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滇藏槭(Acer wardii W. W. Sm.),落葉喬木,高5-8米,稀達13米。

樹皮灰色或深灰色,粗糙。小枝細瘦,無毛;當年 生枝紫色或深紫綠色;多年生枝紫綠色或深紫色。

產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昌都地區東南部。生於海拔3000-3700米的林邊或林中。緬旬東北部也有分布。


毛葉鏈珠藤

學名;cer wardii W. W. S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錄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5-8米,稀達13米。樹皮灰色或深灰色,粗糙。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枝紫色或深紫綠色;多年生枝紫綠色或深紫色。冬芽褐色,橢圓形;鱗片卵形,邊緣被纖毛。葉紙質,外貌卵形,長7-9厘米,寬6-8厘米,基部近於心臟形,邊緣有緊密的細鋸齒,鋸齒.的頂端具細尖頭,常3裂,中央裂片長.圓三角形,先端長尾狀銳尖,具長2.5-3厘米的尖尾;側裂片卵形,長尾狀銳尖,先端具長2-2.5厘米的長尾狀尖頭;裂片中間的凹缺銳尖;上面有光澤,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稀於脈腋有紅褐色疏柔毛;葉柄長3-5厘米,細瘦,無毛,紫色或紫綠色。花紫色,單性,雌雄異株,成長3-5厘米的圓錐狀總狀花序;花序的總花梗長2-3厘米,生於着葉的小枝頂端,開花在發葉以後;萼片5,線狀長圓形,先端鈍尖,長3毫米,寬1毫米;花瓣5,與萼片同大小;花盤扁平,無毛;雄蕊8,無毛,長約1.5-2毫米,位於花盤的內側;子房紫色,無毛,在雄花中不發育;花梗長1-2厘米,細瘦,無毛,具宿存狹窄苞片,長1-1.5厘米。幼嫩翅果紫色,成熟後成紫黃色;小堅果微扁平,長圓形,長8毫米,寬4毫米;翅連同小堅果長2.2-2.5厘米,寬1厘米,張開成鈍角;果梗細瘦,長1-2厘米。花期5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0-3700米的林邊或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昌都地區東南部。緬旬東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拖角。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應在品質優良的健壯母株上採集種子。秋季,當糖槭翅果由綠色變為黃褐色時採種,采後晾兩三天,去雜袋藏。糖槭千粒重38克。

種子處理

春季播種前20至30天,用40℃溫水浸種。邊倒入種子邊攪拌,水自然冷卻後換清水浸泡24小時,每10小時換一次清水。撈出後控干,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4小時,撈出用清水沖淨種子,然後混3倍的濕沙,並均勻攪拌,堆於背風向陽處,每天噴一次溫水,保持濕潤(沙含水量為60%),要防止積水,以避免種子腐爛。每天中午翻動一次,待5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槭樹類姿態瀟灑,婆娑宜人,使人感到輕快,因而非常適於小型庭院的造景,多孤植、叢植。

園林用途

槭樹在大型公園或名勝古蹟、天然公園、植物園內群植成林最能顯示其紅葉之美,可結合植物引種,建設專門的「槭樹園」。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將槭樹與常綠樹和其他落葉樹混植,以栲樹青岡櫟樟樹榔榆臭椿、馬尾松等高大喬木為上層,以三角楓、秀麗槭、五角楓、雞爪槭等各種槭樹為中層喬木、一毛白杜鵑、錦繡杜鵑、映山紅等為下木,空間構圖上高低錯落、富於變化,色彩搭配上或紅綠相間,或紅白相應,也符合各物種的生態特性,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植物配置範例。東北哈爾濱森林公園也有6種槭樹,長勢良好,入秋供遊人觀賞紅葉或黃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