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之役
澎湖之役是甲午战争末期清朝及大日本帝国和谈期间,日本为了控制南中国海及获得在和谈时可要求割让台湾之借口而发动的战役。1895年,清朝大臣李鸿章[1]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赤马关马关港(今下关港)第二次和谈时,日本不愿将台湾澎湖纳入停战范围,第三次会谈时日相伊藤博文才正式将日军攻打澎湖之事告知李鸿章。
日本在攻陷威海卫(2月2日)之前,便有攻下澎湖当作海军基地,歼灭清朝在南中国海的舰队的打算,于1月13日便下令伊东祐亨准备攻澎。日方于1895年2月初组成进攻澎湖的陆军混成支队,但从实际登陆到攻占澎湖只花了三天的时间。而在后来的台湾乙未战争中,已为日本控制的澎湖便成为日军集结军力进攻台湾本岛南部地区的基地。
目录
后续发展
日军攻陷澎湖后,掳获清朝澎湖守军兵器共计有:海岸炮18门、格林炮4门、铜制克氏野战炮12门、青铜炮1门、铸铁野战炮98门、毛瑟枪2463挺、要塞炮弹1222发、野炮弹868发、毛瑟枪子弹97万发、格林炮弹68500发。又日军战死者其实很少,但是因为传染病散播,所以日军的死亡人数在该年5月时共计达到1257人。
此外日军在3月26日设置了“澎湖列岛行政厅”[2]作为澎湖的统治机构,厅长为海军少将田中纲常,同日并将先前收容的俘虏释放,不过对圆顶半岛的清军则是到3月28日才释放下士以下的俘虏。又4月30日日军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因三国干涉还辽之事率舰队返回日本佐世保,留下混成支队与第四水雷艇队,之后由比志岛义辉指挥部署澎湖防务。
5月31日驻澎日军接获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从台湾三貂角发出的训令,隔天收到日军大本营的电报,驻澎日军即刻改归台湾总督直辖,之后在桦山资纪命令下,混成支队步兵第十二联队第二大队第五、六中队留下守卫澎湖,除了病患、相关人员等之外的混成支队士兵于6月3日从妈宫港出发,隔天抵达鸡笼,在向台湾总督报到后,于6月9日上陆负责基隆一带的守备。
视频
澎湖之役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1895年2月13日 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议和 ,搜狐, 2018-2-13
- ↑ 澎湖岛的另一面:古战场浸透烽火狼烟,腾讯网, 20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