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灰學是於(20世紀)90年代初創立在博士生導師鄧聚龍教授的灰色系統理論(屬自然科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哲學,是一門涵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新興學科。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以灰色數學理論為武器,深入揭示社會自然現象中部分被人類認識和部分尚未被人類認識的事物的內在運動規律。[1]

[]

目錄

關於灰學的八大原理

宇宙同原性原理 這個原理是說,「潛在」是宇宙萬事萬物的共同「本原」,一切「存在」皆出乎其中,又入乎其內。(見孫萬鵬著:《表現學》,第20頁,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

這裡所說的「本原」,可以把它理解為「種子」。比如說水稻,其稻種,固然是種子;其實,根莖葉花與每一個細胞存在,也都是種子。這些聽起來似「 天方夜譚」,現已被「細胞培養」、「花培枝術」等都可以「 顯化」為水稻植株的實踐所證實。這裡的「種子」,就是「潛在」的植株,它是根基葉花果與每一個細胞共同的本原。

實際上,整個宇宙也一樣,在宇宙產生之前存在着一種「潛在」的宇宙,或宇宙的「種子」,通過暴脹(至少以萬億萬億的係數膨脹),演化為宇宙(見阿蘭· 古思,《後花園中的宇宙》,「第三種文化」,第十六章)

值得一提的是, 達爾文曾經有一個重要的洞見,即認為所有生物都與一個共同的祖先有關。丹尼爾·丹尼特教授甚至認為,「如果我能給古往今來最好的思想發個獎,我要把獎發給 達爾文,而不是給 牛頓、 愛因斯坦或別的什麼人」。(見[美]約翰 ·布羅克曼著,《第三種文化》第176頁)這大概是因為,在達爾文之前,人們認為世界的秩序是仁慈的造物主上帝安排的,達爾文的偉大就在於他將解釋的層次由上帝降為生物體為了生存、適應、進化而進行的鬥爭(牛頓仍把 第一推動力歸為上帝)。

然而,灰學宇宙同原性原理所揭示的「潛在」的顯化,是屬於組織的生長,而不同於達爾文所謂的進化,更不等於進步。這可是宇宙同原性原理「艷色重天下」之處。

宇宙同息性原理 這個原理是說,宇宙的一切「存在」的部分包含了整體的全部信息,整體也包含了部分的全部信息。從本原到 宇宙之樹,其中的任何部分是整體,任何整體是部分,因此,整個宇宙都是同息的。「同息」是「胸羅宇宙,思接千古」的。

比如說,部分包含了整體的信息。它就像一滴水包含了 氫(H)與 氧(O)的信息,也反映了世界上所有的水的信息一樣。反之,整體也包含部分的信息。世界上所有的水都包含了每滴水的信息。

又比如,植物的種子與整個植物植株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種子包含了整個植株的信息,在條件具備時,種子可以長成植株;植株包含了種子的信息,條件具備時,可以結出種子。從種子和植株相互重演中,可以看到部分與整體相互關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全部信息。(見孫萬鵬著,《表現學》,第14頁,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潛在是 全息無限的,顯在是全息有限的,顯在的同息性顯示是有條件的。(同上,第316頁)

宇宙同構性原理 這個原理是說,宇宙的一切對應的存在,或者一切肯定自身與否定自身的兩極關係,都具有矛盾的自我同一結構。

比如說,在存在世界中,物質與精神是矛盾自我同一結構;在事理世界中,前因與後果是矛盾的自我同一結構;在技術世界中,輸入與輸出是矛盾自我同一結構;在經濟世界中,供應與需求是矛盾的自我同一結構;在管理世界中,領導與被領導是矛盾自我同一結構,凡此等等。

應該指出,宇宙同構性原理、同息性原理、同原性原理,是灰學原理中最難懂的部分。原因在於,這裡的信息「翅膀」是插在數學之中的。它是在鄧聚龍教授首創的灰數學公理中推導而來的。而灰數學不同於以實數集為基礎的一般數學,實數集是確定的數,是灰數集的白化態;灰數學卻是帶信息的數學,它是以認識的信息性為前提,以認知的信息基(幾何信息基、態勢信息基、品質信息基、時間信息基、效用信息基、數量信息基等)為依據,既不同於康妥(Cantor)集為基礎的離散數學,又不同於模糊(Fuzzy)數學,是一種新型的數學。(見鄧聚龍著:《灰數學引論》,前言,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2)如果說, 模糊數學是研究「 排中律」破壞造成不確定性的;非線性數學、 概率論數學是研究「 因果律」破壞造成不確定性的;那麼,灰數學卻是以「信息不完全」來研究為什麼會部分確定、部分不確定的。灰學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純」的東西,數學家認為「灰數學」不是「純數學」,因為,它是帶信息的。但它卻正中灰學的下懷。

