左路部隊由第三十八軍副軍長兼一一四師師長劉賢權率領;令第十三軍為中路部隊,日夜兼程,直出蒙自、開遠一線,襲占蒙自機場,斷敵空中逃路,然後在友鄰部隊協同下殲滅湯堯兵團於滇南地區,中路部隊由第十三軍政委劉有光和副軍長陳康率領;令滇桂黔邊縱隊和盧漢起義部隊各一部作為右路部隊,由昆明南下阻擊西逃之敵,配合主力作戰,右路部隊由邊縱副司令員朱家璧統一指揮;令第十四軍和十五軍作為預備隊,由滇東和滇東北進入雲南。陳賡要求各部隊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加強協作,密切配合,不顧疲勞,不怕犧牲,快速前進,大膽迂迴,「先兜後殲」,務必將敵第八軍、第二十六軍全殲於國境線內,以免後患。
2月19日,野戰軍把五星紅旗插到了中緬邊境的打洛鎮,滇南戰役勝利結束,為雲南全境的解放和野戰軍迅速推進至邊防前哨,保衛邊疆、鞏固國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整編歸屬
參與完成人民解放戰爭的「邊縱」部隊,根據形勢發展和部隊建制的調整需要,遵照上級指示,自1950年1至7月,先後分別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省軍區、廣西省軍區和貴州省軍區。具體的整編歸屬情況是:一支隊和獨立二團編入雲南武定軍分區;二支隊編入雲南宜良軍分區;三支隊(羅盤支隊)分別編入雲南宜良軍分區和貴州興義軍分區;四支隊編入雲南文山軍分區;六支隊編入雲南曲靖軍分區和昭通警備區;七支隊分別編入雲南大理軍分區、保山軍分區、麗江軍分區;八支隊編入雲南楚雄軍分區;九支隊編入雲南普洱軍分區;十支隊編入雲南蒙自軍分區;獨立一團編入雲南玉溪軍分區;左江支隊分別編入廣西龍州軍分區和百色軍分區;右江支隊分別編入廣西百色軍分區、武鳴軍分區和宜山軍分區。接着參加了邊疆艱苦複雜的剿匪戰鬥,為鞏固祖國邊防作出了新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