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靈魂
內容簡介
《漂泊的靈魂》由《早春》、《懷念克努爾普》和《結局》三篇連續性的小說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漢體」小說。
主人翁克努爾普是個和藹的流浪漢,流落於城鎮之間,寄居於友人的住處,吃着友人們給的食物。克努爾普一直不願受制於任何行業、地方或是人,甚至還離棄了與自己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而與他一同徒步旅行的同伴很可能就是赫爾曼·黑塞本人。
克努爾普的流亡是幸福的、專注於自我的。然而,《漂泊的靈魂》背後隱藏的是一個藝術家的良知,在這個藝術家眼裡,自己的解放是毫無價值的,甚至是沒有道德可言的。克努爾普在一場暴風雪中死去,他來到上帝面前,坦誠自己虛度了一生。然而,克努爾普卻被告知,自己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給芸芸眾生帶去對自由的一點思念之情。
《漂泊的靈魂》第一部分《早春》發表於一九○八年,和第二部問世相隔有八年之久。這是黑塞本人最喜愛的作品之一。他在一九三五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說:「作家描繪吸引自己的東西,而克努爾普這個形象對我有極大吸引力。他是『無用的』,可他很少幹壞事,比那些有用人幹壞事幹得少得多,而評判那些人不是我的事。我深信,若是象克努爾普這樣有才能而且富於活力的人在他的周圍世界找不到一席存身之地,那麼這個世界是和克努爾普同樣有的。」
黑塞筆下所創造的這位無所事事者也吸引了另外一位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他認為這本散文小說是過渡年代中最美的小說集,「而《漂泊的靈魂》,這個浪漫主義世界孤獨的晚生子,在我看來是小小德意志的不朽的一部分,是一幅風俗畫,它同時象一首民歌,充滿了純潔的音樂」。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德國文學家、詩人、評論家。出生於南德的小鎮卡爾夫,曾就讀墨爾布隆神學校,因神經衰弱而輟學,復學後又在高中讀書一年便退學,結束他在學校的正規教育。日後以《彷徨少年時》《鄉愁》《荒原狼》《流浪者之歌》《玻璃珠遊戲》等作品飲譽文壇。1946年獲歌德獎,同年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使他的世界聲譽達於高峰。1962年病逝,享年85歲。黑塞的作品以真誠剖析探索內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諦而廣受讀者喜愛。
一生追求和平與真理的黑塞,在納粹獨裁暴政時代,也是德國知識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徵。
原文摘錄
「每個人都各自擁有自己的靈魂。那是不能同別的靈魂交雜混合的。兩個人可以一起行動,互相交談,處在一起,但是他們的靈魂卻像花朵一般植根在不同的地方。任何靈魂都不能到別的靈魂那裡去。要去的話就得離開自己的根,但那是不可能的。花朵為了能互相在一起而送出自己的香氣和種子,然而花朵卻不能讓種子到該去的地方去,那是風的工作。風愛吹到這裡就吹到這裡,愛吹到那裡就吹到那裡。」克努爾普說道。 燦爛的萬物,只要不眩人眼目,看起來既愉快又純潔的時候都是美好的。 任何事物在和諧的時候看起來都很美。 我覺得最美的事物總是在伴隨着滿足,悲傷和不安的時候才顯得出美來。 我是這麼認為的。即使真的是非常美的少女,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美——如果不能了解這樣的美人青春年華一過,就會上了年紀、最後會死亡的話。要是任何美好的東西都是永久的,永遠不變的話——如果真的是這樣,我會很高興的——我將會很冷靜地去觀察,認為隨時都可以看得到,今天不看明天也可以。但若是知道這樣的美稍縱即逝,隨時都會有變化,那我講不只是喜悅,而且還會心懷同情的。 不管兩人的關係如何密切,深淵也總是不時露出,只有愛才能跨越這道深淵,這樣的愛不斷地築起跨越的橋來讓人渡過深淵。p78 如果一切都相同的話,善良和正直就沒有什麼意義。如果藍色和黃色相同,惡和善一樣,那麼所謂善就不存在了。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像森林裡的動物一樣,任憑本性去做,即無功績也無罪過。p79 每個人都各自擁有自己的靈魂。那是不能同別的靈魂交雜混合的。兩個人可以一起行動,互相交談,處在一起,但是他們的靈魂卻像花朵一般植根在不同的地方。任何靈魂都不能到別的靈魂那裡去。要去的話就得離開自己的根,但那是不可能的。花朵為了能互相在一起而送出自己的香氣和種子,然而花朵卻不能讓種子到該去的地方去,那是風的工作。風愛吹到這裡就吹到這裡,愛吹到那裡就吹到那裡。
書評
生活真的存在另一種選擇嗎?