這裡,我順便提一下,灰數學有什麼優勢?我認為,很重要的是它首次量化研究了主體對客體的認知過程。首先,我引用一下,1996年10月15日,時任中宣部出版局局長的高明光,在國務院第一招待所(國宜賓館)召開的《孫萬鵬灰學理論及文集》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他說,「我總認為,唯心論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市場,這與唯物論沒有把認識的機制說清楚有關,現在的認識機制是很難說清楚的,我也接觸過學術上很有造詣的人,在認識上就是簡單的幾句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去偽存真,怎麼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這個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對認識機制的研究,對鞏固 馬克思主義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對認識理論是說了,但對認識機制並沒有說得很清楚,我很高興看到孫萬鵬書中談到很多認識機制上的問題」(見《孫萬鵬灰學》報道與評議,第3—4頁)

應當強調,人們只能通過信息去認知,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偽存真。人們根據信息去認識客體,認識的結果(結論)也可以是信息,通過信息可以認識信息。宇宙同原性、同息性、同構性原理,就是通過信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結果。灰數學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是,可以利用原始的看起來毫無規律的隨機數據建立灰微分方程與預測模型。這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權威的T· C· Hsia教授認為是不可能的。灰理論把隨機過程變為是在一定幅值範圍,一定時區內變化的灰色量;同時通過類似農業上由「粒重」層次上升到「千粒重」層次的「信息生成」,使原來的不確定性轉化為一定層次的確定性。於是,就衝破了T .C Hsia 教授設定的「禁區」。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為各單位、各部門、各系統的科學決策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科學的本質在於它的預測性」。灰理論只需要4個原始數據就可以建立預測模型(最近研究進展:把每個數據都看成是各種關聯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樣有一個數據即可),這對於目前常用的,以「大數規律」為基礎的「概率論」需要很多數據(這就難住了許多建立不久,資料缺乏的單位),顯然是一個突破。另外,「灰色控制器」,所以受到國務院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一定程度上就得益於它的事前的預測與控制。

非唯一性原理 非唯一性原理是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確定的純事物」的灰學自然觀的 邏輯結果。它表明世界上的任何問題,從總體上說,都不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或者說,在整體上,真理不只一個。因此,在提煉新科學時方法、途徑是非唯一的,開創新局面,解決新問題的對策是非唯一的,它是人們解放思想的深層依據。

比如說,同一種疾病,可用中醫治療,也可用西醫處置;計時,可以順計時,也可倒計時;沐浴,可以「熱水沐浴」,也可以「冷水沐浴」;一個數學題,解是非唯一的;在它們之間的選擇,不屬於真理與謬誤或是與非的問題。

又比如,發現作用在個體上的 自然選擇是達爾文的重要貢獻。簡單地說,如魚與秧苗部分死了,部分活了下來,這就是所謂的自然選擇。這裡的個體屬於物質領域,它們都有質量, 電荷或毫米尺寸的長短。

根據灰學的非唯一性原理,有自然選擇,還必然有非自然選擇。自然選擇作用在個體物質層次上,還必然有作用在非個體非物質層次上的。現在,這個原理的預測已被證實是正確的。喬治· 威廉斯教授等研究表明,有些特徵不能用自然選擇解釋,如雪地上一頭狐狸的足跡可以幫助狐狸找到雞 ,這並不意味着狐狸為了適應在雪地上留下足跡才長出腳瓜。另外,他還發現,自然選擇作用在非個體、非物質層次上,即基因上。而基因是「信息包」,不是物質。它沒有質量、電荷或毫米尺寸的長短。描述信息的符號是 比特、冗餘量、 失真度等(見喬治 ·威廉斯,「 信息包」《第三種文化》,第9-21頁)

短點原理 這個原理是說,發展變化着的宇宙萬事萬物都可分為「短點」上的確定性部分與「非短點」上的不確定性部分,這兩個部分有各自的世界圖景與運用的規律。「短點」部分由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規律所支配,「非短點」部分則由協調型規律把握着「方向盤」。

