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街道
潘家園街道位於區境西南部,距天安門5千米。東鄰南磨房鄉,西至廣渠門南濱河路,南與十八里店鄉和豐臺區交界,北與勁松街道相接。面積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115人(2010年)。轄12個社區,辦事處駐松榆里43號樓。西臨二環,東臨四環,東南三環過境。[1]
中文名稱: 潘家園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北京朝陽
下轄地區: 轄12個社區
政府駐地: 朝陽區松榆里43號樓
電話區號: 010
郵政區碼: 100021
地理位置: 朝陽區西南部
面 積: 3.4平方千米
人 口: 113115人(2010年)
氣候條件: 暖溫帶濕潤性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機 場: 首都國際機場
火車站: 北京西站
車牌代碼: 京
目錄
地理位置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區境西南部,距天安門5千米,東鄰南磨房鄉,西至廣渠門南濱河路,南與十八里店鄉和豐臺區交界,北與勁松街道相接。
歷史沿革
1984年設置。
1996年,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轄架松、武聖東第一,潘家園第一、二、三、四,華威西里第一、二、三,南磨房第二、華威北里第一,松榆第一、二、三、四,五、六,松榆東里第一、二、三,四、五,北京化工廠、建工集團、機械施工公司、釀酒總廠、第一食品廠、化工實驗廠,化工二廠(一)、(二),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教工、東郊糧庫、農工商、醫科院腫瘤醫院、紙箱廠、絹花廠、青年藝術劇院、歌劇院舞劇院、第一構件廠、玻璃總廠、工業大學第二、化工房地產、有機化工廠、化工機械廠等45個居(家)委會。
2002年,面積2.86平方千米,人口9.9萬人,轄潘家園、潘家園南里、潘家園東里、華威西里、華威北里、武聖農光、武聖東里、松榆西里、松榆里、松榆東里、磨房南里、華威里12個社區。
行政區劃
2011年轄12個社區。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10105018:~065 111磨房南里社區~066 111武聖東里社區~067 111松榆東里社區~068 111松榆里社區~069 111松榆西里社區~070 111武聖農光社區~071 111華威北里社區~072 111潘家園東里社區~073 111華威西里社區~074 111潘家園社區~075 111潘家園南里社區~076 111華威里社區
社會保障
街道的各項勞動保障工作指標完成情況如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指標必保指標1625個,截至九月街道現增失業人員1217人,檔案減少1446人,其中就業實際轉出1281人,完成年度確保指標78.83%;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指標638人,實際轉出780人,完成122.26%;推薦就業指標831人,實際完成839人,完成100.96%;職業指導指標3505個,實際完成3852人,完成109.90%;開發就業崗位指標5482個,實際完成6384個,完成116.45%;開發社區崗位指標658個,實際完成665個,完成101.13%;社區安置就業指標526個,實際完成663個,完成126.03%;失業人員技能培訓指標308人,實際完成238人,完成77.27%;實現創業人數指標36,實際完成45人,完成125%;帶動就業人數指標233,實際完成235人,完成101%。國家不斷加大對社會保障和福利救助的公共財政投入,北京市對城鄉居民的一生實行全過程、全覆蓋的社會保障服務,目前街道各類困難群體享受社會保障政策的情況:管理城鎮失業人員2768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563人;低保戶489戶,891人;一老一小參保人員3121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0人;城鎮無業居民醫療保險382人;無保障老人1022人;社會化退休人員3503人;征地超轉人員124人。
城市管理
街道的城市管理工作,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國60周年環境整治的中心工作,加大環境建設,提升市容市貌。對地區11個社區228棟居民樓進行樓體粉飾,內牆面積62萬平米,外牆粉飾及修復面積86萬平米。對6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程,改造綠地2.5萬平方米、修復甬路2萬平方米。對6條街巷胡同的改造工作,磨南社區東路、磨南社區西路、華威里4號樓小路原為土路,「風天吃土、雨天踩泥」改造中全部鋪設了瀝青路面;華威里4號樓小路增鋪了雨水管線;北化宿舍路、化二一路進行了大修,重新鋪設瀝青路面;改變了磨房中街長期店面布置混亂,影響環境效果的情況。推進促成潘東社區路、架松路、松東社區路、金百萬南側路4條道路的中修,鋪設了柏油路面,解決居民出行難問題。在潘家園路和松榆北路安裝休閒座椅65把,安裝讀報欄7處。實施松榆里污水治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調整修改綠化養護、清掃保潔協議並重新簽訂合同,探討實施績效考核辦法,對綠化隊和保潔隊實施考核制度,以提高科學管理城市的能力和水平,做到精細化管理。組建街道綠化環衛工作站,接受了區社會辦、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區綠化局的聯合檢查驗收,評價良好。
社區服務
街道的社區服務工作基本特點是:為老服務全覆蓋,協會參與建平台,依託社區為載體,為民辦事求實在。居家養老工作,街道12個社區都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服務站,為享受政策的老年人辦理申報手續。年內辦理符合此項政策的居家養老服務對象1300人,完成了區民政局下達的考核指標。通過區民政系統組織的居家養老工作檢查驗收,評為合格單位,獲得了以獎代投的獎勵資金。面對街道60歲以上老人17163人,其中80歲以上老人2455人,社區服務中心便民服務部自管服務員27人,全部通過朝陽區居家養服務中心組織培訓服務於享受政策的老人。本着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新模式,嘗試進行菜單式服務。加大服務力度,擴大了服務商範圍。經推薦、審核,共有50家服務商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街道托老所作為機構養老的補充形式,現入住老人60位,床位使用率過到了82%。主要以加強考核,提升服務標準為重點,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規範服務流程,制定安全檢查及應急預案等措施。提倡「六心」服務理念,真誠的為老年人服務。街道托老所服務工作的受到了街道、社會的重視和關注。領導的慰問,社會單位的捐助使住所老人生活得非常的幸福。
視頻
潘家園街道葫蘆絲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