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毛牡荆
形态特征
乔木,高3-15-(20)米;树皮黑褐色,小枝四棱形,密被灰黄色细柔毛。掌状复叶,叶柄长2.5-7厘米,小叶3-5;小叶片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8厘米,宽2.5-9厘米,顶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侧生的小叶基部常不对称,全缘,表面被短柔毛,背面密生灰黄色柔毛和黄色腺点,侧脉8-19对,在背面明显隆起,小叶柄长0.5-3厘米。[1]
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厘米,花序梗密生灰黄色细柔毛;苞片早落;花萼顶端有5小齿,外面密生柔毛和腺点,内面疏生细毛;花冠黄白色,外面密生细柔毛和腺点;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丝基部有毛;子房顶端有腺点。核果近球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表面淡黄色或紫黑色,有光泽;宿萼外有毛。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生于海拔200-1550米的混交林中。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及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国外分布
东南亚地区,印度阿萨姆, 印度喀西山,越南。
国内分布
浙江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 贵州省, 云南省。
主要价值
灰毛牡荆的成熟果实可治胃痛;根可治外感风寒、疟疾、烧虫等;木材无心、边材区别,可作胶合板用材(《海南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