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火焰花(学名:Phlogacanthus curviflorus (Wall.) Nees)是爵床科,火焰花属灌木,高可达3米。叶椭圆形至矩圆形,顶端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叶片上面密生小点状钟乳体,光滑无毛,背面被微毛,聚伞圆锥花序穗状,顶生,花梗密被短绒毛;苞片和小苞片微小;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密生微毛;花冠紫红色,花药背着生,蒴果长,圆柱形,有种子。花期4-5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越南印度东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600米的林下。

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要求排水良好、湿润肥沃、阳性、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热带地区可露地栽植;广州以北露地不能越冬;北方多于温室内盆栽。

目录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瑞丽、潞西、镇康、耿马、西双版纳、普文、金平)。越南至印度东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卡西山区。生于海拔400-1600米的林下。[1]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3米。叶椭圆形至矩圆形,长12-30厘米,宽9-15厘米,顶端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下延,具柄,柄长1.5-5厘米,叶片上面密生小点状钟乳体,光滑无毛,背面被微毛,脉上毛较密而明显,侧脉12-17对。

聚伞圆锥花序穗状,顶生,长14-18厘米,宽6-8厘米;花具梗,梗长5-8米米,密被短绒毛;苞片和小苞片微小;花萼5裂至下部,基部联合,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7米米,密生微毛;花冠紫红色,长约5厘米,外密被倒生黄褐微毛和腺毛,花冠管长约4.2厘米,略向下弯,冠檐2唇形,上唇2裂,下唇3深裂;雄蕊2,着生近花冠管基部,稍外露,花药2室,背着生,椭圆形,花丝基部附近有2退化雄蕊的残迹。蒴果长,圆柱形,约3.5厘米,具10粒种子。[2]

栽培技术

当袋苗培育1年半后,苗木长至60-80厘米高时,春季可择阴雨天气将袋苗移植至苗圃地进行大苗栽培,栽植地应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

因苗木前期耐荫,也可间作栽培。植前实行全面整地,全垦翻地后开穴,株行距为60厘米×60厘米,挖穴规格以40厘米×30厘米为宜,每穴放1-2千克草皮泥并加适量磷肥与穴内泥土拌匀后植入苗。

为提高成活率,适当剪去部分叶片,以减少植株水分蒸发。起苗时注意带好泥团,不要使其变成裸根苗,定植时,根舒展,深浅适度(一般埋过杯土为宜),适当踩紧根部周围的土,定植后淋足定根水,成活率可达95%以上。火焰花适应性较强,容易管理,每年于生长季节(4-10月)各中耕除草一次,在中耕的同时结合施肥一次,并注意适当修枝,以利主干形成,培育良好的树冠。

繁殖方法

穴盘育苗介质以草炭、蛭石为主。需排水良好、无病菌。pH值为5.5-6.1,播种后用粗蛭石覆盖。发芽温度为18℃-24℃。子叶露出之前介质需保持高湿。胚根出现前空气湿度保持在100%。发芽后逐渐降低。发芽天数为4-6天。幼苗适宜生长温度19℃-24℃。育苗周期为5-6周。穴盘苗肥水管理子叶出现后逐渐降低介质湿度,以利根系迅速向下生长。子叶充分展开后开始喷施13-2-13或14-0-l4等硝态氮为主的氮、(磷)钾肥,氮浓度75ppm。穴盘育苗后期氮浓度提高到120ppm。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交替施用。育苗阶段穴盘介质保持适度偏干,每次浇水前穴盘介质应有一轻微干燥的过程。

光照发芽期间黑暗环境,子叶展开后逐渐加强光照,最适16000lux,最高不超25000lux。炼苗期最强光照不超过50000lux。较充足的光照利于叶片绿色、银白色对比明显,颜色更艳丽。

虫害防治

抗性强,较少发生病虫害。

主要价值

火焰花可放养紫胶虫,且是一优良的紫胶虫寄主;树皮入药,可治风湿和月经过多。[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