比如說,我國在解放前的戰爭年代,就屬於「短點」時期,矛盾的雙方屬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關係;解放後的經濟建設時期屬「非短點」時期,再用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規律(如階級鬥爭)就不對了。就應該改用協調型規律來指導,使社會、經濟、政治等得以協調發展,使矛盾的雙方得以「雙贏」。這裡的短點可由灰數學加以論證與計算確定,「雙贏」的比例,不同條件下,誰應贏得更多,也可通過灰關聯度優勢分析加以確定。

又比如,對經濟犯罪分子在作案或未伏法前,屬於「短點」時期,與人民的關係屬於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關係;在伏法勞教、勞改時期,屬於「非短點」時期,要用人道的協調型關係來處理,不可「無虐煢獨」。

分析歷史事件表明,無論是科技或社會學上的種種錯誤,大體上都是把短點規律用在非短點上,或把非短點規律用在短點上造成的。

表現原理 這個原理是說,地球人的世界,是人的行為表現的世界。人的行為表現既依賴於主體(我)的自我行為,又具有獨立於主體(我)的生死而存在的性質。表現世界是主體能動性與客體獨立性矛盾雙向性的自我同一,它們的統一是通過人的活動來實現的。它是各行各業、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反對純主體論與純客體論的有力武器。

比如說,這個原理揭示了人的目的行為表現,提出了人生天字第一號的人生觀問題。(見孫萬鵬著:《表現學》第十節「需求與目的行為表現」,第274——289頁)應該說,對「人生目的」的無知,是人世間「無知之最」,「糊塗之冠」,揭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又比如,這個原理揭示了人的價值行為表現,提出了「水天煥彩」的價值觀問題。(見同上,第一節「需求與價值行為表現」,第35——55頁)

此外,表現原理還揭示了道德行為表現、教育行為表現、進步行為表現等許多舉足輕重的問題。

折點原理 這個原理是對無原則 折衷與 中庸理論的進一步提升與量化、科學化。它把折衷與中庸理論下降為折點原理的特例。

大家知道,折衷主義,是把各種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對立的觀點無原則的拼湊在一起的做法。公元前1世紀,在西方哲學史上就出現過折衷主義的思潮。中庸在我國曾是儒家倡導的一種宇宙觀,方法論和道德境界。中,有中正、中和、 不偏不倚等義;庸,有平常,常道等義。認為,中庸是君子的最高道德準則。在西方,亞里士多德則把中庸和節制相聯繫,認為,萬物皆有其中庸之道,如「10」這個數「5」居其中。(見 馮契主編,《 哲學大辭典》,折衷主義,784頁,中庸,第194——195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這種理論後來受到批判,現在又有重新興起的苗頭。難怪我國著名科學家董光璧說,「中國古代科學的特徵,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第三種科學思想的一些特徵,這是否意味着,未來科學可能有某種向中國古代歸復的傾向?」(見著名科學家 董光璧對《第三種科學》的評議)

折點原理認為,事物的螺旋式發展,使未來科學向古代歸復的傾向是可以想見的。但是,歸復的傾向不等於簡單的重複。折點原理藉助灰數學這一銳利的武器,通過矛盾雙方對有關因子的灰關聯度優勢分析,計算關聯度,確定「折點」。這個點,可能是「10」這個數的居中點5,也可能不是居中點3、7, 甚至還有小數點等等。

比如,交通事故肇事的雙方,個別可能是責任不偏不倚、平分秋色,各打五十大板的;但更多的可能是責任三、七分,二、八分等等各有不同。

又比如,愛因斯坦的 相對論,既不同意牛頓的 機械論,又不同意 玻爾的 量子論,但並不是「10」這個數「5」居其中。因為,愛因斯坦對簡單性、對稱、確定性、完備性等的追求,表明他與經典力學的關聯度更大。所以,通常把他稱為經典科學最後一位,最偉大的科學家。

灰曲線原理 這個原理是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曲線發展的根本規律。任何事物都有發生、生長、高峰、衰落,這樣必經的自然軌跡。對都有發展的曲線是確定的,而曲線的實現形態是非唯一的,不確定的。

