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棗
濱棗是灌木,可高達六米。它的葉子的葉序交替於莖的兩側。葉子卵狀,可達四厘米長,柄短。夏季葉子會成黃色。付葉一般演化為兩根長短不一的刺。[1]
花小,幾乎無味,組成多歧聚傘花序,具有典型的馬甲子屬[註 1]的特點。花五瓣,黃色,柄短。許多昆蟲利用濱棗的花作為食物來源。開花期為六月至八月。果實棕色,木質,直徑可達三厘米,於十月至十二月成熟。
目錄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3米,幼枝被毛。葉較小,卵形,長2-4厘米,近全緣或真木明顯的鋸齒;葉柄長0.2-1.3厘米;具2個托葉刺,1個較長,斜向直立,1個較短,鈎狀下彎。翅果草帽狀,紅褐色,直徑1.5-2.5厘米,無毛。
生長環境
濱棗可以在泥地和沙地上生長,但是比較喜歡泥地。對於土壤酸性[註 2]來說它的要求也不高,甚至可以在非常鹼性的土壤上生長。重要的是它需要生長在寬闊的或者陰影很少的地方。它可以承受乾旱和至-15攝氏度的寒冷。假如地面上的植物受損,它可以從地下的根重新發芽。
分布範圍
注釋
- ↑ 「馬甲子屬」:馬甲子屬(Paliurus)是被子植物門鼠李目鼠李科下的一個屬,該屬均屬落葉喬木或灌木植物。該屬共有6種,分布於歐洲南部和亞洲東部及南部。中國有5種和1栽培,分布於西南、中南、華東等省區。該屬模式種是濱棗(Paliurus spinachristi Mill.)。
- ↑ 「土壤酸性」:酸性土壤是pH值小於7的土壤總稱。包括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和燥紅土等土類。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着各種紅色或黃色土壤的酸性土壤。當地氣溫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這種高溫多雨、濕熱同季的特點,使土壤的風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強烈,生物物質的循環十分迅速。鹽基高度不飽和,pH一般在4.5-6。同時鐵鋁氧化物有明顯積聚,土壤酸瘦。可通過正確施肥,注意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可施用石灰,調節pH來減少某些重金屬元素 危害。東南丘陵地區的酸性紅壤適宜種植茶樹等酸性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