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灤平縣[1]隸屬於河北承德市,位於承德市西南部,處於京、津、遼、蒙的省市"金三角"交匯點,素有北京北大門之稱,是溝通京津遼蒙的交通要衝。

灤平縣總面積2993平方公里,東西最長95.7公里,南北最寬67公里。東部和東南部與雙灤區、承德縣為鄰,西部、西南部與北京市懷柔區、密雲縣接壤,北部與豐寧、隆化毗連。轄20個鄉鎮(7個鎮、4個鄉、9個滿族鄉)、1個街道,200個行政村、9個居委會。有6個鄉鎮21個行政村與密雲縣和懷柔區接壤(巴克什營鎮虎什哈鎮澇窪鄉鄧廠鄉五道營子鄉馬營子鄉),邊界延長線113公里,是全省環首都綠色經濟圈14個重點縣之一。

灤平縣於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正式建縣,6800年前就有了人類文明,山戎民族從商周到戰國時期在灤平延續700多年,形成了鮮明民族特色的山戎文化;境內有清代御路遺址5條、行宮遺址8處,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各類遺址、遺蹟及古建築360餘處,康熙乾隆嘉慶咸豐等4位皇帝秋獮避暑往返此區域230次,其中,康熙、乾隆皇帝最多,均在90次以上。灤平地區普通話發音標準,是中國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

目錄

歷史沿革

西漢設白檀縣。

金設宜興縣。

明設宜興守御千戶所。

乾隆七年(1742年)設喀喇河屯廳,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喀喇河屯廳為灤平縣。相傳因喀喇河屯瀕臨灤河,取"灤河無患,人民得平安"之意。沿用至今。

2007年,根據河北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灤平縣陳柵子鄉劃歸承德市雙灤區管轄。

2010年,根據河北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灤平縣西地滿族鄉劃歸承德市雙灤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灤平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的西南部,地處北緯40°39′21″-41°12′53″,東經116°40′15″-117°46′03″。灤平處於京承走廊之間,縣城距北京市二環165公里,距首都國際機場120公里,距承德避暑山莊65公里,距天津市區275公里,距省會石家莊465公里。

地貌

灤平縣屬於"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淺山區,全縣平均海拔400米,最高峰為白草窪的人頭山,海拔1750.4米;最低點為巴克什營長城外潮河岸,海拔210米。

氣候

灤平縣屬中溫帶向暖溫帶過渡、半乾旱間半濕潤大陸性季風型燕山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季氣溫回升快,乾旱少雨;夏季溫和,雨熱同季,多雷陣雨;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氣溫下降迅速;冬季寒冷少雪。年均氣溫7.7℃,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28.2℃(2010年1月5日),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23.0℃,極端最高氣溫38.0℃(2000年7月12日);2013全年無霜期151天,降水量351.1毫米,70%-80%的降水量集中在6、7、8月份。全年多西南風,平均風速2.2米/秒。

水文

灤平縣境內有灤河、伊遜河、興洲河、潮河四條較大河流,總流域面積3010.42平方公里(因為鄰縣有跨流域的面積,所以此數與行政區劃分面積2993平方公里不一致),河網密度為0.137公里/平方公里;灤河、伊遜河、興洲河屬於灤河水系,境內流域面積1587平方公里;潮河屬于海河水系,境內流域面積1423平方公里,是京津兩市的重要水源地。在4大河流上,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7條,10平方公里以上,100平方公里以下支溝65條,季節性小河上千條。灤河是灤平縣第一大河,河北省第二大河,全國第十三大河。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灤平縣轄20個鄉鎮(7個鎮、4個鄉、9個滿族鄉)、1個街道,200個行政村、9個居委會。包含:灤平鎮、長山峪鎮、紅旗鎮、金溝屯鎮、虎什哈鎮、巴克什營鎮、張百灣鎮、平坊滿族鄉、安純溝門滿族鄉、付營子鄉、小營滿族鄉、西溝滿族鄉、鄧廠滿族鄉、五道營子滿族鄉、馬營子滿族鄉、付家店滿族鄉、火斗山鄉、兩間房鄉、澇窪鄉、大屯滿族鄉。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末,灤平縣總戶數116072戶,總人口323753人,比上年增加2330人,增長0.7%,其中男性165909人,女性157844人。據計生部門統計,全年出生人口4033人,比上年多出生368人,人口出生率12.72‰,比上年提高1.12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808人,死亡率5.7‰,下降0.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7.02‰,提高0.78個千分點;符合政策生育率91.12%,下降1.38個百分點;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03.7:100。