比如說,生物(包括人)有生命曲線, DNA有雙螺旋曲線, 蛋白質有螺旋曲線,運動員有生命曲線,商品有壽命曲線,事物有發展的螺旋曲線,物體有運動曲線,信息有要不得覆蓋曲線,系統有漲落曲線,甚至詩詞也有生命曲線等等。

事實上,萬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張弛,江河不曲水不流,成事的道路彎曲曲,這是最簡單的道理。而灰曲線原理的意義在於,如何拉出新的生命曲線,如培養接班人、接班品種、接班商品等;對於老的生命曲線,如何延長峰期,通過修復機制、改革機制,構造超穩定結構等;這對於共和國長治久安,人民的事業經久不衰, 青春長在,顯然都有重要意義。

4一種新思維方式——全准思維方式

一般認為 ,無論何種科學,通過都有語句、觀點、規律或原理和思維方式四個層次。語句、觀點不說,就科學規律或原理來講,大概也不會少於成千上萬個。然而,就大的思維方式而言,卻似稀世珍寶,有時幾百年、幾千年,才能形成一個。

武漢灰色系統研究會與浙江省農學會灰色系統研討會,1994年聯合發了(94)1號文件,推薦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文件說,思維方式與人類的文明進步關聯密切。古今中外,數千年來,人類重大的思維方式有二:其一是 現代主義思維方式,其特點是追尋確定的、唯一的世界本原,回答世界普遍的本質問題等,屬於白思維方式;其二是 後現代主義思維方式,它風靡於二十世紀末,現已漸漸成為世界性的潮流,特點是提倡不確定性、多元論,屬於黑思維方式。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我國迅速崛起的灰思維方式(全准思維方式),揭示了世界的部分確定、部分不確定的本質特徵,給了世界以新的內涵。

現代主義思維方式強調形態的唯一確定性,即抽象思維——知性思維形態。它在人類認識的發展中占有「門熟之基」的地位。從 伽利略的 自由落體定律,經過 開普勒的運動三定律,到 牛頓的 萬有引力定律等,靠的就是知性思維。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初, 哲學、 邏輯學、 心理學等領域的論著,絕大多數也都只承認抽象思維——知性思維形態

知性思維有三條基本規律:

(1) 同一律。

就是關於同一思維對象的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確定不移。它是對宇宙萬物所具有確定性的反映。否則,就要造成混亂,犯各種邏輯錯誤。

(2) 不矛盾律。

就是關於同一思維對象的兩個相互矛盾、相互對立的思想不能同時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假。例如,「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和「有些天鵝不是白的」是兩個具有矛盾關係判斷,它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個判斷是假的。否則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3) 排中律。

就是關於同一思維對象的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時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必須肯定一個。例如,「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和「有些金屬不是固體」是具有矛盾關係的兩個判斷,二者不可能同時都是假的,其中必定有一個是真的。否則要犯錯誤「兩不可」、「模糊不清」、「不置可否」等邏輯錯誤。

後現代主義思維方式強調思維形態的多元不確定性。知性思維的三條基本規律就被衝破了。例如,美國數學家查德(Lotfi Asker Zadeh)甚至認為,有些表達看似模糊,事實上更合理、正確。所謂「排中律」在他那裡就被破壞了。他把二值邏輯轉移到多值邏輯或無窮值邏輯上來。用「1」和「0」說明元素對集合「屬於」和「不屬於」關係;又用介於「1」和「0」之間的任何實數,來說明元素對集合隸屬關係的不確定性。同時,還把「真」與「假」,變成真、很真、完全真、不很真、不真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灰學的全准思維方式,顧名思義,就更加具有全面、 準確的特點。它把知性思維與非知性思維兼容起來,讓其在「短點」的確定世界與「非短點」的不確定性世界分別起作用,猶似喬治·威廉斯教授,把自然選擇與非自然選擇運用到各自適用的領域一樣。因為,在全准思維方式看來,任何基本規律的「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與此同時,全准思維方式引入了曲線性,使灰集有胚胎態、發育態、成熟態、壽終態。使形態具有白化態與非白化態的非唯一性。使「1」和「0」間實數集成為灰集的白化態。還建立了表現、灰和、灰差、灰覆蓋 、灰因等新概念、新方法。同時,它的信息性、動態性、使它成為「有生命」、「可發展」、「可實證」的集,因而,能夠將抽象與具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決策更科學。難怪鄧聚龍教授認為,「這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革命」,「不啻於是一顆文化原子彈」。(見孫萬鵬著:《全准思維方式》,大眾灰學叢書,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

