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漠沙鎮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西南部,界於東經101。98´~ 119。28´、北緯24。06´~ 41。06之間,地處哀牢山東麓,紅河上游。東接楊武鎮,南連元江縣東峨鎮,西與平掌鄉毗鄰,北與腰街鎮接壤。鎮政府所駐地漠沙鎮托竜集鎮。距省會昆明244公里,玉溪市府154公里。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名單」,漠沙鎮在列。[1]

目錄

概述

漠沙鎮境內山巒連綿,河流縱橫,呈「V」型深切山源,地形西面高,南面低,以漠沙江(即紅河上游)為界,分為江東片和江西片,江西片為哀牢山區,其山脈以西北至東南走向,最高海拔為黎明村委會的大尖山2467米,最低海拔曼線村委會阿迪村民小組422米。相對高差2225米,為南北走向。鎮境地層,以內陸海相沉積為主體。根據農業部區域開發規劃原則,同時保持鎮內行政區劃界線的完整性。漠沙鎮可劃分為乾熱河谷區、溫暖中山區及冷涼山區3個類型。乾熱河谷區,為海拔1300以下範圍的區域。漠沙鎮屬該區域的,有農業綜合開發後備資源325660畝,占全鎮總面積的47.8%,多分布於漠沙江流域的寬谷地帶及支流流域的丘陵階地。

地理特點

其特點是地熱平緩,氣候炎熱乾燥,少霜凍,為全面水稻、甘蔗、冬早蔬菜及亞熱帶水果的主產區。素有「天然溫室」之稱。溫暖中山區,為海拔1300~1900米之間的區域。漠沙鎮屬該區域的有農業綜合開發後備資源155012畝,占全鎮總面積的22.7%。主要分布於江東片和江西片的丘陵地帶哀牢山的半山區。該區域氣候溫暖,具有代表性的雙河村委會1520米,年平均氣溫17.4℃,年降水量在900~1100毫米,適宜於糧食作物和油菜、烤煙等經濟作物的生長。冷涼中山區,為海拔1900以上的區域。漠沙鎮屬該區域的有農業綜合開發後備資源170648畝,占全鎮總面積的25%。該區域氣候冷涼,雨量充沛,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廣闊的荒山草地,生態保存較好,尚待開發利用,具有發展珍稀藥材、經濟林木、畜牧業及開發旅遊業等自然優勢。

歷史文化

漠沙鎮在宋•大理國時,為馬籠(龍)部地,隸威楚府(今楚雄)。元憲宗時(公元1251至1259年)立為二千戶所,隸寧州(今華寧)萬戶府,後改二千戶所為馬龍、他郎(今新化)二甸,為馬龍甸地,改隸元江萬戶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以馬龍等甸管民官並於他郎甸(新化)置司,為司轄地,隸元江府。明洪武初改為馬龍他郎甸長官司(司治仍於新化),為司轄地,直隸雲南布政司;明洪治八年(公元1495年),廢馬龍他郎甸長官司,改置新化州,為州轄地,改隸臨安府(今建水)。

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裁新化州入新平,為縣轄地,隸臨安府,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現在的黎明村委會瓦白果村民小組,還設過世襲土千總,關聖村委會他旦村民小組(原址),設過土把總,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至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其中劃為南區。

民國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公元1933年—1935年)稱為第三區,民國二十五至三十七年(公元1936至1948年)改為漠沙鄉、振武鄉。

1949年9月南區成立區鄉人民政府,轄:漠沙鄉、振武鄉、嵩安鄉。[2]

自然資源

山脈。漠沙位於新平縣西南部,境內最高海拔2647米,最低海拔422米。境內山峰多在海拔1000以上。海拔在2000至2500米的山峰有壩多山、營盤山、卡房梁子、白沙井梁子,2500米以上的有勝利的白石岩、黎明的大尖山。

