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蠑螈
簡介
火蠑螈:別名真螈_火螈_火蜥蜴,為蠑螈目、蠑螈科、真螈屬爬行動物,原產於歐洲中部及南部,棲息于山區森林的小溪、池塘、濕地。在陸地度過成年時光、陸地上交配,但在池塘和乾淨的小溪里產下幼螈,培育幼仔。它們喜歡躲藏在落葉里,或棲息在長滿苔蘚的樹幹上。身上明艷的黃色和黑色圖案,警告敵人它有毒。世界上大約有500種蠑螈。它的壽命很長,在德國的亞歷山大·柯尼希博物館,有一隻火蠑螈達50歲。
歐洲最著名的蠑螈,身體呈黑色,點綴鮮艷的黃色或橙紅色斑點或條紋。當枯木被拿來生火,它驚逃而出,就像從火焰中誕生,火蠑螈因此而得名。在歐美各國是很普遍價格也還平實的兩棲類寵物。
科目分類:蠑螈 生存環境:濕地 顏色分類:黑色_紅色 居住環境:兩棲 最大體型:22cm
性情分類:溫和 壽命年限:15年 適宜溫度:20℃±4℃ 食物飼料:昆蟲
火蠑螈形態特徵
體長16-22cm,有一些標本甚至是全黑或以黃色為主色,有時會有紅色及橙色的。由於分布區域遍及歐陸,所以也演化出高達十數種之多的亞種,但各亞種間體型的差異並不大,而在花色上的變化豐富多彩。捕獵是火蠑螈的另一個特點,其舌骨周圍肌肉的收縮而產生的壓力足以使舌骨連同舌頭一起「彈射」出嘴外。大多數蠑螈體型較小,但也有例外,如:北美大兒魚。墨西哥虎螈和美洲蠑螈體長可達30cm。
火蠑螈生活習性
通常夜間活動,通常在雨後去捕食象蚯蚓這樣的獵物。雖然火蠑螈可以群養但最好雄性少一點比較安全,火蠑螈雙眼後側和背脊兩側都有毒腺,如受到威脅會分泌出牛奶狀的毒液與蟾蜍的毒液類似,毒性不強不會造成損害,但是如果進入眼睛會導致暫時失明,所以移動它們時最好戴手套,而且之後一定要洗手。
火蠑螈飼養方法
適應力強,只要溫度控制好,飼養難度不高,進口時死亡率並不高。飼養時要將飼養缸加蓋並以重物壓住,否則能頂起缸蓋脫逃。逃逸的蠑螈除非能找到水源,否則超過一天就會脫水乾枯而死。野生於歐洲大陸1000m左右的高山森林,溫度很低,所以人工飼養必需使用冷卻機將溫度調在20℃左右才養得好。它們會冬眠,將它們放在裝有潮濕苔蘚或莫斯的小塑膠盒中,保持5℃左右的溫度就會進入冬眠狀態。它們的食物主要包括各種昆蟲,偶爾也吃小型脊椎動物。
火蠑螈雌雄分辨
雌雄辨別比較容易,雄性體型較小較苗條,泄殖孔周邊因為存放生殖器官而呈現腫大,由側面看十分凸顯。雌性體型較肥大,泄殖孔周邊較小而平坦。
火蠑螈繁殖方式
交配時雄螈會鑽到雌螈之下將雌螈背着走,經過一些磨蹭動作,雄螈會釋出一個精囊,由雌螈經泄殖孔置入體內,精囊在雌螈體內可使用長達4個月以上,隨時使卵受精,所以有時只養一隻也有可能產子。屬卵胎生,卵在雌螈體內孵化後才產出,所以懷孕期長達六個月以上。每胎可在水中產下10-60隻約2公分的幼生體。這些幼生體在水中生活3-5個月後會上岸進化成陸上型,外鰓也完全脫落。這時的幼生火蠑螈外型已完全與成體相同,只是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