灤平縣有少數民族30個,少數民族人口19.4萬人,占總人口的61%,是省政府確定的民族縣。

自然資源

林業資源

截至2013年,灤平縣林地面積為389萬畝,有林地260萬畝,疏林地15萬畝,荒山面積74萬畝,其他40萬畝,森林覆蓋率為58%。灤平縣林木蓄積260萬立方米,公益林保護面積77.87萬畝,其中國家重點公益林面積75.87萬畝;省級公益林面積2萬畝。2013年底全縣果園面積8822公頃,果品產量1.9萬噸,其中水果1.78萬噸。林業社會總產值3.65億元。權屬分類:在全縣有林地面積中,按權屬分國有林場管轄68.95萬畝,林業用地10萬畝,有林地43.16萬畝。其中由市林業局直屬的灤平林場管理處管轄的6個國有林場分別是:老虎溝林場、於營子林場、金溝屯林場、拉海嶺林場、虎什哈林場和巴克什營林場;由該縣管轄的國有林場1處,即靳家溝林場,面積8.1萬畝,林業用地7.8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6.5萬畝,占全縣有林地面積的2.5%。集體林管轄188.05萬畝。全縣共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70.06萬畝,其中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完成造林綠化94.96萬畝;退耕還林項目完成39.1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完成20.7萬畝;援助造林項目完成9.6萬畝;京冀水源保護林建設項目完成6.2萬畝。該縣植被樹種天然分布的主要喬灌木有油松、樺樹、山楊、柞樹、山杏五角楓、荊條等;人工栽培的喬灌木主要有楊樹、落葉松、油松、刺槐、板栗、梨樹等。

生物資源

野生藥用植物受國家保護的植物6種,包括胡桃楸、刺五加、野大豆、蒙古黃芪等。省級保護植物21種,如中麻黃、紅景天等。

灤平縣境內鳥類中候鳥主要有灰鶴、杜鵑、家燕、太平鳥等。留鳥主要有石雞、山斑雞、麻雀、金雕、貓頭鷹等。旅鳥主要有鴻雁、大天鵝、銀鷗、北灰翁等。獸類主要有野豬、獾子、赤狐、狍子、松鼠、野兔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3種(金錢豹、金雕、大鵟),國家2級保護動物有21種,屬河北省重點保護的有16種。

礦產資源

灤平縣有用礦物達34種,其中鐵礦大致分五種類型,即鞍山式單一磁鐵礦、大廟式釩鈦磁鐵礦、超貧磁鐵礦、超貧釩鈦磁鐵礦、赤鐵礦。超貧釩鈦磁鐵礦是灤平縣的特色大宗優勢礦產。全縣礦產資源探明保有儲量8.98億噸,遠景儲量約30億噸。

交通

鐵路:灤平縣境內現有鐵路三條,總里程144.22公里,在建一條。其中,京通鐵路(北京至通遼)在該縣境內正線全長110.2公里,有14個站點,修建於1973年,為國鐵二級;張雙地方鐵路一期工程西起京通線張百灣站,終點至灤河鎮承德鋼廠,全長24.02公里,地方鐵路三級標準;虎桑地方鐵路起於該縣虎什哈鎮,與京通鐵路相交,止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桑根達來,與集通(集寧至通遼)鐵路相接,一期工程虎什哈至豐寧段已完工,長10公里,地方鐵路三級標準。還有在建錫盟至曹妃甸運煤專線(張唐鐵路),途徑全縣60公里,大屯鄉、張百灣鎮、付營子鄉3個鄉鎮26個行政村,境內設車站2處(大屯小城子、付營子白草窪)。