河流。漠沙鎮內河流均屬紅河水系支流,主要有西尼河、曼蚌河、馬龍河、蚌崗河、挖窖河、南薅河、南甘河、南渡河等,集雨面積850.49(平方公里),河流總長169.7公里,總落差13754米,枯水流量5.092立方米/秒,年產地下水158(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地面水389(萬立方米/平方公里),理論水能蘊藏量7.84萬千瓦。馬龍河源於哀牢山漠沙段的原始森林,流經和平、仁和、團結及龍河村委會境地,注入漠沙江,全長17.2公里。上游建有揚發城水庫,可供7980畝田地灌溉。中上游建有蓄水量591萬立方米的揚發城水庫。下游建有8000千瓦電站一座。挖窖河源於建興哀牢山原始森林,流經挖窖村委會境,納中窠河,於漠沙曼線村委會大南媽注入漠沙江,全長33.4公里。上游建有裝機容量250千瓦×3的花橋河電站;48千瓦的馬鹿電站;24千瓦的磨味電站。蚌崗河源於勝利村委會哀牢山原始森林,流經關聖、曼勒村委會注入漠沙江,全長`17.8公里,可供8060畝田地灌溉。

耕地土壤。漠沙鎮2007年實有耕地總面積63404畝,其中:田20282畝,地43122畝,農、林用地土壤,以水稻土、黃紅壤、紅壤、棕壤、紫色土為主。土壤偏弱酸性和中性。土壤由岩石風化、土壤沙化等方式形成,其滲水性較好,水土保持度一般。土壤多為沖積沙壤土,土質的營養成分主要由腐殖酸和畜禽糞便組成,富含多種有機和無機成分,土地肥沃。

森林植被。漠沙鎮共有林業用地面積28560.3公頃,有林地7942.9公頃,疏林地15.7公頃,灌木林木18893.1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77.2公頃,無林地1331.4公頃,有林地覆蓋率16.71%,灌木林地覆蓋率39.74,森林覆蓋率56.45%。漠沙鎮共有林地面積7942.9公頃,其中用材林4608.3公頃,防護林2640.4公頃,薪炭林296.1公頃,特用林71.0公頃,經濟林276.3公頃,竹林50.8公頃。珍惜樹種有黃秧木、西南華、紅椿樹、雲南蘇鐵、雲南樟、桫欏樹、櫸木、香柏等等。藥材類有鹿啃木、蟲蕾、草烏、野三七、何首烏、黃蓮、柴葫、龍膽草、花子拐棍樹、繡球防蜂、金線掉葫蘆、小公雞樹、回心草、天生紅樹、半夏等。野生珍貴動物有野豬、老熊、豹子、麂子、蟒蛇、灰猴、孔雀、野鹿、鸚鵡、猿等。

行政區劃

漠沙鎮轄勝利、和平、仁和、黎明、魚塘、團結、曼竜、龍河、曼勒、關聖、曼線、西尼、坡頭、雙河14個村民委員會,219個村民小組。[3]

農村經濟

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0298萬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03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完成6356萬元,比上年增長9.87%;第二產業完成524萬元,比上年增長11.96%;第三產業完成3418萬元,比上年增長10%,第一、二、三產業比重61.7:5.1:33.2。農村經濟總收入12883.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673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22.77萬元。全年糧食總產1834.8萬公斤,人均產糧481公斤。2007年,農業總產值(現價)18740萬元,比上年增22.65%,其中:農業產值12820萬元,比上年增15.3%;林業產值984萬元,比上年增151%,牧業產值4769萬元,比上年增32.5%;漁業產值82萬元,比上年增1.23%;服務業產值85萬元。農村實有勞動力23549人,從事二、三產業勞動力5071人。年末耕地面積 63404畝,人均占有耕地1.8畝,農民人均產糧481公斤,比上年減16.35% 。

