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烤豆腐果

貴陽特色小吃,是將發酵好的豆腐排放在專制的木炭渣鐵灶上烘烤,烤至豆腐兩麵皮黃內嫩、松泡鼓脹後用竹片劃破側面成口,舀入拌好的辣椒醬油等佐料即成,表面微黃,辣香嫩燙,開胃生津。

  • 中文名:烤豆腐果
  • 性質:貴陽特色小吃
  • 主料:酸湯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
  • 製作難度:一般

目錄

基本概述

烤豆腐果在貴陽人中被戲稱為「戀愛豆腐果」,將豆腐果放在帶有小孔的鐵盤上,用小鏟不斷翻動烤煎,烤到表面黃亮鼓起時,用竹片將豆腐果當腰剖開,加入辣椒、蒜、醬油等佐料,咸辣嫩燙,滿口噴香,那滋味真的好誘人。特別是在寒冬,幾個香辣豆腐果入口,額頭上便沁出一層毛汗,那份享受才真叫安逸。一般在貴陽各小食街上,農貿市場均有售。

製作方法

製作材料原料:酸湯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

調料:煳辣椒粉、醬油、鹽、味精、麻油、苦蒜木姜子、花椒粉、姜米、蔥花、鹼水等適量。[1]

製作過程將豆腐切成5厘米寬、7厘米長、3厘米厚的長方塊,用鹼水浸泡一下,拿出放在竹籃子裡,用濕布蓋起發酵12小時以上。再將折耳根、苦蒜切碎,裝入碗中加醬油、味精、麻油、花椒粉、煳辣椒粉、姜術、蔥花拌勻成佐料待用。將發酵好的豆腐排放在專制的木炭渣鐵灶上烘烤,烤至豆腐兩麵皮黃內嫩、松泡鼓脹後用竹片劃破側面成口,舀入拌好的佐料即成。

技術要領

豆腐發酵時間不能過長,用手觸摸有粘性感覺即可。<ref>[

相關傳說

  • 「戀愛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號。它之所以有這樣一個雅號,是因為它的流行與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浪漫故事有關。1939年,我國北部、東部、中部的大片國土已淪喪日本侵略軍鐵蹄之下,為進一步擴大侵略,日軍還對西南大後方進行空襲。當時,貴陽也是他們襲擊的重要目標。貴陽自被空襲後,警報頻繁,有時一天幾次。市郊東山、彭家橋一帶是人們躲避空襲的藏身之地。彭家橋附近有一對年近半百的張華豐夫婦,在菜地里搭了數間茅屋,作為製造「烤豆腐果」場地,在這裡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別處設攤和沿街叫賣。空襲開始後,這幾間茅屋成了避空襲的場所,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張華豐夫婦因為空襲也不上街做買賣,他們發現躲警報的人往往腹中飢餓,又無法回家就餐,就將這幾間作坊辟成店鋪,向躲警報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於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來簡單,價格便宜,又能充飢,很快就打開了銷路。
  • 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饞或充飢,吃完了便走。唯有一些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卻買一盤豆腐果,蘸着辣椒水,細嚼慢咽,談天說地,一坐就是半天。還有一些青年,也經常在此相聚,逐漸談起戀愛來。他們似乎忘記了空中的威脅,把張家店鋪當成談情說愛的場所,顯得更加浪漫,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佳話。久而久之,人們常說吃烤豆腐果為吃戀愛豆腐果,張氏夫婦乾脆就把烤豆腐果改名為「戀愛豆腐果」。這一浪漫很快影響到全貴陽的青年人,他們紛紛前來品嘗。
  • 抗戰結束後,吃戀愛豆腐果的人仍有增無減,他們雖然沒有過去那樣浪漫。但卻飽嘗了美味的小吃。以至於在今天的貴陽,戀愛豆腐果仍是當地名小吃,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而且還得到過往的外地人的青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