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漫游城墙(魏福春)

漫游城墙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漫游城墙》中国当代作家魏福春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漫游城墙

去南京城墙博物馆,是在参观了雨花台之后。雨花台自然去过,城墙博物馆是第一次听说。孤陋寡闻了。

南京城墙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秦淮区老门东边营1号,毗邻中华门瓮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

只是留给我们游览的时间仅半个小时,带队的说不要超过45分钟。在他看来转一圈30分钟足矣,更主要的是接下来还有活动。

只能走马观花。

南京城墙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地上地下各两层空间。博物馆藏品有1718件(套),珍贵文物166件(套)。

南京城墙是明代都城城墙,修筑于14世纪中后期,由明太祖朱元璋设计并督工,长江中下游五省近百万工匠参与,历时28年建筑而成。城墙最高26米,顶部窄处为2.6米,宽处19.75米。城墙上建垛口13616个,窝铺二百座。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其中京城13门,城垣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外郭18门,长约60公里,遗迹约30公里,围合城市面积达230平方公里。无论历史还是现状,南京城墙长度和规模都可谓世界第一。

南京城墙的营建规模巨大,耗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尤以砖材所用最多。经已发现、可辨别的城砖铭文统计,明朝初年参加南京城墙砖制造的有:湖北5府31个县,湖南7府(州)19个县,江苏6府(州)26个县,安徽6府(州)28个县,江西12府68个县。同时,工部至少7个单位、军队系统26个以上的单位参与了城砖的烧造。

城砖制作工艺繁杂,可以说高标准,严要求——择土:制作城砖的土,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黏土为上。暖水:将河水或井水运至暖水池中暴晒一至三天,让水中可溶性盐逐渐析出。练泥:将过筛后的土和暖过的水混合,在池中浸泡,去除土中的杂质和酸、碱成分。压泥:将浸泡过的砖土滤成泥膏,经过人、畜的反复踩踏,去除气泡,使其细密光滑,然后制坯、阴干,装窑、烧窑……南京城墙砖的制作,体现出中国较为成熟的生产责任制体系——参与造砖的各级工作人员,其职务和姓名都印于城砖上,上至府州县各级官员,下至造砖管理人员与烧造工匠。这种精确到人的责任制度,有效加强了制砖工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了城墙砖的质量。

古人智慧,令人惊叹!

展厅里不仅有影像介绍,还有模型展示——宫城、皇城、京城、外郭……一目了然,宏伟壮观。就说京城13门,每座城门都建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城楼,设有瓮城的城门建有闸楼,形成前后两座楼。每座城门均设木质包铁的双扉城门和上下启闭的闸门(俗称千斤闸)各一道。所有城门位置皆据城防和城市整体布局需要而设置:城东设朝阳门(中山门);城南设正阳门(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中华门);城西设三山门(水西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兴中门);城北设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和平门)、太平门。

除三山门(水西门)、石城门、聚宝门(中华门)分别沿袭了南唐都城的龙光西门、水西门和南门旧址外,其余10座城门均为明朝时期新建。现存聚宝门(中华门)、神策门(和平门)、清凉门、石城门和重修的朝阳门(中山门)。

清朝时期增开城门三座:草场门、小北门、丰润门(玄武门)。现存丰润门(玄武门)。民国时期增开城门八座:海陵门(挹江门)、雨花门、中华东门、中华西门、新民门、武定门、汉中门、中央门。现存海陵门(挹江门)、新民门、武定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开城门两座:解放门、集庆门。

一座座城门看过去,老实说(眼)有不逮,稍远点便有些模模糊糊看不真切。好在有智能机,点一下仪凤门,仪凤门即刻显现,当中有一行文字——建于明洪武年间,地处长江南岸,是进入南京城的要道,军事位置十分重要。图文并茂。又按了一下石城门——石城门在南唐时称大西门,明代改建后,因城门可遥望石头城,故名石城门……

漫游城墙,虽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但要说的是,此“游”不虚![1]

作者简介

魏福春(凡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