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理
火星地理(Geography of Mars,或Areography)為火星的自然地理。
火星觀測起源於地面望遠鏡,且主要在火星位於相對於地球為沖、也就是火星沖的時候,約每兩年一次,因為此時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最易觀察。而距離更短則是在近日點沖,因火星位於近日點附近。
1877年9月(當年9月5日為火星近日點沖),意大利天文學家喬范尼·夏帕雷利首先出版了詳細的火星地圖[1],和月球一樣以暗區為海(Mare)等水體、亮區為陸地。其中包括著名的canali(channels,河道)(後來被認為只是錯視),他以著名河川命名這些長條暗線。之後被錯誤地翻譯為canals,也就是火星運河的起源。
火星暗區為水體或植被的想法,到了NASA1960年代水手號計劃中的水手4號探測火星才告結束。之後的海盜號、火星全球勘測者亦有長期觀測,而後者1996年發射、工作至2006年,更是繪製了詳盡的火星地圖。
目錄
地名命名
早期
約翰·海因里希·馮·梅德勒(Johann Heinrich von Mädler)和威廉·比爾(Wilhelm Beer)雖然因月球地圖而聞名,他們也是首先的火星製圖者。他們以大部分地表特徵是固定的為出發點,訂出火星自轉周期[2],在1840年的計算只比現在差了0.1秒。1830年,梅德勒結合了十年的觀察繪製了第一張火星地圖。他們並沒有為各特徵命名,而是以字母標示,如子午線灣(Sinus Meridiani)為 a。
往後大約二十年,隨着儀器進步和觀測者增加,很多名稱開始出現,如太陽湖(Solis Lacus)稱為眼(Oculus),大瑟提斯則為沙漏海(Hourglass Sea)或蠍子(Scorpion)。1858年,安吉洛·西奇命之為大西洋水道(Atlantic Canale)。他解釋:「它就好像地球的大西洋,分隔開舊大陸與新大陸。」而這是水道(canale)——意大利語可解釋為水道(channel)或運河(canal)——第一次使用在火星上。
1867年,理查德·安東尼·普羅克特(Richard Anthony Proctor)不加修飾地取自威廉·魯特·道斯(William Rutter Dawes)於1865年所繪的地圖,繪了一張火星地圖。他以一些觀測者的名字來命名各特徵。以下列出,與喬范尼·夏帕雷利於1877至1886年所繪之地圖中所使用的相比較。夏帕雷利用的較為廣泛接受,至今仍使用。
現代
現在,火星地名有多種來源。大的反照率特徵保留傳統名字,但常隨着真正性質的發現而更新,如Nix Olympica(奧林匹克雪原)變成Olympus Mons(奧林帕斯山)。
大隕石坑以重要的科學家和科幻作家命名;小隕石坑則以地球上的村鎮命名。
一些火星車所研究的地表特徵會加上暫時名稱或綽號,以利辨別標示。然而,一些特徵如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災難上七名太空人的名字命名的哥倫比亞山丘群,希望能得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永久使用。
視頻
火星地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喬范尼·夏帕雷利與火星地圖,新浪博客,2009-03-14
- ↑ 火星自轉周期是多少天,24小時37分22.6秒(與地球相似),探秘志,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