如果你總是懷疑自我選擇的話,看這本《漂泊的靈魂》吧。
美國著名詩人弗羅斯特說:「林中有兩條路,你永遠只能走一條路,懷念着另一條.」那未選擇的路在想象中鑲上了金邊,不斷加工美化,雕琢為一個完美無瑕的意象。然而選擇必定帶來失落,最美不過想象,最愁不過追悔。人生行至此步,總會回望來時的路,是否在哪個選擇的十字路口走錯了,如果當時不這樣做的話,或許將會大不同吧。如果你也有這種想法,這本赫爾曼黑塞的書會解答你的部分疑問。
德國哲學家赫爾曼黑塞寫的這本《漂泊的靈魂》,講的是一個流浪漢的一生。主人翁克努爾普是個和藹的流浪漢,流落於城鎮之間,寄居在友人的住處,他一直不願受制於任何行業、地方或是人,甚至還主動拋棄了一同徒步旅遊的同伴。他的流亡是幸福的,在異鄉,他都能愉快和他人交流,結交當地的朋友,即使遇到心愛的人,依然不能阻擋他前行的腳步。
他的流浪是專注自我的,他堅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靈魂,是不能同別的靈魂交雜混合的,兩個人一起行動,互相交談,處在一起,但是他們的靈魂卻像花朵一樣植根在不同的地方。任何靈魂都不能到別的靈魂那裡去,要去的話就得離開自己的根,但那是不可能的。花朵為了能互相在一起,而送出自己的香氣和種子,然而花朵卻不能讓種子到該去的地方去,那是風的工作。風愛吹到這裡就到這裡,愛吹到那裡就吹到那裡。
想想有點不可思議,本可以獲得更佳身份和富足生活的他,卻選擇了這條特立獨行的道路,年輕時風光無比,動人的歌聲輕鬆撩撥少女少婦的春心,紳士的氣質分分鐘讓有夫之婦傾倒,但他有自己的選擇和堅持,克努爾普才是真正狂放不羈的人,這樣一個終身流浪的人,臨終前最掛念的地方居然是故鄉,長久以來的流浪歲月仿佛看來無足輕重,相反的,那充滿神秘的少年時代,則增添了新的光輝與魅力。所以即便深受肺病折磨,他還是毅然放棄了醫生特意安排的床位,拖着沉重的病軀,走在故鄉的路上,再度獲得自由。
離開故鄉時,他是一個悠閒浪費時光的年輕人,如今他只是一個期望在臨終前能看一眼故鄉的思鄉人。故鄉的小鎮已換新顏,漫步在回憶里,深切地懷念着14歲時愛戀的那個女人,她改變了他的一生,為了愛情他放棄了良好的教育,卻得知被女友玩弄感情,最終流浪他鄉。即使後期也有不一樣的愛情出現,那些女人都是過往雲煙,唯有初戀被他刻骨銘心地牢記。
但現在這個一生中最愛的女人也已不在人世,似乎一切都變得興味索然,在故鄉漫無目的地徘徊,他心力交瘁,開始懷疑這一生是不是走錯了。如果她沒有讓自己空等一場,一切都會改觀嗎?克努爾普心想,他荒廢了拉丁語學校的學業,那也是需要相當的力量和意志的,多麼單純清晰的生活啊!那時候他整個自暴自棄,什麼也聽不進去,世間也配合他的情緒,對他沒有任何要求,他站在世間之外,變成流浪者,變成旁觀者,年輕時雖然風光,但上了年紀則一身疼痛,孤獨無依。要想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心力交瘁地走在這長遠無益的道路上,仿佛被頑強的荊棘藤蔓纏卷進去一般,在錯誤的一生中越陷越深,他找不出任何意義和一絲安慰。
漸漸地,故鄉的一切似乎都對他充滿敵意,在一場暴風雪中,嚴重懷疑流浪意義的克努爾普,迎接了God,嘆息着14歲時他就已經死了,本可以在年輕時多學點東西,成為一個正經的人,但他竟然錯過了。
神站在他的正前方,明亮的眼睛睜得大大的,這樣說道:
「你該滿足了吧!嘆息又有何用?你真的不明白凡事都在正確良好地進行,並沒有變成別的樣子嗎?難道到了現在,你還真的想成為紳士或手藝師傅,有個老婆,在傍晚可以讀讀周刊雜誌嗎?即使真的變成那樣,難道你不會立即逃開,到森林中睡在狐狸旁邊,去結網捕鳥,去抓一隻蜥蜴來馴服馴服嗎?」
正因為你要為所到之處,帶去些許孩童的愚蠢和孩童的笑語,所以你才不得不成為悠閒的流浪漢,你這樣做,正是為了在所到之處,讓每個人都會愛你、嘲弄你,感謝你。
你的漂泊,就是為了把一些對自由的嚮往和情緒帶給那些定居的人。 那麼,再也沒有什麼可悲嘆的了?」神問道。
「是的,一切都按照該走的路進行的。」
最後一刻,克努爾普聽到溫柔的聲響,在風雪夾擊中安穩沉睡。
這些文字在閱讀中,一點點安慰着我躁動的內心,提醒我「既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其實同種類型的人物,還有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主人公柯西莫,一生都在樹上生活的人,什麼都看在眼裡,什麼都漠然視之。縱然死亡也不能讓他回歸塵土,攀着熱氣球騰空一躍,他的一生,生活在樹上,熱愛土地,升上天空!他堅信,人只有充滿力量地保持自我,才能擁有一切,即便親情愛情,也不能讓他放棄自己內心的堅守。也許這就是理想,雖然它道不清說不明,但當你逐步發現自我,對自己真誠的時候,那條路就會清晰無比地展現在面前,讓你成為一個溫柔的騎士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