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他病毒
汉他病毒的属性,是一种急性人畜共通病毒性疾病,目前已知有多种啮齿动物可将病毒传播给人,受感染的啮齿类动物广布全世界。感染后主要影响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低血压性休克和出血症状。临床症状分两群:汉他病毒出血热与汉他病毒肺症候群。
目录
疾病概述
致病原
汉他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状呈圆形,直径约100nm,由单股RNA包含3个节段所组成。病毒外围覆以脂肪包被,易被油性溶剂如酒精、一般消毒剂、或家庭用漂白水等化学药品去活化。不同的汉他病毒各有其特定的宿主,受感染宿主的尿液或唾液中会带有病毒,但不是所有的汉他病毒都会造成人类感染。在人类感染方面可分为两大类:汉他病毒出血热,又称肾症候性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另一类为汉他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
目前经由基因序列比对或血清学检测方式,可将汉他病毒区分成20种以上的不同型别,分别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各有其独特的啮齿类宿主。这些病毒当中,有的未发现会引起人类疾病,其他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汉他病毒,依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可分成两群:一群主要造成汉他病毒出血热,又称肾症候性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大部份出现在亚洲和欧洲。另一群则会引起汉他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汉他病毒的传染窝为啮齿类动物,人类为意外宿主,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含有鼠类尿液、唾液或粪便颗粒的飞沫而感染。跳蚤、蜱、蚊子等蚊虫不会传播汉他病毒。迄今为止,汉他病毒出血热没有人传人的病例出现。
汉他病毒出血热的型别
其中已知会引起汉他病毒出血热的型别主要有5种:
- (1)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自然界存在于黑带森鼠(Apodemus agrarius, field mice)
- (2)汉城病毒:(Seoul virus):存在于大鼠(Rattus norvegicus and R. rattus, rats)
- (3)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存在于田鼠(Clethrionomys glareolus, red bank voles)
- (4)多伯伐病毒(Dobrava virus):存在于黄颈鼠(Apodemus flavicollis, yellow-necked field mouse)
- (5)萨拉岛病毒(Saaremaa Virus)
其中汉滩型和多伯伐型引发的疾病症状最严重,死亡率约在5-10﹪。其次是汉城型,死亡率约为1-2﹪,感染此型病毒的患者多有肝炎症状,这是和其他三种型别的临床症状最大不同之处;而且因为传播宿主的活动习性,汉城型病毒的感染比较常发生在都市地区。普马拉型引起的症状最轻微,致死率只有0-0.2﹪。
汉他病毒出血热主要由汉滩病毒(Hantann virus)、多伯伐病毒(Dobrava virus)、汉城病毒(Seoul virus)、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所引起。主要流行地区为中国大陆华中及华南,但欧亚各地皆有病例。台湾都会地区以钱鼠和沟鼠为高风险传播鼠媒。台湾地区亦有零星个案。近10年来,每年确诊个案数约在0~4件。
发病及致死率
汉他病毒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烧,可能会伴随头痛、下背痛、视力模糊、结膜充血、腹痛、全身虚弱、厌食、呕吐、脸潮红、点状出血等,大部分病人会经历急性肾损伤,严重病人可能会出现休克,感染汉城病毒者,可能会有肝功能异常。死亡率约在1-10%。汉他病毒肺症候群发生在美洲大陆,主要由无名病毒(Sin Nombre Virus, SNV)、安地斯病毒 (Andes virus)等造成。汉他病毒肺症候群在感染早期可能出现发烧、疲倦、严重肌肉痛、头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现象。随后开始有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严重者会呼吸衰竭与休克,但多无出血或肾脏症状。重症病患之死亡率高达30-50%。
汉他病毒症候群的治疗以支持性治疗为主,需密切注意肾功能,以及是否出现呼吸衰竭或休克。感染的高风险群包括:动物防疫人员、农夫、士兵、清洁人员及劳工族群等,但风险仍需视周遭的鼠类分布,及接触病毒机会之多寡而定。目前汉他病毒症候群为第二类法定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通报。加强鼠类防治与环境清洁,是对于此类疾病最好的防疫措施。