全鎮通車裡程1115公里,村組通車率97.7%,境內水資源豐富,總蓄水量1097.5萬立方米,水利化程度42%。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99%,廣播電視覆蓋率95%,人口自然增長率2.1%,人口密度77人/平方公里。

特色產業

種植業

甘蔗生產:甘蔗是漠沙鎮傳統經濟支柱產業,甘蔗直接經濟收入占全鎮經濟總收入的28.9%,2007年,全鎮07/08年榨季糖料蔗種植面積54220畝,比上年36858畝增17362畝,增47.1%。其中:田蔗11220畝,比上年5834.4畝,增5385.6畝,增92.3%;水澆地蔗10328畝,比上年7790畝增2538畝,增32.6%;旱坡地蔗32672畝,比上年23233.5畝增9438.5畝,增40.6%。品種結構為:閩糖69/421有35707.5畝,占65.8%,閩糖86/2121有939畝,閩糖70/611有1904畝;粵糖93/159有3490畝,粵糖89/113有2581畝;新台糖1號337畝,新台糖10號363畝,新台糖16號1824畝,新台糖24號623畝,新台糖25號1590畝,雲引1號110畝,2號144.5畝,3號857畝,10號275畝,12號136畝,13號579畝,15號548畝;桂糖11號104畝,桂糖16號415畝,桂糖17號1210畝;其它483畝。農業產量189698.75噸,農業產值4025萬元,工業產量(入榨量)174698.75噸,工業產值8000萬元,蔗農直接經濟收入3730萬元。漠沙鎮甘蔗生產是雲新公司重要的原料第一生產車間。

烤煙生產:2007年全鎮共完成烤煙種植面積2660畝,交售煙葉27.48萬公斤,煙葉銷售收入329.2萬元,綜合價11.98元/公斤,其中:中上等煙交售23.48萬公斤,占85.44%,收入314.49萬元,占95.53%。財政進賬烤煙農特稅72萬元。面積同比上年2925畝減265畝,減9.06%;交售產量同比上年26萬公斤增1.48萬公斤,增5.69%;銷售收入同比上年244.86萬元增84.34萬元(現行價),增長34.44%,烤煙收入增長的最直接因素是煙葉質量、產量和收購價格的「三提高」,特別是雙河村委會的烤煙主導產業增效明顯,該村產量19.43萬公斤,烤煙直接收入258.48萬元,占全鎮烤煙總收入的80.92%。

水果生產:2007年全鎮共有水果面積12440畝,產量917.6萬公斤,產值1238.76萬元。面積同比上年12508畝減68畝,減0.54%;產量同比上年933.5萬公斤減15.9萬公斤,減少1.7%;產值同比上年1353.6萬元減114.84萬元(現行價),水果生產呈現為香蕉價格持續走低,而荔枝投產面積增多價格增長變化的態勢。水果生產中,荔枝4793畝,芒果1255畝,香蕉3670畝。

蔬菜生產:2007年全鎮共完成蔬菜種植面積20614畝,產量2553.95萬公斤,農業產值4724.81萬元。面積同比上年16278畝增4336畝,增32.65%;農業產量同比上年1968.11萬公斤增585.84萬公斤,增長29.76%;農業產值同比上年3641萬元增1083.81萬元(現行價),蔬菜產值增長的最直接因素是大棚苦瓜面積的增加和蔬菜價格的上揚。

畜禽業

畜禽產業是我鎮的支柱產業之一,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傳統優勢產業,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畜牧牧業生產,切實加強領導,突出以良種繁育、規模養殖、動物防疫為重點,認真落實畜牧業生產的各項惠民扶持政策,優化養殖結構,大力培育規模養殖大戶,加強疫情防治和優質良種引進及推廣工作,確保了畜牧業生產持續穩步健康發展。

