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潘市鎮,隸屬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位於祁陽縣中部偏東、祁山以南,湘水以北,距縣城15公里,是偉人陶鑄同志的故鄉。東北與觀音灘鎮接壤;南臨湘江,分別與黃泥塘、進寶塘、白水等鎮隔河相望;西與七里橋、下馬渡等鎮以祁山山脈為界。主要道路有衡棗高速公路14.6公里、祁羊幹線22公里途經本鎮32個村(居)委會。[1]

中文名稱:潘市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

下轄地區:木埠頭、許家嶺、下堡橋等

政府駐地:周家灣居委會

面 積:120.36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42307人(2017年)

行政區劃代碼:431121110

目錄

鄉鎮概況

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境中部稍北,距縣城22公里。東與梅溪鎮相接,南臨湘江與黃泥塘、進寶塘、白水三鎮隔江相望,西與觀音灘鎮相連,北與七里橋鎮、羊角塘鎮接壤。鎮政府駐周家灣居委會,轄木埠頭、許家嶺、下堡橋、楊柳、多喜塘、岐竹、丁家坪、側樹坪、楊梅園、廣濟橋、下七渡、夭竹、雙江、石峽洲、龍江、柏家、楓樹、謝家灣、陽家歧、曾家歧、毛家埠、八角嶺、老司里、高山、蘇木、東江、樂園、深皇、白果、盤古、榔樹、源星、新民、陸家、桐木、塘弦灣、中洲、董家埠、龍溪、古形、仙人坪、靈官甸、合洲、銅鑼山、大洞源、赤一、赤二、鋼鐵、魯沖、丫沖、東橋、荷花、享塘、新屋、龍潭、建溪56個村和周家灣、上街、下街3個居委會。

全鎮總面積120.3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1178公頃,42307人(2017年)。祁山橫亘於北,湘江纏綿於南,鎮境北高南低。交通十分便利,水運繁忙,公路四通八達。祁陽公路、衡昆高速公路縱橫貫穿,新修湘江大橋使全縣的南北更緊密連成一體。鎮北部山地,盛產杉木、板栗、楠竹、桐油,水豐草茂,是發展畜牧業的理想之地。全鎮副業有紅薯、小麥、茶油、茶葉、柑桔等。石峽洲和中洲是祁陽境內湘江三大江心島中的兩個。蔬菜水果基地年產2000萬噸,銷往衡陽、長沙、廣州等省內外。礦產有石灰石、煤、鐵、銅、瓷泥、陶泥等。全鎮2002年生產總值為11247萬元,財政收入215.6萬元。

歷史沿革

潘市鎮原名潘家埠,因湘江北岸一個上千年歷史的泊船碼頭上的住戶多姓「潘」而得名。解放初為潘家埠鄉,屬第三區所轄。1950年潘家埠為第四區。1952年祁陽縣析出祁東縣後,潘家埠為第六區,轄現潘市鎮和梅溪鎮。1958年10月為燈塔人民公社,轄現潘市鎮和梅溪鎮全部管區。

1959年5月為潘家埠人民公社。1961年改名為潘家埠區,轄潘家埠、下七渡、馬安嶺、塘弦灣、梅溪、樓底、松林7個人民公社。

1965年撤潘家埠人民公社,建石洞源人民公社,仍隸屬潘家埠區管轄。1984年4月撤社建鄉時,潘家埠區所轄的七個人民公社改名為七個鄉。1985年元月,塘弦灣鄉改為潘市鎮。1995年7月,撤區並鄉建鎮,即潘市鎮、下七渡鄉、馬安嶺鄉、石洞源鄉、松林鄉合併為潘市鎮。

潘市鎮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1950年陶鑄創辦鐵錚圖書館於鎮政府所在地,「文革」中被毀,1988年重建。境內有中學2所,小學14所,醫療機構5個。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陶鑄故居、古老的李家大院、石洞源十大名景等。八角嶺又稱紫羅霞,險峻奇峰,高聳湘江之畔,相傳是何仙姑結廬修煉之處,山上白泥寺於1998年重修,參觀、進香者甚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