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瀟湘水雲(古琴曲)

瀟湘水雲(古琴曲)是一首中國古琴曲,作者為南宋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及浙派古琴的創始人郭沔。最早見於明朝朱權編寫的《神奇秘譜》。

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瀟、湘二水合流處游航。每當遠望九嶷山為雲水所蔽,見到雲水奔騰的景象,便激起他對山河殘缺、時勢飄零的無限感慨而創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1]

[]

目錄

歌曲簡介

中國古琴曲。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字楚望,南宋永嘉人(今溫州平陽)約公元1190—1260年)創作。當時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瀟、湘二水合流處游航。每當遠望九嶷山為雲水所蔽,見到雲水奔騰的景象,便激起他對山河殘缺、時勢飄零的無限感慨而創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傳說中,九嶷山是賢王舜的葬地,所以在人們的心目中,自然成為賢明的化身。郭沔是一個終生未仕的知識分子,生活十分清貧。他所處的時代,正值元兵入侵,南宋王朝即將滅亡的前夕。而他又是一個反對苟且偷安,具有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的人,故他借九嶷山為「瀟湘雲水所蔽」的形象;寄託他對現實的黑暗與賢者不逢時的義憤和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曲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共十段。後經歷代琴家發展為十八段加一尾聲。現存琴譜多達五十種。經過許多琴家不斷加工,藝術更臻成熟。樂曲開始,飄逸的泛音使人進入碧波蕩漾、煙霧繚繞的意境。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自13世紀中國明初問世以後,數百年來廣為流傳,許多琴譜專集都收載了此曲,並被歷代琴家公認為優秀的琴曲之一。近年,有採用古琴與大型民族樂隊的演變形式演奏此曲。

創作背景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臨安失守,官場腐敗黑暗,朝廷偏安江南.作者感慨時勢飄零,滿懷憤國憂世之情,卻只能觀瀟湘二水水起雲涌,遙思故國,"每欲望九嶷,為瀟湘水雲所蔽",於是作《瀟湘水雲》以記。當時正逢金兵入侵宋,郭楚望移居湘中寧遠九嶷山下。郭楚望先生於瀟湘之上泛舟而游,瀟水澆山,遠遠眺望,觀賞雲水奔騰。但此時山被雲水遮蔽,不見天日,正如當時的時勢,因此先生心中悲痛,如九嶷雲縈,遂譜《瀟湘水雲》,以曲抒郁。

此曲最早見於明朝朱權編寫的《神奇秘譜》,其題解說:「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雲之為曲,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雲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題解

《瀟湘水雲》:古琴曲,是宋代浙派琴家創始人郭沔(字楚望,約公元1190—1260年)的代表作。當時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瀟、湘二水合流處游航。每當遠望九嶷山為雲水所蔽,見到雲水奔騰的景象,深感國事飄零,激起他對山河殘缺、時勢飄零的無限感慨,借水光雲影,以寄抑鬱、眷念之情。

曲譜最初見於《神奇秘譜》,共分十段:1、洞庭煙雨2、江漢舒清3、天光雲影4、水接天隅5、浪捲雲飛6、風起雲湧7、水天一碧8、寒江月冷9、萬里澄波10、影涵萬象。

《瀟湘水雲》曲意/解題

《神奇秘譜》: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雲之為曲,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雲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浙音釋字琴譜》:希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按祖王譜,先生永嘉人,……(與《神奇秘譜》同)……「噫!其望九嶷,懷古傷今,江寒月冷,影含萬象之趣,每有餘樂於其中矣。」

《西麓堂琴統》:郭楚望所作。其播弄雲水,有扁舟五湖之思。撫弦三嘆,不覺胸次洞然。

《杏莊太音補遺》:郭楚望所作。楚望永嘉人,每望九嶷山,為瀟湘之雲所蔽,作此蓋以寓惓惓之懷也。

《玉梧琴譜》:與《神奇秘譜》同。

《藏春塢琴譜》:與《神奇秘譜》同。

《愧庵琴譜》:按是曲,楚望先生郭沔作了,永嘉人,每顧九嶷山,而為瀟湘之雲所藏,以寓惓惓之意。然水雲有悠揚自得之趣,天光雲影之妙,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興。盡在乎茲。