2007年末生豬存欄27141頭,出欄33627頭;山綿羊存欄4434隻,出欄2356隻;大牲畜存欄13188頭,出欄2395頭,肉蛋奶總產量343.91萬公斤,農民人均從畜牧業上獲得收入486元。以生豬、蛋雞、牛羊養殖為主導的畜牧業已成為全鎮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養殖規模和效益得到充分體現,成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旅遊業

漠沙鎮旅遊業依託龍河大沐浴花腰傣民族生態文化村景點在發展狀大,2007年共接待遊客6500人次,實現旅遊業收入189.04萬元,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村各項設施已初步建設完善並投入運營,硬軟件進一步健全,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村被列為市級民族民風重點旅遊景點之一。漠沙花腰傣文化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和弘揚。2007年10月2—3日首屆中國新平花腰傣文化(服飾)節的成功舉辦,將推動我鎮旅遊業的興旺發展。定於每年10月2至3日為花腰傣民族文化(服飾)節,農曆正月十二至十三日為傳統花街節。[4]

文化教育

全鎮有文化站1個,藏書4860冊,老年文藝隊1個、民族文藝隊3支,曾舉辦多場晚會。通過採取寓教於樂的形式舉辦各種晚會,體現了黨委、政府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關心弱勢群體。此外,鎮圍繞尊師重教,「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等主題,組織鎮團委、中學、中心校、幼兒園、假期回鄉的大學生等單位、團體開展群眾性民文藝晚會,既寓教於樂,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需要。

漠沙鎮業餘文藝隊:1999年,由鎮團委牽頭,鎮成立了一支業餘文藝隊,主要負責花腰傣歌舞表演;2000年解散。2003年,隨着旅遊業的發展,漠沙鎮在大沐浴小組成立了一支文藝隊伍,有14名隊員。主要為了使遊客能欣賞到花腰傣民族歌舞和傳承花腰傣文化。這支隊伍經費來源:由財政補貼部分,其餘由門票收入支付。2003年,由鎮老齡委牽頭,文藝愛好者參與,組建了一支中老年人業餘文藝隊,有15名成員。負責宣傳、推廣廣場文化,及老年人健身活動項目。

民風民俗

民間文學

漠沙鎮的民族民間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民歌等。這些民間文學作品,長期在各族人民中以講述、傳唱的方式流傳。1980年以後,群眾自選恢復活動,並受到各級領導的關注,作為文學遺產進行搶救工作。近年來,文化站工作人員配合市、縣文化部門人員搜集整理篇:其中:花腰傣歌謠有:《摘果歌》、《上山歌》、《伐木歌》、《捕魚歌》、《山坡上的枇杷果熟了》、《獵歌》等;花腰傣神話有:《日月食》、《喃娥洛桑》、《人和老虎》、《穀神》、《花街節的由來》、《祭龍的由來》、《花腰傣斗笠的傳說》、《岩含景瑪勒》、《岩條》、《木匠的來歷》等。傣族的故事是民間口頭散文敘事作品。主要有動物故事,如《大白象》;植物故事,如《大青樹》;藥物故事,如《鹿啃樹》;生活故事,如《竹飯盒》;寓言、童話故事,如《水牛與黃牛》、《馬與鹿》,《利基塘子的由來》。

民間音樂

漠沙的民間音樂主要是傣族音樂,樂器主要有三弦、二胡、嗩吶、大鼓、鋩、鑔。花腰傣是一個喜歌愛舞的民族,通常以歌舞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花腰傣民歌小調種類多。主要有勞動歌,如《栽秧歌》、《吃飯要幹活》;情歌,如《姑娘好人才》、《贊姑娘》;婚姻歌,如《送親調》、《拴紅線》;習俗歌,如《叫谷魂》、《娘死才知娘好處》;敘事歌,如《迷仰孟和迷鳥》、《喃娥洛桑》。漠沙鎮民族民間藝人眾多,包括服飾製作、竹編、民間歌手、民間樂手、民間舞蹈和民間工作等。 [5]

榮譽記錄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監測合格名單」,漠沙鎮在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