流行病学
流行性出血热
在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及苏俄报告满州出现病例,1951年联合国部队报告韩国有病例,流行性出血热目前盛行于中国大陆之华中及华南地区,每年约有10万至20万病例,在日本亦有病例发生。此症全年均会发生,但在韩国及中国有5-6月及10-11月二个季节高峰;绝大部份的病人虽为散发病例,但流行时在小地区范围内总会或多或少牵累5-20人左右同时发生。在韩国乡下地区,每年约有100~800个病患住院。在台湾,每年大约有0-2个零星案例发生。日本、韩国、中国、马来西亚、苏联、独立国协、东欧、南欧皆有病例。
肺症候群
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大陆。这个疾病首次于1993年美国四角地区被发现,一些原本健康强壮的年青人突然致病,演变成急性呼吸窘迫症,约有一半病人很快死亡,当时的病例主要都是居住在该地区的印地安人。后续调查结果显示,汉他病毒肺症候群并不是一种新的疾病,至少在1959年以前就已经有病例发生,只是从来未被发现而已。目前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州都有确定病例,侵袭对象不局限于特定种族。除了美国以外,加拿大及中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地陆续有病例传出,使得汉他病毒肺症候群成为泛美地区的一种由动物传给人的重要疾病。
传染窝
引起“汉他病毒出血热”的汉他病毒生存在啮齿类动物身上,人是意外宿主。
- 黑带森鼠(Apodemus agrarius.):分布在亚洲。
- 家鼠(Rattus spp.):分布全世界。
- 田鼠(Clethrionomys voles):分布在斯堪地那维亚、苏俄、独立国协、中国及巴尔干半岛。
- 黄颈鼠(Apodemus flavicollis):分布在巴尔干半岛诸国。
-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地区目前至少有啮齿目的沟鼠(Rattus norvegicus)、家鼠(R. rattus)、鬼鼠(Bandicota indica)、黄胸鼠(R. flavipectus)、月鼠(Mus musculus)、小黄腹鼠(R. losea)、赤背条鼠(Apodemus agrarius)及食虫目的钱鼠(Suncus murinus)等八种汉他病毒宿主存在。
引起“汉他病毒肺症候群”的汉他病毒仅出现在美洲地区。美国境内的Sin Nombre 病毒,1993年在所谓的"四角区域" ("Four Corners")爆发流行,其宿主动物为鹿鼠(deer mice),主要分布在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等4州。后续又发现3种引起相同肺症候群之病毒:Black Creek Canal病毒、Bayou病毒和New York-1病毒,分别在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那州和纽约州发现,宿主动物依序分别为棉花大鼠(Cotton Rat)、稻大鼠(Rice Rat)和白脚鼠(White- Footed Rat)。
在智利及阿根廷南部携带Andes病毒的宿主以长尾矮小稻鼠(Oligoryzomys longicaudatus)为主。在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发现有些啮齿动物携带与美国Sin Nombre virus相类似之汉他病毒,但尚未发现这类汉他病毒与人类的疾病相关[1]。
传染方式
主要途径系经由呼吸道吸入鼠类分泌物之飞沫。病毒出现在被感染而无症状的啮齿类动物之尿液、粪便及唾液中,由肺部中可发现高浓度的病毒。人类一旦吸入或接触遭病毒污染的空气微粒、污染物或被带病毒之啮齿动物咬到即会受到感染;跳蚤、蜱、蚊子等会叮咬人的昆虫不会传播汉他病毒。迄目前为止,美国境内尚无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播的报告,但阿根廷境内引起汉他病毒肺症候群的病毒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可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在此之前,从未报告过任何北、中、南美洲或欧洲、亚洲的其他与人类疾病相关之汉他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临床症状
感染汉他病毒后,依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可分成两群:
- (一)汉他病毒出血热:发烧、血小板减少、急性肾衰竭为汉他病毒出血热的三大临床表征,通常会突然出现发烧且持续3-8天、结膜充血、虚弱、背痛、头痛、腹痛、厌食、呕吐,出血症状在第3-6天出现,可能会转变成急性肾衰竭且维持数个星期。
- (二)汉他病毒肺症候群:早期症状为发烧、疲倦和严重的肌肉痛,伴随有头痛、胃部不适等现象。通常在发病4至10天后才会开始出现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状,一旦心脏及肺部不适症状出现后,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呼吸衰竭与休克。
