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火山碎屑結構

火山碎屑結構(pyroclastic texture,正常火山碎屑岩的特有結構。其特點是岩石中火山碎屑物的含量達到90%以上。 碎屑呈尖角或稜角狀,沒有或幾乎沒有水化學膠結,碎屑物以壓緊膠結為主,故又稱壓實火山碎屑結構(compacted pyroclastic texture)。根據碎屑粒徑大小可分為:集塊結構火山角礫結構、凝灰結構。[1]

目錄

火山碎屑岩

根據碎屑顆粒大小,可分為以下幾種:

火山集塊岩 有1/5以上的火山碎屑的直徑大於50mm,碎屑帶稜角。火山集塊岩成分主要是各種中基性、基性熔岩塊及火山彈大小不一的岩塊堆積而成,常分布在火山口附近或火山通道中,有的可在離火山口較遠處堆積,由熔岩流或火山灰所膠結。

火山角礫岩 有1/3以上的火山碎屑介於2~50mm之間。火山角礫岩主要為各種熔岩角礫,也可由一些其他岩石的角礫組成,稜角明顯,分選性差,通常為火山灰所膠結。

凝灰岩 主要由火山灰所構成的岩石堆積而成。組成岩石的碎屑較細,小於2mm,含量超過半數,其成分多屬火山玻璃、礦物晶屑和岩屑,此外尚有一些沉積物質。碎屑亦成稜角狀。由更細的火山碎屑物(火山塵)及火山灰次生變化產物——蒙脫石、綠泥石、沸石等膠結。由於火山灰在空氣中飄浮距離可達幾十至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故凝灰岩一般遠離火山口堆積。凝灰岩是火山碎屑岩類中分布最廣的口種,分選性較差,層狀構造一般不明顯。[2]

凝灰岩成分變化較大,由於凝灰岩粒度較細,孔隙度高,顆粒表面積大,以及碎屑不穩定,所以容易發生次生變化。基性凝灰岩分解後易產生綠泥石、方解石、高嶺石、蒙脫石等次生礦物。岩石顏色多呈灰白、灰色,也有黃色和黑紅色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