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微弱亮光的夜晚(翁衡臨)
作品欣賞
點燃微弱亮光的夜晚
小時候,家鄉雖然通了電,可由於種種原因,經常會過着沒電的日子。沒電或者不用電的時候,往往會用煤油燈或者蠟燭照明。煤油燈或者蠟燭發出的光總是那麼微弱,可在那段貧苦的歲月里,對光線不敢有太多的奢求,只要能勉強看清物件就行。即便是有電照明,因為多半用的是15瓦的燈泡,不僅功率低,燈泡外層又布滿灰塵,燈泡發出的光也總是很微弱。
我常常在微弱的燈光下過日子,看什麼都很模糊,包括未來的生活。我不喜歡夜晚,無論是點煤油燈或者蠟燭,或者用電照明,都要花費額外的錢,原本清苦的生活會變得更加捉襟見肘。我不喜歡夜晚,漆黑的夜晚總是那麼漫長,我總盼着早點天亮。天亮了,不僅不用額外花費照明的錢,而且整個世界都是亮的,讓我看得更多的希望。
農村的電網布置得非常簡單,總會因為某種原因,出現電路切斷的時候。有人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自然的原因主要是出現線路老化, 或者因為風雨雷電導致電線斷落。人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電負荷過大,把農村的電網暫時拉斷,主動讓電於工業。也可能是供電部門在遇到雷 雨的時候,為了安全起見主動拉斷電閘,待雷雨過後,再恢復用電。不論何種原因,在當年的農村,沒電的日子是常有的事。即便有電,村民 主動放棄用電也是常有的事,畢竟能省一文是一文。
沒電可用或者不用電,便要用其它方法照明。煤油燈成了首選的方法。可當年因為是計劃經濟,即便你有錢(何況沒錢)也不能隨便買到煤 油,要憑煤油票才能買到。為了節省煤油的使用,媽媽儘量少用煤油燈。如果不是因為做飯或者做針線活的需要,媽媽會儘早吹滅煤油燈。於 是,在漆黑的夜晚,我和弟弟閉着眼睛聽媽媽講故事或者唱歌。聽着聽着,漸漸進入了夢鄉。為了節約煤油的使用,媽媽也是想盡辦法。例如看見煤油燈發出的光過亮時,會將燈芯剪短,讓火苗變小。
為了節約煤油的使用,蠟燭常常成了替代品。蠟燭來源容易,花費也更低。因為爸爸工作的便利,總能搞到一些蠟塊,媽媽常在家自己將蠟塊 改做成蠟燭。做法很簡單,只需要三種材料即可:蠟塊、玻璃瓶和線繩。將溶解後的蠟水趁熱倒進玻璃瓶,再用鐵絲將線繩從瓶口伸到瓶底, 線繩便成了蠟燭的燈芯,蠟水冷卻硬化後,將玻璃瓶輕輕敲碎,一根粗壯的蠟燭便做成了。玻璃瓶多半是酒瓶,也可能是罐頭瓶,無論什麼形狀的瓶子都可以,只要是玻璃的就好。蠟燭像煤油燈一樣,雖然光線很微弱,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光明。
有月光的夜晚,如果吃過晚飯,洗漱完畢,媽媽不用做針線活,我和弟弟也不用看書的時候,不僅不用電照明,甚至連煤油燈或蠟燭也不用。月光是最好的照明,它是那麼的明亮,那麼的公證公平,它照亮着農村的每一個角落。無論你是村幹部還是平民百姓,無論你家裡條件好還是不好,它都用明亮的光線照耀着每個人的生活。有特別困難的家庭,連做飯的時候都借用月光,為的是多省下幾分錢,用來買些油鹽。飯菜里缺少油鹽的日子,過得是那樣地艱難,那樣地沒有滋味。
我和弟弟很小的時候,如果放映露天電影的村莊比較遠,媽媽不方便帶上我們,便會留下我們在家。沒有媽媽的陪伴,我們既孤獨又害怕。此 時窗外照進來的月光,是我們唯一的陪伴。看到月光,仿佛看到媽媽在身邊。月光給我們壯膽,讓我們有勇氣等着媽媽回家。在沒有月光的夜 晚,我們的恐懼倍增。大多數村民都去看電影了,整個村莊顯得那麼安靜,偶爾可以聽到幾聲狗叫,不知道對我們是喜還是憂?有犬吠聲,說 明附近有人走動,我們希望是媽媽正在走來。可是當犬吠聲停止,媽媽依然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們反而更加害怕了,我們怕有壞人出現。媽媽 不在的日子,我們希望有月光的陪伴。月光如同媽媽的愛,溫柔地灑在我們的身上。
媽媽經常在田間地頭幹活到很晚,到家的時候早已月上樹梢。在等媽媽回家的時刻,我們也是靠着月光的陪伴,讓時間過得快點。為了節約費 用,我和弟弟既不點燈也不用電,只是焦急地等在客廳或者家門口,等媽媽早點回家。等待的過程里,如果有月光的陪伴,於我們是最大的恩 賜。我們彼此看看對方,又看看天上的月亮,月亮在不停地走動,媽媽應該也正走在回家的路。
有了月光的陪伴,等待的日子才不會那麼孤獨和害怕。月亮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亮光,也帶給我們希望。因為有了月光,媽媽可以藉助月光早點
幹完活,因為有了月光,媽媽可以藉助月光早點回到家。每一個等待媽媽的日子,我都希望有月光出現。即便月光被雲朵遮住,只發出微弱的 亮光,但總比沒有亮光強。有亮光便有希望,有亮光便有美好的未來。
如今的農村,再也不用煤油燈了,蠟燭也是用的極少。現在的燈泡功率都很大,要多亮有多亮,要照多久照多久,再也不需要省着用了。苦難 的歲月已經過去,可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些點燃微弱亮光的夜晚。亮光雖然微弱,可它是一種溫暖的陪伴,也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媽媽的身體一 直很瘦弱,可她用微弱的亮光給我和弟弟點亮了無數個夜晚,點燃了我們生活的希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