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灰,汉语常用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读作huī,其本义为草木等固体完全燃烧形成的粉尘状物质,后引申为粉尘、草木烧透后的颜色、无热量的、寂灭的、无生机的等含义。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灰

拼音; huī

注音; ㄏㄨㄟ

异体字; आ�ভ�

字码; 仓颉KF;郑码EGUO;五笔DOU

部首; 火

结构; 半包围结构

总笔画; 10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丶ノノ丶

字级; 常用字、一级字

平水韵; 十灰

字源演变

灰,会意字。"灰"与"烬"同源,后分化。灰,甲骨文(如图)=(手持棍棒)+(火堆),从火,从又(手形),表示手持棍棒撩拨火堆,使火堆充分燃烧。本义为物质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

《说文》:"死火余烬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

"说的是火灭之后,余烬可以用手执持。《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蓝以染,毋烧灰,毋暴布。"郑玄注"火之灭者为灰。""灰"也可以指木炭或石炭。由灰的形状引申指尘土,由灰的颜色引申指介于黑白之间的一种颜色,由热火化为冷灰可比喻沮丧、消沉。"灰"为名词,还可用为动词,指燃烧、烧毁。秦汉文字(图1、图2、图3、图4)字形为右手取火之形,后(图5)右手形演变成"十",写作"灰"

古籍解释

折叠说文解字 【卷十】【火部】

灰,死火余烬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

说文解字注

【卷十】【火部】

灰,死火余烬也。

《汉书》曰:死灰独不复然乎。

从火,从又。

会意。呼恢切。古音在一部。

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

说从又之意。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

《唐韵》:呼恢切。《集韵》《韵会》《正韵》:呼回切,并音虺。《说文》:死火馀㶳也。从火从又。

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礼·月令》:毋烧灰。注:为伤火气也。火之灭者为灰。

又《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澣。《周礼·地官·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征令,以时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后汉·杜笃传》:皤康居灰珍奇。

又葭灰。《前汉·天文志》:˫气之法,竹为管,葭莩为灰,为室三重,布缇幔,木为案,内庳外高,加律其上,气至灰飞。

又劫灰。《高僧传》:汉武穿昆明池,得黑灰,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梵人。后竺法兰至,问之,云:此劫火灰也。

又自然灰。《酉阳杂俎》:凡雕刻琉璃,先以自然灰煮令软。軰藏器曰:灰生南海,状如黄土,可澣衣。玉石以此灰霾之,烂如泥。

又不灰木。《太平寰宇记》:俗为铤子,烧之成炭,而不灰。

又叶呼侯切。杨方《合欢诗》:生为倂身物,死为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

又叶荒壷切。《陈琳·柳赋》有孤孑之细柳,独幺枰而剽殊,随枯木于爨侧,将$置于土灰。《说文》本作䆆。[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