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耳剂
滴耳剂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目录
名词解释
滴耳剂是以中药为原料,经提取后配制成供滴入耳腔内的液体药剂。
相关资料
如复方 虎耳草滴耳剂、黄连滴耳液等。
滴耳剂指滴入耳道内的液体药物制剂,一般以水、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为溶剂,对耳道起清洁、消炎、收敛等作用。
用法
滴耳剂主要用于耳道感染或疾患。如果耳聋或耳道不通,不宜应用。耳膜穿孔者也不要使用滴耳剂。
① 将滴耳剂用手捂热以使其接近体温。
② 头部微向一侧,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一般一次滴入5-10 滴,一日2 次,或参阅药品说明书的剂量。
③ 滴入后稍事休息5 分钟,更换另耳。
④ 滴耳后用少许药棉塞住耳道。
⑤ 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
⑥ 连续用药3 日患耳仍然疼痛,应停止用药,及时去医院就诊。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中国科学院代管的全国性机构。
全国名词委的任务是负责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划;负责组织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公布及协调、推广应用工作;开展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科学技术名词的交流、协调和统一工作;组织开展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和中国国内外术语学学术交流活动。
据2018年10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显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95个;聘请了中国各学科著名学者、专家、教授135人担任全国委员;数千位科学家参加过名词审定工作。
参考文献
- ↑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搜狐,2017-12-14
- ↑ 汉字——中华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