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濒危种是生态学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濒危种的概念与其划分的标准有关系,是物种受威胁程度的相对描述,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同一个物种可属于不同的濒危类型。但从根本上说,濒危物种是指在短时间内灭绝率较高的物种,种群数量已达到存活极限,其种群大小进一步减小将导致物种灭绝。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种群小,或者数量有限;第二是野外数量不增。对野外数量不增的种群,可能意味着数量平衡,也可能意味着种群下降,如果这样的种又是指小种群,则可称之为濒危物种。

从广义上讲,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植物;从野生动植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物种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1973年3月3日签订于华盛顿)附录所列物种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可以分为绝对性和相对性两种。绝对性是指濒危物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野生种群数量较少,存在灭绝危险。相对性是指某些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绝对数量并不太少,但相对于同一类别的其他物种来说却很少;或者是指某些濒危物种,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并不被认为是濒危物种。

从狭义上讲,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是指由于滥捕、盗猎、环境破坏、数量稀少、栖地狭窄等种种原因导致有灭绝危机的物种。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