琴苑心傳全編》:是曲,楚望郭沔所制,沔,永嘉人,每望九嶷為瀟湘水雲所蔽,乃為是曲,以寓惓惓之意也。聆其音趣,更有水光雲影,一蓑江表之致。

五知齋琴譜》:宋郭楚望所作也。因泛滄浪遠望嶷,雲水淹映,感慨系之,時值天中陽氣漸衰,蕤萎少和,故賓位於五月也,音清和暢。自三段至尾,皆本曲趣味,抑揚恬逸。自四至八段,全在兩手靈活,如雲水之奔騰,連而圓潔,方得曲之旨也。

蕉庵琴譜》:此為宋郭楚望所作也。因泛滄浪逺望九疑,雲水掩映,感慨系之。時値天中陽氣漸衰,蕤萎少和,故賓位於五月也,音淸和暢。自三段至尾,皆本曲趣味,抑揚恬逸。自四至八皆在靈活,如雲水之奔騰,連而圓潔,方得此曲之旨也。

希韶閣琴譜集成》:題解、後記均與《五知齋琴譜》同。

《枯木禪琴譜》:宋郭楚望所作,音韻和暢,曲意纏綿,有雲山靉靆,杳霧空朦之意。須兩手靈活,低彈輕拂,方合其旨。

《醒心琴譜》:南宋郭楚望所作。其曲取瀟湘之水欲連天,雲蔽九嶷,風雲變幻,影涵萬象之意,藉以舒志。斯曲者,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雲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蓑江面,扁舟五湖之志。

《瀟湘水雲》後記

《琴苑心傳全編》:語云:古琴名畫,不可示於貪污之士,以其心多覬覦也。余謂能知琴與畫者,正可以止貪去污者也。畫家以山水漁樵,有道隱逸這勝,如裝樓閣宮殿,衣冠蹌濟,則涉乎俗矣。是故因此可以止貪也。琴以平躁養靜,古淡和情為本,如競淫繁促,祖等琵箏,則惡矣,是故因此可以去污也。

大還閣琴譜》:……今按其曲之妙古音委宛,寬宏澹茂,恍若煙波縹渺。其和雲聲二段,輕音緩度,天趣盎然,不雲水容與。至疾音而下,指無沮滯,音無痕跡,忽用雲馳水涌之勢。泛音後,重重跌宕,幽深思遠。非親授指法,奚能得其旨趣?……

五知齋琴譜》:此曲雲山靉靆,香霧空朦;懷高嵐於胸臆,寄纏綿於溪雲,一派融和春水,濃艷溫柔,有情至而彌深者矣。低彈輕拂,真落花流水溶溶也。

春草堂琴譜》:昔人云:「鼓瀟湘則天光雲影,容與徘徊。」個中情景,當作何如體會,鼓者聽者兩不知也。譜中此曲用指極難,學者弗徒以手快為勝。

《悟雪山房琴譜》:此曲指法空靈,勿徒以手為工。

《琴學初津》:是操,宋郭楚望因泛滄浪遠望九嶷,雲水掩映,感慨而作也。音節幽靜淡潔,須熟習而後入化,取用貴乎虛靈無跡,方得雲水之意。琴山蘇先生云:「昔人鼓瀟湘,則天光雲影,容與徘徊,箇中情景,當作如何體會,難與言傳,鼓者聽者,兩不知也」。曲中用指極難,吟猱二法,正合商曲體例,所當之法,茲悉切正,須分清而不混作可也。曲情曲義,二妙並佳,學者勿徒手快為宜,細心靜作,神妙無與比也。虛白道人識。

《雅齋琴譜從集》:唐郭元振游瀟湘,時值春曉,但見煙波浩渺,雲水蒼茫,當懷風景,還望無極。於是神弛與至,乃鼓斯操。其音微奧,如天光雲影,容與徊徘,宜細心領會,方可期於指下,慎勿快彈為是。(轉載復古齋又本後記)

