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灰
拼音; huī
注音; ㄏㄨㄟ
異體字; आ�ভ�
字碼; 倉頡KF;鄭碼EGUO;五筆DOU
部首; 火
結構; 半包圍結構
總筆畫; 10
筆順; 一丨一丨一ノ丶ノノ丶
字級; 常用字、一級字
平水韻; 十灰
字源演變
灰,會意字。"灰"與"燼"同源,後分化。灰,甲骨文(如圖)=(手持棍棒)+(火堆),從火,從又(手形),表示手持棍棒撩撥火堆,使火堆充分燃燒。本義為物質燃燒後殘留的粉狀物。
《說文》:"死火餘燼也。從火,從又。又,手也。火既滅,可以執持。
"說的是火滅之後,餘燼可以用手執持。《禮記·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藍以染,毋燒灰,毋暴布。"鄭玄注"火之滅者為灰。""灰"也可以指木炭或石炭。由灰的形狀引申指塵土,由灰的顏色引申指介於黑白之間的一種顏色,由熱火化為冷灰可比喻沮喪、消沉。"灰"為名詞,還可用為動詞,指燃燒、燒毀。秦漢文字(圖1、圖2、圖3、圖4)字形為右手取火之形,後(圖5)右手形演變成"十",寫作"灰"
古籍解釋
摺疊說文解字 【卷十】【火部】
灰,死火餘燼也。從火,從又。又,手也。火既滅,可以執持。
說文解字注
【卷十】【火部】
灰,死火餘燼也。
《漢書》曰:死灰獨不復然乎。
從火,從又。
會意。呼恢切。古音在一部。
又,手也。火既滅,可以執持。
說從又之意。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
《唐韻》:呼恢切。《集韻》《韻會》《正韻》:呼回切,並音虺。《說文》:死火餘㶳也。從火從又。
又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禮·月令》:毋燒灰。注:為傷火氣也。火之滅者為灰。
又《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潄。衣裳垢,和灰請澣。《周禮·地官·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時入之,以權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後漢·杜篤傳》:皤康居灰珍奇。
又葭灰。《前漢·天文志》:˫氣之法,竹為管,葭莩為灰,為室三重,布緹幔,木為案,內庳外高,加律其上,氣至灰飛。
又劫灰。《高僧傳》:漢武穿昆明池,得黑灰,問東方朔,朔曰:可問西域梵人。後竺法蘭至,問之,雲:此劫火灰也。
又自然灰。《酉陽雜俎》:凡雕刻琉璃,先以自然灰煑令軟。軰藏器曰:灰生南海,狀如黃土,可澣衣。玉石以此灰霾之,爛如泥。
又不灰木。《太平寰宇記》:俗為鋌子,燒之成炭,而不灰。
又葉呼侯切。楊方《合歡詩》:生為倂身物,死為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儔。
又葉荒壷切。《陳琳·柳賦》有孤孑之細柳,獨幺枰而剽殊,隨枯木於爨側,將$置於土灰。《說文》本作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