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根
满山红根 | |
---|---|
图片来源 |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满山红根 汉语拼音:Mǎn Shān Hónɡ Gēn |
满山红根,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RhododendrondauricumL.的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具有止痢之功效。常用于肠炎,痢疾。[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满山红根
拼音名:Mǎn Shān Hónɡ Gēn
出处
枣庄市《医药卫生科技资料汇编》
来源
功能主治
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鲜满山红根(洗净、切片)半斤,加水1500~2000毫升,煎1~2小时取汁。成人150~200毫升,儿童(3~5岁)50毫升,均日服3次。观察48例,治愈率达90%。从临床表现看,粘液脓性便为主的较脓血便为主的效果好。[2]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配伍
- 1、治急性细菌性痢疾:取鲜满山红根(洗净、切片)半斤,加水1500-2000毫升,煎1-2小时取汁。成人150-200毫升,儿童(3-5岁)50毫升,均日服3次。(枣庄市《医药卫生科技资料汇编》)
- 2、肠炎、痢疾:满山红根15g,水煎服。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捞取全草后,剪下须状根,晒干。
形态特征
满江红,又名红漂《福建植物志》。小形漂浮植物。圆形或三角状,直径约1cm。根茎细弱,横生,羽状分枝,向下生出须根,悬垂于水中。叶小,无柄,互生,成双行覆瓦状排列,卵形或近斜方形,长约1mm,宽约为长的一半,先端圆形或截形,基部与根茎合生,全缘,通常分裂为上下2片;上片绿色,肉质,浮于水面,秋后变为红色,边缘膜质,上面有乳头状突起,下面有一空腔,含胶质,内有固氮蓝藻,念珠藻共生;下裂片膜质,鳞片状,沉没水中。孢子果(荚)成对生于分枝基部的沉水裂片上;大孢子果小,长卵形,内有一个大孢子囊,内含一个大孢子;小孢子果大,球形,内有多数小孢子囊,各含64个小孢子。孢子果9-11月成熟。
分布区域
生长环境
生于池沼、水沟或水田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