《雅齋琴譜從集》:煙波浩渺,雲水蒼茫,洋洋乎盈耳哉!探微(轉載復古齋第一本後記)。蕤賓調

《詩夢齋琴譜》:此曲最難得其纏綿,余彈此近十五年,仍不能得其旨,蓋手不靈活耳。詩夢。

《沙堰琴編》:瀟湘幸無二曲,十二十三乃至十八長短不同,分段各異,繁簡因以稍殊。然其寫江天景色,雲水煙波,乃無二致……。

《瀟湘水雲》小標題

《神奇秘譜》:一、洞庭煙雨二、江漢舒晴三、天光雲影四、水接天隅五、浪捲雲飛六、風起水涌七、水天一碧八、寒江月冷九、萬里澄波十、影涵萬象

《浙音釋字琴譜》:與《神奇秘譜》同。惟第五題作「浪卷飛雲」。

《風宣玄品》:與前譜同。

《西麓堂琴統》:一、洞庭煙霧二、江漢舒晴三、波濤雲影四、水接天隅五、天光蕩漾六、浪卷飛雲七、風起水涌八、水天一碧九、江寒月冷十、萬里澄波十一、影涵萬象

《古音正宗》:與《神奇秘譜》同。

《琴苑心傳全編》:與《神奇秘譜》同。

《覺園琴集序目》(《今虞琴社》編):

宋郭楚望泛洞庭。見煙波浩渺。雲水蒼茫。情動乎中。遂作斯曲。其中以四段至八段。專寫水雲之聲。夫水有聲而雲無聲。然無聲之妙。正在妙以有聲傳之也。九段以下。則擊楫中流。逍遙容與。末段用角變打圓。如輕舟之轉柁。隱隱有帆隨湘轉。望衡九面之意。琴操中不可多得之曲也。曲用商調。須緊五弦彈之。或稱無射均。以俗樂言。則正宮調也。

《瀟湘水雲》歌詞-琴之界

《浙音釋字琴譜》:(明弘治四年前即1491年)

第一段:洞庭煙雨

洞庭煙雨,霏霏四起,微茫千萬里,雲天倒浸龍宮底。悠揚自得,扁舟看范蠡蠡,一簑江表誰為侶。江鄉趣,閒伴漁翁,有網何曾舉,假沽名吊譽。

第二段:江漢舒晴

江漢舒晴,水光雲影,清清霽色瀾霞明,好風輕。浮天浴日,白浪涌長鯨。壺天物外幽情,破滄溟有客寄閒名,醉里醒醒,歌澤畔也那吊湘靈。

第三段:天光雲影

瀟湘雲水也兩清清,水浸遙天雲弄影,閒引領,九嶷何處嶺。墨染臨川,那聞八景。詩興,三山五渚相為柄,客船漁火相為證,磨天鏡。

第四段:水接天隅

水接天隅,涵太極,未成圖。玉鑒映冰壺,瀰漫莫測也沒平蕪,遙山平斷霧收初。不堪目極心孤,忘機鷗相呼。何堪小隱,尋個漁夫,絲綸結伴樂應殊。時世疑狐,那煙月模糊,喚醒陶朱,添來一個那酒伴詩徒。

第五段:浪卷飛雲

浪卷飛雲,勢氤氳。羲皇人,何處瀟湘的那投老寄閒身。遙借問,你那誰與汝相親,風月為鄰,芒鞋羽扇白綸巾。雲水中分,瀟湘佳致與誰論,十洲三島堪倫。

第六段:風起水涌

滿天雨也那滿天風,風起浪春春,四水浮空空。瀟湘風景,的那與無窮,金碧畫圖中,看弱流千里,的那隔十島三蓬,三蓬。

第七段:水天一碧

渺渺那水天一碧,蓬瀛少隔,望雲根那莫測,擬馮夷那訪河伯。美哉也,伊誰得,彩霞絢色,看輕掛水簾,的那月鈎雲額。

第八段:寒江月冷

寒江月冷,銀河耿耿,水雲遙映菱花鏡,增佳興,瀟湘佳勝。凝眸高憑,遙見漁竿輕弄影,窄寄人籬下羊裘,高高帽頂。舉月為媒,指天為證,不受般周聘。世濁我清,眾醉我醒,風月襟懷,惟憑詩管領,聽天還聽命。

第九段:萬里澄波

萬里澄波,耿耿湛銀河,的那止水自盤渦。倒浸姮娥桂影的那婆娑。誰何,壺天風月樂無他,惟憑詩酒消磨,消磨。半帆風雨,一由漁歌,由人閒唱和,笑人間歧路多。

第十段:影涵萬象

一天燦爛紅霞,影涵萬象,的那落日西斜。金翻鴉翅,水映那蘆花。雨放滿天星彩,風來何處悲笳。停槎品題八詠,有客興無涯。美蒹葭,可堪那圖畫。如飛筆,()黃麻,安排景致入詩家。