预防方法
汉他病毒出血热为人畜共通传染病,由感染汉他病毒引起,主要透过带有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如:鼠类)传染给人类,人类一旦吸入或接触遭病毒污染的空气微粒、污染物,或被带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咬伤,就有感染风险。汉他病毒出血热潜伏期为数天至两个月,汉他病毒出血热 早期症状发烧、头痛、肌肉痛、结膜充血、虚弱、背痛、头痛、腹痛、厌食、呕吐伴随脸潮红等,约第3至6天出现出血症状,随后出现蛋白尿、低血压或少尿,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或轻微肾病变,并可能进展成急性肾衰竭,因此请民众落实“三不”防鼠措施。
疾病管制署公布国内2019年首例汉他病毒出血热病例,为北部20多岁男性外籍移工,从事渔业,近期无出国史,平时均在渔船生活。个案8月3日起出现呕吐、腹泻、倦怠无力等情形,因症状未改善,于8月5日两度就医后收治住院,因个案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由医院通报,经检验确诊;个案目前已无不适症状并出院,相关接触者无疑似症状,卫生单位已进行个案活动地周边环境调查、捕鼠、灭鼠及防鼠等防治作业,并给予民众卫教宣导,夜市、菜市场 均为感染高危险区。
依据历年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每年汉他病毒出血热病例数约为0至2例,自2009年截至目前共计12例确定病例,均为本土病例;多数为男性感染者(10例,约83.3%),年龄层则以50岁以上较多(7例,占58.3%)。台湾5大都会地区重要鼠媒传染病研究计画结果显示,巿场、夜市住民及工作人员为感染汉他病毒之高危险群。修补纱窗、清理仓库,防鼠5招避免鼠患。
防鼠5招
疾管署呼吁,预防感染汉他病毒的方法就是落实防鼠5招,包括:
- 1.修补纱窗门,避免鼠类进入屋内。
- 2.清理老鼠容易窝藏的仓库、储藏室。
- 3.家中厨馀或动物饲料应妥为处理,不让老鼠有食物吃。
- 4.清除居家附近杂草、玻璃、垃圾。
- 5.采用黏鼠板、捕鼠器进行灭鼠。
公共卫生需要社区民众共同维护,尤其是用过的餐盒、厨馀、食物等不可随意丢弃,以免招致鼠患,社区公共区域应加强环境清洁工作及采取相关防鼠措施。住宅及各种公共场所,包括餐厅、饭店、小吃摊、市场、食品工厂等都应加强环境清洁工作,尤其是仓库、储藏室等老鼠容易窝藏的空间。如发现鼠类排泄物时,应配戴口罩、橡胶手套及打开门窗,并以稀释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泼洒于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待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行清理。[2]。
潜伏期及可传染期
“汉他病毒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是12~16天,但变化范围在5~42天。“汉他病毒肺症候群”则未有确切定论,一般认为范围在6天至数周之间,平均约2周。汉他病毒目前只有在阿根廷发现有人传给人的情形,但这是造成肺症候群的病毒。而引起汉他病毒出血热的病毒型别,仍未有人传给人的情形被发现,也就是说不会直接从人传染给人。
感受性及抵抗力
“汉他病毒出血热”对未经感染而无免疫力的个人,一般具有感受性,流行地区的居民可能因不显性感染而多少会有一点后天的免疫力。尚未发现有第二次感染之病例。所有未曾受过感染者都为“汉他病毒肺症候群”易感宿主(susceptible host),截至目前为止,没有不显性感染的个案报告发生。受感染后产生免疫力的持续性及保护效果都还尚待了解。
采检诊断
采检及实验室诊断,检体采取及搬运人员务必穿戴适当防护装备。至少应分别取得:急性期及恢复期之血液检体各一支,必需立即冷藏(4℃~10℃)送验。
治疗照护
病人及接触者处理方式:
- A.病例通报:汉他病毒症候群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第二类传染病,发现具有下列任一个条件,应于24小时内通报当地卫生机关。
- 符合临床条件及流行病学条件。
- 经医院自行检验,符合检验条件。
- 医师或法医师高度怀疑。
- B.隔离:不需要
- C.消毒:确定病例活动处所周围200公尺半径范围内有鼠迹处应进行灭鼠工作。
- D.检疫:无
- E.接触者处理:采取检体送验。
目前,对于汉他病毒的感染并无特殊治疗方法,基本上施以支持疗法,在确诊为汉他病毒肺症候群前视情况给予必要之抗生素治疗。及早给予特别照护以迅速矫正肺和血液电解质之平衡对病人的预后相当重要,由经验显示如果能早期诊断,尽快将病人送到加护病房给予气管插管提供氧气治疗,病人情况可能获得改善,渡过呼吸窘迫症候期。因此,医疗照护者在处理汉他肺症候群病例时,应尽快将患者移至加护病房,并随时注意监测其体液平衡、电解质平衡、以及血压。
视频
参考资料
- ↑ 汉他病毒统一教材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 张桂榕,首例汉他病毒出血热 落实防鼠5招优活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