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漢語變體

漢語變體
原圖鏈接

漢語變體指漢語方言,或稱漢語分支、漢語族下的語言,是漢語的語言變體。中國大陸學界統稱此等變體為漢語方言

  • 漢語的發音常隨地域而有差別,例如在官話區內(除江淮官話外),往往相距數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強溝通;而在華南地區則有著「十里不同音」的說法。
    • 在書寫上,古代的文言文雖偶有流變,不過大致統一;現代各種漢語變體的白話文寫法卻差異巨大。不過現代中文課程所敎育之書寫語大致都以官話白話文為準,除少部分地區用詞差異之外,十分統一。
  • 中國大陸學界稱漢語變體為「方言」,但方言內部的語言差異甚至大於歐洲諸語之間的差異,甚至方言內部的次方言之間的差異也大於一些歐洲語言間的差異(如閩語內部的差異)。
  • 超過200萬美國人使用各種漢語變體,近年隨著中國大陸與臺灣移民人數增長,現代標準漢語逐漸成為主流。
    • 儘管稱為方言或變體,但粵語、閩語、官話等等變體實際上是無法透過口語互通的;不過在接受人口普查或調查時,受訪者往往只會回答自己所使用的語言為「漢語」。

目录

漢語變體的緣起

  • 移民運動語言變體跟著遷徙--
    • 唐.張籍:北人避胡皆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永嘉行》)
    • 宋.韓淲:莫道吳中非樂土,南人多是北人來(《澗泉集》卷 17)
    • 宋.韋莊:楚地不知秦地亂,南人空怪北人多(《湘中作》)
    •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運動無代無之,其中有兩次場面浩大,在詩人筆下驚心動魄,栩栩如生。上引詩句的歷史背景是:永嘉之亂, 和靖康之亂。
  • (1)永嘉之亂--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引起北方少數民族匈奴、鮮卑、氐、羌、羯內徙,迫使中原漢人大量南遷。從北方向南方擁入的流民達九十萬人之眾,使南方人口中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北方僑民。
  • (2)靖康之亂--中原漢人大規模南遷的另一個高潮發生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亂到元蒙入主中原的一百五十年間。約有五百萬北方移民遷居南方。宋室一再南遷,最後在浙江杭州定下來。
  • 共同點:1).移民方向由北而南。2).運動時間長達一百五十年。3).移民數量龐大。4).政治局面南北對峙。這兩次移民運動在漢語方言地理留下深刻的烙印。。
  • (3)移民路線--古代北方移民南遷大約循東、中、西三條路線,永嘉之亂如此,靖康之難亦復如此。
    • 西線:秦雍(即今陝西、山西一帶地)等州的難民,多走向荊州(即今湖北一帶)南徙,沿漢水流域,逐漸徙入今日湖南的洞庭湖流域,遠者且入於今日廣西的東部。
    • 中線:并司豫諸州的流人,則多南集於今日安徽及河南、湖北、江西、江蘇一部分地方,其後又沿鄱陽湖流域及贛江而至今贛南及閩邊諸地。
    • 東線:青徐諸州的流人,則多集於今日江蘇南部,旋復沿太湖流域,徙於今日浙江及福建的北部。
  • (4)移民的語言--從中國移民史的角度看,現代漢語方言的地理格局是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和北宋末年靖康之亂兩個歷史事件造成的。
  • 永嘉移民把西晉時期的北方話帶到南方,成為南方話的源頭。[1]

台灣漢語變體運用現況

  • 台灣的語言,有漢語及南島語兩種。屬漢語族的語言包括閩南語、客家話和北方官話三種。屬南島語族的有十幾種互不相通的語言(台灣原住民的語言)。
  • 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此後即推行以北方官話(北京話)為標準的「國語」運動。閩、客、國語雖然同屬漢語方言,但因分化的時間相當早,因此彼此之間存在相當顯著的音韻差異,這對國語的學習、推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北方官話在台灣閩客語的影響之下,與中國大陸的普通話相較,自有另一番風貌。
  • 明末以來,閩粵居民大量移居台灣,其中又以閩南人獨佔多數。
    • 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此後中國其他省份的居民即陸續遷居台灣,而在 1950 年國民政府撤退台灣前後達到高峰。根據粗略的估算,目前台灣的閩南人約佔75%,客家人和其他各省漢人各佔 12%,原住民則僅佔不到 2%。
    • 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即以強力手段推行「國語運動」。國語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官方標準語,原本和閩南語、客家話都是漢語的方言。由於政治力量的運作,使其凌駕在所有方言之上,對於其他漢語方言的傳承和流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台灣閩南語是福建泉州、漳州方言的流裔。由於原鄉方言的差異,加上遷

台之後的相互影響,南腔北調,存在數以百計的不同次方言類型。

    • 近年來,由於交通的便利,加上影音媒體的推波助瀾,一種較為大眾接受的通行腔調隱然形成。這種台灣閩南語通行腔 (通稱「台語」)一如廈門話,是一種漳泉混合腔,但前者比較接近漳州,而後者則較接近泉州。
  • 台灣地區的客家話以梅縣腔 (四縣話) 和海陸腔 (海陸話) 為主,居民大多分布在台北到彰化之間及屏東六堆、高雄美濃一帶。其中桃園的中壢、平鎮、龍潭等地以說四縣話為主,而觀音、新屋、楊梅則以說海陸為主。新竹以說海陸話為主,苗栗則通行四縣話。其他除了在新竹及台中東勢有部分說饒平話以外,客家人住地就要跳接到高雄美濃及屏東的長治、新埤、萬巒、竹田、內埔、麟洛、佳冬、高樹等地,這一帶客家人也以說四縣話為主。[2]

参考來源

  1. 張光宇. 漢語方言的移民運動——永嘉之亂與靖康之亂. 關鍵評論. 2019-12-09 [2020-07-09] (中文). 
  2. 駱嘉鵬. 閩客方言影響下的台灣國語音韻特點 (PDF).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2006-3-4 [2020-07-0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