古減字譜

臞仙曰。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

樂曲分析

《神奇秘譜》 解題中說,作者「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其時元兵南下,文人相率南遷。郭沔定居湖南南部衡山附近。雲水奔騰的景象,喚起他熱愛祖國山河,感慨時勢飄零,想望隱遁生活等複雜心情。此曲便應景而生。音樂利用散音按音應合與盪吟(即大幅度的吟音)等手法,成功地表現了雲水掩映、煙波浩渺的藝術境界。現存曲譜多達50種。明代曲譜原為10段,清代發展為18段。

《瀟湘水雲》一曲流傳廣泛,曲譜多達五十多種。在十五世紀初時,《神奇秘譜》中的記錄為十段;十七世紀時《大還閣琴譜》中就發展為十二段;到了十八世紀在《五知齋琴譜》中已擴展為十八段.現代一般演奏版多為吳景略先生依據《五知齋琴譜》打譜的版本。

全曲可分為三個部分加引子。

【引子】引子為較慢的散板,全部採用清亮明晰的泛音演奏.音符跳躍幅度較大,旋律較自由。

【首段】

第一部分是慢板,包括二,三,四小段,為主題呈示部分.共有兩個主題:

A主題是由引子動機的基礎上發展出的旋律;

B主題陳述時,前半部分平靜而內斂,後半部分節奏強烈音調起伏較大。

【中段】

第二部分是主題鞏固和衍展的部分,情緒開始激化,然後音樂逐漸步進第三部分。

【末段】

第三部分是全曲高潮所在,為展開部.旋律主要由A主題的核心音調和B主題後半部分構成.節奏熾烈,情緒鏗鏘激昂。

【尾聲】

展開部在第十四段結束,音樂於第十五段進入全曲的結束部分。將音樂情緒漸漸緩和下來,直至第十八段散板結束全曲.寥落的琴音,無望的期盼,永寂里,唱着不變的歌----憂世,殤國,有志而不得。

《瀟湘水雲》是中國古代一首以情景交融為其特色的大型古琴曲。明代琴譜中此曲原為十段,至清代發展為十八段。全曲除引子和尾聲外可分四大部分。

第一段引子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調:

這段音樂以圓潤飄逸的泛音和不斷上揚的跳宕旋律表現了輕煙繚繞、水波蕩漾的優美意境,猶如一幅遠景山水畫。頭四小節是貫串全曲的主題音調,尾句則強調了樂曲的商調式屬性。這段音樂以圓潤飄逸的泛音和不斷上揚的跳宕旋律表現了輕煙繚繞、水波蕩漾的優美意境,猶如一幅遠景山水畫。頭四小節是貫串全曲的主題音調,尾句則強調了樂曲的商調式屬性。

樂曲第一部分包括二、三兩段,描繪了雲水蒼茫、壯麗迷人的景色。開始,由按指盪吟等手法奏出「引子」中的主題音調,情緒深沉哀怨。漸漸地,曲調以較大的起伏展開,它進一步揭示了作者不平靜的內心世界,一種憂國憂民的鬱悒之情油然而生。

樂曲第二部分包括四至八段,這是琴家稱為「水雲聲」的段落。它利用「往來」、「盪吟」的指法技巧,在古琴低音區滑奏,表現了一種水氣裊裊、雲影飄忽的情態。

這種往來滑奏所產生的顫抖音色,既令人聯想起水盪雲移的動態景象,也似作者因劇烈痛苦而發出的呻吟之聲,有着特殊的表情作用。音樂的進行中還穿插了歌唱般的音調。

這裡的切分節奏和旋律的上下跳躍推進,富有激昂陳詞的氣質。旋律由連綿不斷地進行過渡到「水雲聲」再次出現。綿長的曲調象起伏不停的波濤將樂曲情緒向高潮推進。

樂曲第三部分是全曲最為精彩之處。它包括九至十六段,描繪了雲水激盪、奔騰翻湧的奇偉景象。

這部分音樂充分運用了古琴中散音、泛音、按音的不同色彩,加以錯落彈奏,出現了五光十色的華麗效果。音樂在三個多八度的廣闊音域內用大音程急促跳進,加之強烈切分節奏的運用,將水翻浪滾的壯闊畫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仿佛是作者內心暴風雨般激情的傾注。