以上,就是灰學的一個新的自然觀,八條原理和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的簡單介紹。

由於時間關係,灰學的應用就不能多說了。《光明日報》的編者按說,「目前,灰學理論研究已涉及到社會、經濟、軍事、國防、文化、教育、體育、衛生、防疫、環保、工業、交通、氣象、農業、林業、漁業等領域」。(見《光明日報》1997年12月22日頭版頭條)

實際上,灰學不是科學的「黑夜」,灰學不是科學的「白天」,灰學是科學的「黎明」。夜景尚未消盡,曙光正在張開,灰學的應用必定有燦爛的明天

什麼是灰學

灰學是一門新的 科學 哲學,它提出了一個新的自然觀、八條原理和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有同志說,為什麼在不同的書籍雜誌上對灰學的定義有多種不同的提法。其實,這是「生習為常,不足為怪」的。例如,什麼是詩詞?目前就有二、三十種提法。什麼是文化?定義大概有近百種。「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實際上,這是定義「非唯一性」的表現,是不同認識「短點」或階段,主客體雙向性作用的結果。這種「 多元化」的產生,事出有因,但我們也不能「多端寡要,好謀無決」。

下面,我着重談三點:

關於灰學的定義與自然觀

灰學的定義 ,是在博士生導師 鄧聚龍教授的 灰色系統理論(屬 自然科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哲學。這恐怕是「若挈裘領」的提法,因為 ,它說出了灰學的源脈,又說出了灰學與灰色系統理論的不同性質。

錢學森教授認為 ,「灰色系統很有意義,值得注意,今後還會有更大的發展」。(見《灰色系統十年成果》1982-1992,全國第七次灰色系統學術討論會展覽) 錢學森教授還指出,「灰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美國就有 MIT的Forrester,Denais Meadows,Peter Senge,還有Santa Fe Institute等。所以是一門大有前途的理論。祝您和您的同事們能不斷多作貢獻,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出力!」(見 錢學森1998年8月22日給 孫萬鵬的函)

可以認為,灰學在很有意義的「 灰色系統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是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新興學科。可謂「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數朝風雨涼,畦菊發新穎」。至於能否成為「第三種科學」,還可以研究討論與斟酌。應當說,在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 培根(被譽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非藥草即莠草」,「非美德即惡謀」,「非好人即壞人」的非此即彼中,第三種科學是沒有存在餘地的。

1998年我出版了《第三種科學》一書後,一批科學家投入了贊成票,一些科學家投入了反對票,另一些科學家棄了權。呂芳先生與海南出版社2003年4月翻譯出版了[美]約翰·布羅克曼著的《第三種文化》一書,在引言:「正在浮現的第三種文化」中說,「第三種文化的成就不是對爭論不休的主流保守階層的邊緣性爭論,這些成就將影響這個星球上所有人的生活」,「第三種文化的出現引入了嶄新的文化研討模式,重新界定了美國重要的思想領域的卓越人物」。

哈佛大學著名教授斯蒂芬·傑·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強調:「第三種文化是個強有力的觀念」。倫敦大學的史蒂夫·瓊斯(Steve Jones)教授,也是第三種文化的積極支持者,他說,「評價第三種文化思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問:過去是否曾經有過不止一種文化?這是個核心問題」。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持有34項美國專利的思考機器公司首席科學家W·丹尼爾·希利斯(W.Daniel Hillis),極為深刻的指出:「正在浮現的第三種文化的科學家代表不是典型的科學家,而是那些在某種程度上涉獵領域更廣泛的人,他們現自己正在研究的問題並不符合本專業的課題結構」。其實,他自己就是這樣,他「希冀莫奏舊時曲,聽唱新翻楊柳枝」,他竟然把計算機的程序與生物進化「 雜交」,結果像生兒育女一樣,生出了一大批專利。

