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
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 是澳大利亚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化石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采集到已经灭绝的巨袋鼠化石52具;在洞中发现了袋狮骨骼化石,此化石保存得相当完整。后来,考古学家又在这里先后发现了几万块袋狮下颚骨和头骨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针鼹、鸭嘴兽以及鸟类、爬虫类的骨骼化石。其中有的骨骼化石长达2米,直至今天依然在洞穴中保存着。遗址群中最早的化石可追溯到28万年前,这处化石遗址提供了澳大利亚远古时代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料,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1]
目录
地理位置
研究发掘
公元1859年纳拉库特山洞洪积世的化石被一个叫泰内森的人首次披露,他相信在澳大利亚找到了圣经里“大洪水”的证据。当时在英国、在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有关进化论和上帝创世论的激论,此处化石遗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1980年斯特林教授描述了自斯贝西蒙山洞发现的谜一般的有袋类“狮子”的遗骨,这引起了科学组织的些许兴趣,但更深的研究并没有进行。
公元1963年~公元1964年南澳大利亚的洞穴探测组织在海斯泰山洞采集到已经灭绝的巨袋鼠三个亚科的52具化石,随后更多的化石在佛克斯山洞被发现,所有的化石都被保存在南澳大利亚博物馆里。此时古生物学者罗德·威尔士和洞穴探测组织的成员开始对岩洞进行更细致的搜寻,以求发现更多化石。
公元1969年卡特莱尔和威尔士发现了维克多利亚岩洞的扩展地带。他们穿过一系列山洞和其通道,发现了一个有着成千上万脊椎动物化石的山洞。如今这处遗址被称作化石洞。公元1971年发掘继续进行,加尔布里斯和瑞特穿过距化石洞几百米远的狭窄的通道,发现了两处化石遗址,后来这些发现一本期刊作了专门报道。
公元1969年下半年开始在佛林德斯大学学者罗德·威尔士的指导下对化石洞进行发掘。罗德邀请了当时在阿德莱德大学地理系的凯文教授进行地理探测,确定岩洞和化石的年龄,这项工作直到今天仍在进行。[2]
世界遗产
位于东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的里弗斯雷和纳拉库特排在世界十大化石景点之列。这两地完整地呈现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群的演化关键时期,是一极珍贵的化石遗址,遗址群可追溯到公元前280000年以前,它们极有力地代表了澳大利亚珍稀动物群的各个进化阶段。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澳大利亚冰河纪巨型动物(巨大的、已灭绝的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化石,也包括一些近代生物的化石,如蝙蝠、蛇、鹦鹉、龟、老鼠、蜥蜴和青蛙等。 里弗斯利及纳拉库特分别位于东澳大利亚的北部及南部,是全球排名前十大的化石发掘地之一。在这两处所挖掘到的化石不仅数量可观且都相当完整。其中里弗斯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哺乳类动物化石发掘地之一,其大多是活动于中新世及上新世时期的动物,而在纳拉库特所发现的化石中,有种类仍存活于现今的澳大利亚境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