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然(拼音:rá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最早見於金文 。本義是燃燒,後因借用作代詞、嘆詞、副詞、連詞、助詞等,本義反被掩蓋了,為便於區別,"燃"用於指燃燒,而"然"用於各種假借義。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然

拼音 rán

注音 ㄖㄢˊ

平水韻部 平聲一先

部首 灬

總筆畫 12

五筆 qdou


倉頡 bkf

鄭碼 rssu

四角號碼 23338

統一碼 7136

造字法 形聲兼會意字

結構 上下結構

字級 一級字

字源演變

形聲兼會意字。從火,肰(rán)聲;或體為從艸、難聲的形聲字。徐鉉案語:"艸部有䕼,注云艸也。此重出。"段玉裁注:"按,篆當作ओ�;或古本作৆�,轉寫奪火耳。"按照段注,《說文》或體應作,或,為從火、難聲或䕼聲的形聲字。

"然"字本義是燃燒。《說文》:"然,燒也。"徐鉉注:"然,今俗別作燃。" 《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仁、義、禮、智四種開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然"字因借用作代詞、嘆詞、副詞、連詞、助詞等,本義反被掩蓋了,為便於區別,人們又在"然"下增加形符"火",造了個從火、從然、然亦聲的會意兼形聲字"燃"。從此,"燃"專職指燃燒,"然"則用於各種假借義。

戰國文字左上為"肉"的古字形,左下為"火",右為頭朝左的直立犬形;小篆結構略有變化,上左為肉形、右為"犬",下為"火"。就構形取意而言,有一種直觀通俗的理解,認為以"火"燒"犬"之"肉"即為"然" (燃)。後來為了形體結構平整,位於下部的火形演變成"灬"。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燒也。從火肰聲。䕼,或從艸難。如延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燃,蓋後人增加。臣鉉等案:艸部有䕼。注云艸也。此重出。

說文解字注; 燒也。

通叚為語䛐。訓為如此。爾之轉語也。

從火。肰聲。

如延切。十四部。俗作燃。非是。

或從艸難。

徐鉉等曰。艸部有此字。此重出。與火部無涉也。按篆當作?。或古本作?。轉寫奪火耳。漢五行志。巢?墮地。廣韻引陸佐公石闕銘。㓝酷?炭。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ࠀ�如延切。音䔳。《說文》:燒也。注:徐鉉曰:俗作燃。蓋後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劉績曰:按古者束薪蒸以為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集韻》:通作䕼。

又《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為然諾者也。

又《廣韻》:語助。《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注:然之言焉也。

又《廣韻》:如也。《詩·邶風》:惠然肯來。《禮·檀弓》:貿貿然來。

又承上接下語。《禮·曲禮》:然後客坐。

又《檀弓》:然則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

又《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注:然,猶而也。

又果然,獸名。《周禮·春官·巾車》:然,ড়�髤飾。注:然,果然也。◎按《埤雅》作ड�。詳犬部ड�字注。

又率然,蛇名。《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連然,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又燕然,山名。《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又姓。《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又葉而鄰切。音人。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修身。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