《第三種文化》一書中,介紹「橫騎燦爛,縱騎精神」的第種三文化的著名學者還有:石溪紐約州立大學喬治·威廉斯教授;牛津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 倫敦市外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布賴恩·古德溫教授;聲名卓著的阿姆赫斯特 馬薩諸塞大學的林恩·馬古利斯教授;美國關於知識怎樣在人腦中表達的重要思想先驅羅傑·單克教授;被譽為當今最好的哲學家,塔夫茨大學認知中心主任丹尼爾·丹尼特教授 ;才壯風雲的 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漢弗里;崇光泛彩的 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教授 史蒂文·平克;被譽為是除了 愛因斯坦之外從事相對論研究的最重要的物理學家、牛津大學的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教授;劍橋國王學院皇家研究學會的馬丁·里斯教授;麻省理工學院阿蘭·古思教授;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李·斯英林教授;阿德萊德(Adelaide)大學自然哲學教授保羅·戴維斯;「全球500」榮譽稱號獲得者與1969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總統科學技術智囊團成員雷·蓋爾曼榮譽教授;美國聖菲研究所斯圖亞特·考夫曼教授;聖菲研究所人工生命組織成員中核心領袖克里斯多弗·朗頓,和該所兼職教授,預測投資公司創始人多恩·法默等。

令人震驚的是,以上這批「第三種文化」的科學家所提倡的思想與灰學思想竟然是高度的不謀而合。

說到這裡,我先解釋一下一位同志的提問,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理論冠以一個「灰」字?《 光明日報》的編者按,寫得簡明易懂、深入淺出。「按 國際慣例,控制論中,信息多少常以顏色深淺來表示。信息充足、確定(已知)的為白色,信息缺乏、不確定(未知)的為黑色,部分確定與部分不確定的為灰色。」(見《光明日報》,1997年12月22日頭版頭條)

那麼,灰學具有怎樣的性質呢?編者按說,(20世紀)90年代初創立的灰學,是一門涵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新興學科。它運用 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以灰色數學理論為武器,深入揭示社會自然現象中部分被人類認識和部分尚未被人類認識的事物的內在運動規律。這是一門引導人們全面準確地看待和處理社會生活各種問題的學問(同上)。我以為 ,「學問就是路」,與其擁有山大的黃金,不如學得豆大的學問,因為,不會毀滅的無價之寶,就是學問。

灰學的自然觀 灰學提出了一種新的自然觀。所謂 自然觀,它是指對整個自然界總得最根本的看法。灰學認為,自然界的一切現象都是信息部分確定部分不確定的即灰的。也就是說,蟠木根底,「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是灰的」,灰是絕對的,「灰就是自然界的最根本的現象」。

當然,在不同場合、不同條件下,灰也可以「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例如,「一國兩制」,「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並存」;「新舊體制交替」,這種「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是社會體制的灰現象;商品的價格,銀行的 利率、 匯率在某一時期是確定的,從發展的長過程看是不確定的,這種「九層鬱律以階梯」的階段論與變化論是經濟領域的灰現象;一張鈔票所代表的商品,「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是 貨幣流通的灰現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這種「改轍登高岡」式的部分人先富的表現,是社會生活的灰現象;農業季節的確定與變化,農業技術規範的不同發展階段,反映了農業生產因素的灰現象;在法治系統、軍事系統中,訴訟雙方,戰爭雙方的情況及其變化,「溯本窮源以求其質」,也依然是一種灰現象¼¼凡此等等。

這種自然觀的哲學基礎,是認識的信息性,即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客體以信息的形式在大腦中引起反映而開始的。換言之,人們認知的根據是信息,而且,人們也只能通過信息去認知,與信息無關的實在,我們是不會知道的。這種自然觀的數學基礎是灰數學,即帶信息的數學,它第一次量化研究了主體對客體的認知過程。幾十萬年來,我們地球人已經把握了客觀世界的部分已知或確定的信息,由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無窮盡的,因此也永遠存在部分未知或不確定的信息 (不可知論) 。這就使最平凡的灰現象成了最偉大的自然界真理。

眾所周知,為全球科學界所公認的《 信息論》,創立在馬克思1847年發表《 哲學的貧困》整整一百年之後,倘若馬克思、恩格斯先前就知道了《 信息論》,相信對認識的信息性,也會舉雙手贊成的。2004年3月11日, 江澤民、 胡錦濤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就強調要「積極推進我軍向 信息化轉型」。