公路:灤平縣有高速公路2條(京承、承赤),國道2條(101線、112線)116.336公里,省道4條(灤赤線、半虎線、京承線、張隆線)163.15公里,縣級公路280.9公里,鄉級公路418.7公里,專用公路2.8公里,村級公路961.2公里。到2013年底公路總里程達到2048.714公里,按國土面積計算公路密度為0.648公里/平方公里。按公路等級分,高速公路66.37公里,一級公路14.5公里,二級公路118.6公里,三級公路353.8公里,四級公路1435.4公里。2008年底農村公路全部實現鄉鎮、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2013年底北京望京西至灤平縣城的公交線路正式開通。

京承高速公路:自北京四環路望和橋至承德市南出口全長209.1公里,灤平境內63.7公里。京承高速承德段於2006年12月24日開通,2009年9月27日全線貫通,灤平境內有4個出口,縣城距京承高速灤平出口13.16公里;灤平出口至承德出口54公里。

經濟

綜述

2013年,灤平縣生產總值完成142.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3%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43億元,增長9.3%;第二產業增加值82億元,增長14.6%,其中:工業增加值75.46億元,增長14.8% ;第三產業增加值35.73億元,增長9%。全部財政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2%,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7.2:57.7:25.1,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1.3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灤平是京郊型畜禽養殖和蔬菜種植大縣,2009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201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北省蔬菜產業示範縣",2011年被北京市確定為"首都菜籃子體系供應示範縣"。201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0.9萬畝,全縣糧食播種面積27.1萬畝,糧食產量8163萬公斤,蔬菜種植面積12.9萬畝,蔬菜產量5億公斤;牛存欄1.99萬頭、出欄1.48萬頭;羊存欄7.6萬隻、出欄11.51萬隻;生豬飼養量82萬頭;家禽飼養量4411.41萬隻;肉類總產量10148萬公斤;禽蛋產量904.4萬公斤,增長0.9%;牛奶產量947.3萬公斤。

2013年,灤平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其中:農業產值14.62億元,增長18.3%,林業產值4.4億元,增長4.1%,畜牧業產值22.95億元,增長5.4%,漁業產值1646萬元,下降2.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7億元,增長1.5%。

2013年,灤平縣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0.9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7.1萬畝,比上年減少2.4萬畝。糧食總產量8163.2萬公斤,比上年下降0.4%,糧食平均畝產301.3公斤,比上年增產23.7公斤;油料產量19.9萬公斤,增長6.4%;蔬菜種植面積12.9萬畝,比上年增加1.96萬畝,產量50250萬公斤,增長25.3%。

2013年,灤平縣造林5158公頃,其中人工造林4491公頃;四旁(零星)植樹100萬株;育苗面積385公頃,其中,2013年新增187公頃;苗木產量8040萬株;林木種子採集量380噸;木材採伐量4428立方米。乾鮮果品總產量1912萬公斤,同比增長2.6%。其中:水果1786萬公斤,增長1.9%。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40672公頃;實有果園面積8822公頃。

2013年末,灤平縣大牲畜存欄2.65萬頭,其中:牛存欄1.99萬頭,大牲畜出欄1.8萬頭,其中:牛出欄1.48萬頭,比上年同期下降6.3%;羊存欄7.6萬隻,同比下降2.8%,出欄11.51萬隻,下降0.7%;生豬飼養量82萬頭,增長6%;家禽飼養量4411.41萬隻,增長8.4%。肉類總產量10148萬公斤,增長7.3%;禽蛋產量904.4萬公斤,增長0.9%;牛奶產量947.3萬公斤,與上年同期持平。

2013年,灤平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5.1%,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2013年末,灤平縣耕地面積22501公頃(上報數),有效灌溉面積11950公頃;旱澇保收面積10890公頃;當年實際機耕面積19305公頃,機械播種面積15505公頃;農用機械總動力42.4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8%,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142台,小型拖拉機3829台,農用排灌電動機7012台;機電井2572眼,比上年增加161眼;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9837噸。

第二產業

2013年,灤平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30.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1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0億元,增長15.4%。經濟效益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4.3億元,增長17.9%,實現利稅39.7億元,增長27.9%,利潤總額19.2億元,增長29.9%。虧損企業13家,虧損額6388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

