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远著
熊远着(1930年7月8日-2017年1月30日),生于湖北竹山,是中国著名的动物遗传育种学家。他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育种特别是猪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畜牧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熊远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科学家。青年时代,他因疾病几度休学,29岁时大学毕业,53岁评为副教授,56岁完成治学生涯中第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并成为教授。他在69岁时成为中国养猪学界的第一位院士。
他是中国运用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开拓者之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先后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专著4部。
作为中国运用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开拓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熊远著团队就培育出我国自己选育的第一个高瘦肉率的猪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又优选出瘦肉率高、质优味美的杜湖猪,运抵香港后名噪一时。当年,许多香港人提起湖北时,都知道东风车和杜湖猪。
毕业后熊远著留校任教。他一边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忙碌着种猪资源的调查。在近20年里,他走遍了全省66个县市的村村寨寨,并到临近省份及海南、东北、西北各地调查,足迹踏遍各种村落的猪舍。
白天,熊远著蹲在农家的圈舍里测量猪的长、高及胸围,在田间地头向农家询问猪的来源及饲养经验等,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整理调查资料。最终,他与其他学者一道完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完整也是惟一的一部《中国猪品种志》。
这段磨砺让熊远著终生难忘,更为他后来开展猪种选育与改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熊远著说,这等于又上了一次大学。 经历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洗礼,熊远著开始了他厚积薄发的科研生涯。此时他已年近半百。
1986年,熊远著与他的研究集体终于成功培育出我国自己选育的第一个高瘦肉率的猪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1988年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
多年来,熊远著带领团队跟踪世界猪育种研究前沿开展攻关,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他先后培养了博士生70余人、硕士50余人、博士后2人,大多成长为我国科研院所的主要学术骨干,部分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养猪学专家。[2]
据《长江日报》2月3日报道,1月30日23时3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熊远著教授因病逝世,享年87岁。[3]
目录
视频
熊远著老教授呼吁种猪企业重视育种工作(优酷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