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父親山.秦嶺(李翠蘭)

父親山.秦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親山.秦嶺》中國當代作家李翠蘭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父親山.秦嶺

自從地理老師講過秦嶺之後,始終覺得秦嶺非常神秘,心想啥時候才能去秦嶺看看。2024年的暑期,我有幸實現了幾十年的心愿。

秦嶺跨越甘肅陝西河南三個省,東西長1600多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跨越祖國三大階梯,自東向西。五嶽嵩山,八百里伏牛山、道家聖地老君山,歸隱秘境鍾南山,最高峰太白山,險峻的西嶽華山,冷峻的麥積山,白石山等這些山脈都在秦嶺之上。

秦嶺的北側為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西側為青藏高原,南側為四川盆地,東側為廣袤的華北平原。可謂是承東啟西,連通南北,關中平原、漢中盆地,也在秦嶺的最東端,南北兩側有洛陽盆地和南陽盆地。

秦嶺因為秦國而得名,他承東啟西,連南接北,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中華大地的龍脈,中國的父親山。

秦嶺就像一堵「擋風牆」,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它是我國南北的分界線。如果沒有秦嶺,我們中國地理格局肯定不是現在這種南船北馬,南稻北麥的地理格局了。

秦嶺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演繹了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

西周姜子牙,隱居秦嶺磻溪谷,七十二歲出山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800年的周朝。

老子於秦嶺悟《道德經》,並在此授經流傳,而以《道德經》為核心的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亦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兩座並峙高峰。

在秦嶺的庇護下,秦始皇掃六合,完成了中華統一的千秋大業,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以農為本」的治國方略,開創了中華農耕文明的第一個高峰。

從李白的《蜀道難》,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從王維的《輞川圖》到山水田園詩派。面對秦嶺,歷代詩人或揮筆豪放,書寫秦嶺的雄渾、奔放或淡雅、內斂。揮灑自己對秦嶺山水的感悟。今天當我們置身秦嶺上,俯瞰雲海,其變幻莫測,時而飄渺,時而寧靜,無不讓人浮想聯翩,幻化出無窮的想象力和詩意。

一座秦嶺,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道家文化;誕生了中國最為繁盛的周、秦、漢、唐文明;史、帝、文、商;儒釋道法、田河峪林、關隘要塞集聚秦嶺。真是一座秦嶺山,半部華夏史。

秦嶺西邊有幾條古道:岐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洛道、子午道、庫谷道、義谷道、錫谷道、藍武道,它們的作用是連接漢中與長安。每條古道都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走的就是岐山道,如果採納魏延的建議,走子午道棲息長安,也不會最後病死在褒斜道的五丈原。留下了華夏史上的千年遺憾。

兵仙韓信走的是陳倉道,幫劉邦暗渡陳倉,占領關中,定鼎天下。

唐玄宗讓人從子午道運送楊貴妃愛吃的荔枝,荒廢國事,導致了安史之亂,大唐衰敗。

西漢末年,劉秀從儻洛道逃往四川,為大漢續命二百年。在秦嶺東側,南陽與西安之間有武關道,今天的滬陝高速,洛陽與西安之間是潼關道,今天的連霍高速。

漢高祖劉邦從武關到進入咸陽,秦二世而亡。光武帝劉秀,從武關道進入長安,建立了東漢,周文王找到了釣魚的姜子牙由潼關東出,建立了800年的周朝。

秦始皇夜經潼關道,一掃六國鼎定天下。

如果說秦嶺里的古道是中華歷史的脈絡,清晰可見。那秦嶺腳下的城市就是歷史的見證者。這些古道現在基本都廢棄了,但是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印記,很有懷舊感。

秦嶺北側的漢中盆地,劉邦曾經積蓄力量建立了大漢王朝,造就了偉大的漢民族

劉備在這裡實現了他的帝王夢。

諸葛亮依託這裡的魚米之鄉,六次北伐。在安康,諸葛亮唱一出了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

出生城固的張騫,從這裡出發去長安,開闢了絲綢之路,宣揚大漢國威。

南陽是秦嶺東側的有一顆明珠,商聖范彝從這裡出發,幫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劉秀從這裡進長安,建立了東漢,

醫聖張仲景在這裡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懸壺濟世。

十三朝故都洛陽,歷史上唯一被稱為神都的城市,位於秦嶺余脈的東北側。

張衡在這裡發明了地動儀。女皇武則天在這裡登基。司馬遷在這裡寫成了資治通鑑。

「生於蘇杭,葬於北邙」,小小的邙山之上埋葬了數十位帝王在內的十幾萬座古墓,是世界上埋葬名人最多的地方。

平原的西安,在秦嶺山腳的北側,同樣也是十三朝古都,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都在西安和洛陽。一東一西輪番上演。南方的相北方的將,陝西的土地埋皇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武則天等一眾名人都長眠在這裡。

秦嶺阻擋了亞熱帶的暖濕氣流,不會北上,高聳入雲的雪山不會快速融化,水不急不緩地流淌,千年不衰,哺育中華大地的百餘條河流的源頭,並將地球數千公里才有的氣候植物動植物帶,全部納入懷中。

有了秦嶺的屏障和水源,百里秦川才會有風調雨順。現如今也是南水北調的水源地,南水北調的起點便在丹江口水庫,它一路北上抵達首都輸送水源,它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

秦嶺有四寶:大熊貓、金絲猴、朱䴉和羚牛。秦嶺的活化石有:紅銅、紅豆杉、娃娃魚。

當你開車穿過18公里長、耗資40億元、上萬人修了6年才完工,號稱亞洲第一隧道的鐘南山隧道時,會一下子感覺穿越南北,就像穿越了時空一樣;才能感受當年韓愈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無奈;領悟到李白「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的驚嘆。司馬遷曾說過,秦嶺,天下之大阻。而秦嶺的一條條隧道使得天塹變通途。

秦嶺默默守護我們千百萬年,我們要守護好這座偉大的父親保護好這片森林江河湖泊,不負青山綠水,不負壯美山河。[1]

作者簡介

李翠蘭, 退休教師,濟源老幹部通訊組副組長,濟源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