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滿江紅·危堞朱欄

《滿江紅·危堞朱欄》是南宋詞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詞。作者懷着滿腔愁緒和悲憤寫這首詞。上片寫自己站在高聳的城牆看到秋天的景象,想到自己和離別的燕子一樣,表達離別的愁緒。下片設想離別後思念的場景,抒發作者遠在他鄉思念故人悲憤之情。這首詞在聲韻上的抑揚頓挫,急徐變換,把離別的情緒表達淋漓盡致。

《滿江紅·危堞朱欄》
唐代大詩人陸游的作品

陸游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鎮江府,第二年作者離開鎮江,餞行於鎮江府西之浮玉亭寫下這首詞。這首詞從離別相思的內容和華美艷麗的語言看,作者很像是寫給一個女子,但也難以確定。因為比興寄託、詞藻華艷以及"女性化"等等,作為藝術手法,正是詞的寫作傳統,不能據以論定的。總之,留別的對象無從確考。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滿江紅·危堞朱欄[1]

創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處;《全宋詞》

文學體裁;詞

作者;陸游

詞牌名;滿江紅

作品原文

滿江紅·危堞朱欄

危堞朱欄,登覽處,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鴻社燕,幾番輕別。繾綣難忘當日語,淒涼又作他鄉客。問鬢邊、都有幾多絲,真堪織。

楊柳院,鞦韆陌。無限事,成虛擲。如今何處也,夢魂難覓。金鴨微溫香縹渺,錦茵初展情蕭瑟。料也應、紅淚伴秋霖,燈前滴。

詞語注釋

1、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

2、危堞(dié):高聳的城牆。堞,城上齒狀的矮牆。

3、一江:滿江。

4、征鴻社燕:秋季向南方飛去的大雁和春季按時飛向堂前的燕子。征,遠行。

5、繾綣(qiǎn quǎn):情意纏綿。

6、鬢(bìn):臉旁靠近耳朵的頭髮。

7、陌:田間東西方向的道路,這裡指巷子裡面東西方向的道路。

8、金鴨:金色鴨形的香爐,腹部中空以燃香屑,煙從口中噴出。

9、錦茵:製作考究的墊褥臥具。茵,鋪墊,褥子。

10、紅淚:帶血的眼淚。霖:久下不停的雨。

白話譯文

站在高聳的城牆和高樓上,遙望遠方,滿江都是秋天的景象。人也就像秋季向南方飛去的大雁和春季按時飛向堂前的燕子,多次經歷離別。當日情意纏綿的話語很難忘記,淒淒涼涼,又是一次遠走他鄉。臉旁靠近耳朵的頭髮還有多少沒有變白,能不能織成一片相思意。

庭院裡面的楊柳,巷子東西方向的鞦韆,有很多的往事,都已經隨風而逝,成了過去。如今都不知道人在哪裡,夢魂之中也難以尋覓啊!爐香尚有餘溫,煙氣仍然縹渺;錦衾雖已鋪就,然而心緒蕭瑟,恐怕難以成眠。此時此刻,偏偏又下着連綿秋雨,在孤燈前,卻正好伴着不斷的淚珠兒。

文學賞析

"危堞"指登城,"朱欄"指登樓。在鎮江登高覽景,所見只有滿江的秋色--秋水、秋雲、秋樹、秋花統統包括在內。人正像是秋去的征鴻、春來的社燕,已是幾度輕別了。"輕別"是說離別的輕易與頻繁。這六句化用宋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和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主要寫了作者自身的情況,多次和故人離別。當日之繾綣難以忘懷,如今,雖已身在客中卻還要他鄉作客,令人倍感淒涼愁苦。且看鬢邊,沒有多少如絲的門發,也不能織得成一片愁緒。"問鬢邊、都有幾多絲,真堪織"化用唐賈島《客喜》:"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 這兩句主要寫了作者離別故人依依不捨之情。

詞的上片寫自身,下片寫前景往事,現在已成過去,人也不知在什麼地方了,夢中也難以找到了。接連四個短句,"陌"字、"擲"字皆人聲,形成急促的音節;到"如今何處也"的"也"字,上聲,拖成舒緩;再歸結到"夢魂難覓"上,"覓"字去聲,又變得沉重,這幾句,充分顯示了作為"音樂文學"的詞,在聲韻上的抑揚頓挫,急徐變換。讀出韻味來,它的含意也就瞭然於心了。薰香爐微溫,香味若有若無,錦制的褥初步展開,心情無精打采,毫無生氣。下着秋雨,人在燈前落淚,是想象對方的情形。離別懷遠,既寫到目前,也寫到過去,寫自己,也寫到對方,委婉,全面,一往情深。多處化用典故。

這首詞因看似實在寫與鎮江的同僚和友人贈別,其實是借這個話頭抒寫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悲哀,直抒心中的悲慨感之情。

名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揚忠《陸游詩詞選評》:全篇帶上了悲慨感傷的色彩,可作為意蘊深長的抒情之作來欣賞。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2]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着蒼涼的人生感慨。

視頻

陸游的仕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