現在,人類已進入信息社會。比如,音樂給我們提供聲頻形象信息,繪畫給我們提供光頻形象信息,文學給我們提供符號形象信息,雕刻給我們提供空間形象信息,舞台、影視給我們提供綜合型形象信息,等等。灰學自然觀告訴我們,大家都不得不按灰的方式思維,按灰的信息決策,按灰的規律行動。我們要在傳統的至理名言「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後面,再加上一句,「 全息不全」。我們的科學探索的重要任務,是努力減少信息的不確定性,增加信息的確定性。然而,在不斷變化着的世界裡,信息部分確定、部分不確定卻是永恆的,只不過是兩個部分的量的比重也不斷在變化而已。信息的確定化、白化是目標,但只有里程碑,沒有終點。

對灰學自然觀責疑的詮釋 一種新的自然觀,究竟能否成立?對其進行「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挑剔,與無數次幾乎被「證偽」的考驗是必須的。因為,在學問上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堅持的和經常的責疑。

灰學自然觀自誕生以來,責難於君謂之恭,挑戰不斷。幸運的是「雖百日竄荊棘」,卻在走向日益完善。現例舉於後:

有人責疑說,水的沸點是100度,這是家喻戶曉的真理,難道也能講是部分確定、部分不確定,灰的?

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只有在一個 大氣壓,水的純度一定,沒有外場存在等條件下,水的沸點100度是確定的。離開了這個條件,水的沸點就不確定了。它也會長出「軸承頸,彈簧腰」的。從總體與根本上說,水的沸點是一種部分確定、部分不確定的灰現象。

有人責疑說,每個人都有確定的年齡,您總不能講,年齡也是部分確定、部分不確定的吧?

每個人都有確定的年齡,這毋庸置疑的。但在年月日時分,最多在秒這一計時層次上講,是能夠確定的。但是,在秒以下,如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秒或更小的層次,就不確定了。麻省(MIT)的阿蘭·古思(Alian Guth)教授就指出,「在量子理論中,任何事物在原則上都是無法精確測量的。」(見[美] 約翰·布羅克曼著:《第三種文化》第305頁)。

目前,在研究宇宙年齡,就涉及到一毫秒以至於10^-35秒狀況,只不過對人的年齡暫時還無此必要罷了。

有人責疑說,一個三角形的內角之和等於180度,難道也是部分確定、部分不確定?

現在業已證明,在歐氏幾何條件下,三角形的內角之和等於180度是確定的,「忠貞不喻」的;在非歐幾何條件下,就布滿了不確定性的「 雲霧」,三角形內角之和是不確定的,即可能大於180度,也可能小於180度,它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

有人責疑說,目前世界公認的宇宙「 黑洞」,難道也要改稱為「灰洞」?

是的。理論物理學家 史蒂芬·霍金,早幾年曾有一個驚人的發現:「黑洞不是完全黑的!當人們顧及物質的小尺度行為時, 粒子和 輻射可以從黑洞漏出來。黑洞正如同一個熱體似地發射輻射」,「 霍金輻射」的發現,已使「黑洞」之名,搖搖欲墜。

阿蘭·古思教授,近年來還提出了「 白洞」的概念。說,「我們發現,如果這個區域脹得足夠快以產生一個新宇宙的活,它必須是從一個初始奇點開始的,這個奇點也被認為是白洞」。(同上,《第三種文化》83頁)顯然,它使原來「黑洞」的概念更加雪上加霜了。從本質說,所謂的「黑洞」就是「灰洞」。它呈現的是一種宇宙的灰現象。

最近,有人對文化藝術領域能否接受灰學自然觀提出了責疑。

這裡,我想將鄧聚龍教授的一段話引給大家參考。他說,「同一個藝術形象,(註:確定)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領悟(註:不確定)。一首不朽的詩篇,是富有詩情畫意的,是引人入勝的,是回味無窮的,那它必定是用含蓄的語言,灰的語言創作的¼ 詩要灰,灰才有寓意,灰才有深度,灰才有回味,灰才有意境,灰才有深情,灰才能敲開人們的心扉,灰才有警世作用,灰才能使內涵深化,灰才能使外延開拓,灰才能映射反射。總之,灰深深地浸透在文化藝術中」。(見鄧聚龍著:《多維灰色規劃》第3頁,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9)

當然,這種責疑還可以「含章光後烈,繼武嗣前雄」,不斷進行下去,但是,只要我們尚不能宣布對世界的認識業已結束,那麼,灰學的自然觀就不會被「證偽」或推翻。因為,它表明世界尚未完全被白化,就仍然存在「灰度」與灰現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