隨後,音樂進入以兩次跳進為標誌的高潮段落,曲調剛勁有力,一氣呵成,在高音區揮灑馳騁,氣魄雄偉,感情激越,尤其雙音滑奏指法的運用極為出色,將難以抑制的「倦倦之意」抒發得十分感人。

樂曲第四部分包括十七、十八兩段。曲調再度轉為舒緩、平靜,作者將惆悵之情融入低沉壓抑的音調之中。但在音樂末段,卻突然出現連續的、有着轉調色彩的「4」音,使樂曲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這段音樂仿佛是作者燃燒着的愛國火焰最後閃出的光亮,而緊接着用泛音演奏的尾聲卻又如力不從心的嘆息。

音樂最後結束在低音區的商音上,旋律具有沉重壓抑的色彩。曾經怒濤洶湧的瀟湘水雲至此風平波息,只有作者感情的餘波還在微弱地起伏,引起人們心頭的深深共鳴。

歷史意義

《瀟湘水雲》以一個核心旋律貫穿整首樂曲,主題A和它的變體以不同的手法十數次出現於曲中九個不同的段落.在新的演奏版本中還作了一些速度上的處理,將原來全曲慢板改為散——慢——中——快——散的速度進行,使樂曲更富變化,意境更為深邃。曲譜最初見於《神奇秘譜》,共分十段。後經歷代琴家發展為十八段加一尾聲。今吳景略的演奏,是以《五知齋琴曲》(清徐琪撰於1722年)為本,同時吸收了其它琴譜之長。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被歷代琴家公認為典範之作。

作者簡介

郭沔(生卒年不詳)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大約生活在南宋淳祜,咸淳年間(1190—1260前後)。為南宋後期著名琴家,浙派創始人.郭沔一生清貧,南宋嘉泰年間,他在南宋主戰派大臣張岩家作清客.後張岩被罷官,郭楚望便隱居於湖南南部衡山附近。

郭沔對中國古琴藝術的發展有很大貢獻。明代中葉以前各類琴譜集裡所傳的琴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他整理,創作和傳授的.在張岩家做清客期間,他收集了大量民間野譜,整理了《閣譜》。此外他創作了大量新曲.著名的除《瀟湘水雲》外,還有《秋鴻》《飛鳴吟》《泛滄浪》《春雨》《秋風》《步月》等。他的直系傳人劉志方,毛敏仲(毛遜),徐天民(徐宇)等人後來都成為一代宗師,形成古琴史上影響深遠的浙派。

樂曲評價

瀟湘水雲充分體現出古琴藝術之美

瀟湘水云:古琴曲,宋代浙派琴家創始人郭楚望的代表作。作於金兵入侵時,他移居於湖南寧遠九嶷山下(瀟水自九嶷山流過),深感國事飄零,借水光雲影,以抒抑鬱、眷念之情。

曲譜最初見於《神奇秘譜》,共分十段:

1、洞庭煙雨

2、江漢舒清

3、天光雲影

4、水接天隅

5、浪捲雲飛

6、風起雲湧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萬里澄波

10、影涵萬象。

此曲流傳至後世,有多種譜本,結構也有一些變化。現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聲。

樂曲開始,飄逸的泛音使人進入碧波蕩漾、煙霧繚繞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調,自第二段從中音區展開,並貫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覆圍繞着骨幹音變化發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鬱、憂慮的內心世界。

第四段低音區層層遞升的渾厚的旋律,通過大幅度盪揉技巧,展示了雲水奔騰的畫面,打破壓抑氣氛,表現出作者翻滾的思緒。

第五段,樂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區變化再現,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現了第四段的水雲聲,但情緒更為奔放、熱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氣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兩樂句為素材移高八度展開,高、低音區大幅度的跳動,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組合,交織成一幅天光雲影、氣象萬千的圖畫,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第十七、十八段是結尾部分,音樂轉入低音區,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後再現的「水雲聲」,只是一種無力的餘波,流露出作者內心無限的感慨。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綽、注」技法,集中體現了古琴藝術的「清、微、淡、遠」的含蓄之美,被歷代琴家公認為典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