2013年,灤平縣生產鐵精粉1149.4萬噸,比上年增長9.5% ;鐵礦石產量10483萬噸,增長20%;白酒800 噸,下降5.9%;水泥產量7.77萬噸,增長9%。產品銷售率94.91%,比上年提高2.34個百分點。灤平縣工業經濟繳納稅金158468萬元,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為71.9%,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

2013年,灤平縣用電量182695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9.6%,其中:工業用電量164435萬千瓦時,增長20.5%。

2013年,灤平縣建築業資質以上企業共15家,實現總產值10.9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8億元。全部建築業增加值完成6.55億元,增長13%。

第三產業

2013年,灤平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從銷售地看,城鎮銷售額高於農村,全年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2.7億元,同比增長15.7%;鄉村9.4億元,增長16.2%;從規模看,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所占比重比2012年同期有所提高。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3億元,增長14.8%,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10.4%,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限額以下28.8億元,增長16%,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89.6%。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灤平縣有普通中學10所,其中:初中8所 、高中1所、職教中心1所。在校初中生8440人,比上年減少556人,在校高中生3224人,比上年減少2740人(匯英與職教中心合併),職教中心3943人,小學121所,在校生21938人,比上年增加614人。縣直幼兒園3所,在校生1770人,農村學前教育150所,在校生10032人。全縣有專任教師2776人,其中:高中198人,職教中心201人,初中719人,小學及學前1540人,縣直幼兒園99人。

衛生事業

2013年末,灤平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到258753人,參合率96.12%,比上年提高1.12個百分點。全年共補償37.7萬人次,補償金額為8300萬元,其中大病補償6981萬元,補償32908人次。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5個(其中民營醫院2家),實有床位1271張,衛生技術人員137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07人,村衛生室205個,鄉村醫生372人。全縣醫療單位共收治門、急診病人125.15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3年,灤平縣各類保險新增擴面7892人。全縣參加企業養老保險人數達32603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3556人、工傷保險34201人、失業保險14066人、職工醫療保險26294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34856人、女工生育保險18049人。

勞動就業

2013年,灤平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397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335人,安排就業困難對象9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灤平縣在外務工總量6.1萬人次,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1.05萬人。

宗教

灤平縣是河北省宗教工作重點縣。全縣有信教群眾近3.7萬人,其中:天主教5286人、基督教512人、伊斯蘭教2469人、佛教28000人、道教10人。天、基、伊、佛、道教五種宗教俱全,宗教活動場所11處,有宗教教職人員34名。

歷史文化

尋根聖地:灤平縣境內小興州是中國歷史上八大移民基地之一和中國十大尋根聖地之一[2]

御道文化:灤平於公元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正式建縣,是皇室北行的必經之地,滿清皇家文化積澱深厚,境內有御路5條、行宮8處、敕建廟宇8座、官驛4所,康熙、乾隆、嘉慶、咸豐等四位皇帝秋獮避暑往返此區域230次,留下了無數美麗傳說和遺蹟軼事。

非物質文化遺產:灤平縣普查整理出八大類二十個項目做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其中,評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項目有十三個,評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項目五個[3]

山戎文化:山戎,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強大的少數民族,起源於陝西、甘肅西部,商周之際東遷,主要分布在軍都山、燕山、七老圖山丘陵地帶。興起於西周,強盛於春秋,長期與中原齊、燕、魯、趙、鄭等國抗衡。戰國初期齊桓公北伐山戎後逐漸衰弱,戰國末期銷聲匿跡,退出歷史舞台。存在時間兩千至三千年之久的山戎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灤平是山戎聚居地區,各鄉鎮均發現了山戎文化遺存。

旅遊

灤平縣旅遊資源是承德市旅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金山嶺長城、白草窪國家級森林公園、碧霞山地質公園、澇窪觀星台、轉山湖生態旅遊區、清代行宮遺址、山戎文化主題公園等。

參考來源

  1. 「5.1河北灤平隨拍 , zol論壇, 2010-06-09
  2. 灤平古城 , zol論壇, 2010-06-09
  3. 「 灤平鐵雞營雙樓長城周邊景色 , zol論壇,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