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潛夫論》,中國古代政論文集。東漢末年王符著。有四部叢刊本,舊刻以《湖海樓叢書》的清汪繼培箋注本為善,近人彭鐸據此校正標點,1979年由中華書局刊行。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共10卷36篇,除「本訓篇」涉及哲學問題外,大多是討論治國安民之術的政論。作者對東漢後期社會政治進行了廣泛而尖銳的揭露和批判,歷數當時經濟、政治、社會風俗等方面本末倒置、名實相違的黑暗情形,將其根源歸之於統治者的昏暗不明,並指出了一套挽救危機、鞏固政權的辦法。作者嚮往賢才治國,希望明君尊賢任能、信忠納諫,建議採取考功、明選等實際措施來改革吏治,主張崇本抑末、薄葬節儉,反對浮侈,要求愛惜民力,其核心是「以農為本」的「富國」主張,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儒家的民本思想。這反映了下層地主知識分子的參政和改良政治的要求。本書所闡述的基本政治觀點並無多少新意,但作者是針對當時的現實立論,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戰鬥性,因而具有進步意義,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作者介紹

王符(約85—162),字節信,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人,《後漢書》有傳,其活動年代在黃巾起義之前。當時朝政腐敗,黑暗至極。王符由於「耿介不同於俗」,終身不仕,於是隱居著書,譏評時政,所著書「不欲顯其章名」,故號《潛夫論》。范曄評論該書「指評時短,討謫物情」(《後漢書·王符傳》),反映了王符社會政治思想的特色。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凡例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立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

3.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潛夫論 相關視頻

臨摹 趙之謙 《篆書潛夫論》
臨摹 趙之謙 《篆書潛夫論》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