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二三事兒(楊啟軍)
作品欣賞
父親的二三事兒
醞釀了很久,總想寫點東西,以便用文字記錄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父親一生經歷了許多,一時不知從何處下手,經過幾天構思,文章框架已搭建,腹稿基本形成。為使文章有層次感,概括成幾個方面,作為回憶的突破點:
父親重視子女讀書
我的父親出生在民國十年,生活在一個大戶人家,因家庭富有,所以也有條件讀書,在當時來說也算得上一個小知識分子啦!結婚後育有五男三女,八個孩子。儘管如此,他拼盡全力也要供孩子讀書識字,在他看來,讀書比什麼都重要。我曾記得他常說的一句話:「沒有文化的人是愚昧的人,你拾兩捆柴,還不如學會一個字值錢。」
在他的思想理念主導下,我們兄弟姊妹八人均是高中畢業,這在那個年代裡,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看到孩子們學習,比幫他幹家務活兒還高興。就拿我來說,六七十年代,學制是九年,而我光上學就是十二年,比其他同齡人多上了三年學。一九七八年,我第二次參加高考,結果名落孫山,我本意不想再複課了,可是父親還是動員我再去複課。有一天晚上,太陽早已落山,天漆黑的伸手不見五指,也不見他回家吃晚飯,母親及家人們都很不放心,不知他幹什麼去了,誰知他下午下班後,把勞動工具藏起來,自己到二郎廟中學去找校長,和校長去說情讓我再複課一年,回家後對我說:「你明天去學校上學去吧!我已經和你們校長說好了」這全家才知道他晚回來的真正原因。父親的這一做法着實令我感動,使我終生難忘。
父親重身教和因人施教
父親教育子女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從不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模式。從來都是自己做出樣子來,用行動影響孩子們的行為。自記事起從未看見父親打罵過任何一個子女,即便是有的犯了錯誤也不打罵,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六、七十年代,農村文化人少之又少,父親擔任生產隊會計,白天認真的處理賬務,把賬管理的一清如水,筆筆有宗。同時還兼任記工員一職。在他從事生產隊會計和記工員幾年中,昧良心的事從來不干,不貪占集體的一分錢、一粒糧,不多為自己多記一個工分。他常告誡我們說:「集體的東西再好也不能據為己有,那是社員的共同財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五個兒子當中有兩個從政的,一個當工人,一個是人民教師,一個是務農。他因人施教。凡是從政的兒子回家,他總會囑咐一番:「官無論大小,都要踏下心來為國家為百姓做點實實在在的事,要當清官,決不能當贓官,當贓官祖墳都不讓進。」和當教師的兒子總會這樣囑咐:「當孩子王不容易,家長把孩子交給你了,你要一手托兩家,為社會負責,為孩子和家長負責,不能誤人子弟,教導孩子多認字、做好人就行了。」見到當工人的兒子總會說:「工人沒有什麼職權,但有一定責任,干好自己分內事兒,不出差錯,保證安全。」對務農的兒子會說:「農民很苦,記住勤儉兩個字,種好自己的田,有餘時了做點小買賣或者耍點小手藝,養家糊口,日子也會過的紅紅火火的。」
父親處事公道,慈心向善
父親無論做什麼,都把公道放在首位。他經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人心要公,火心要空」人心公了才能走的遠,火心空了才能火苗旺。居家過日子,做小買賣是常有的事兒,父親從來不缺斤缺兩,以次充好。除此之外,父親心地善良,當別人遇到困難了,他不袖手旁觀,能幫的總會伸出手來拉一把。曾經有過拾金不昧的美談。事情發生在七十年代初,有一個外鄉人,趕着牛車到集市買木料,不慎將六百元用於蓋房的錢丟失。父親去擔水時發現路邊有一個小布包,撿起來打開一看,裡邊是錢,那時最大面額是十元,點了點是六百多元,這筆錢在當今算不得什麼,在六七十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父親想:「丟錢的人不定咋着急呢!我得在這裡等,如果有人返回來找就如數還給人家。」於是他就把扁擔放在水井旁邊坐待,果不其然有一個趕牛車的人,一邊牽着牛,一邊低着頭在尋找着什麼。看到這種情況,父親主動問來人:「你有啥東西失落了吧!」那個人說:我準備去買木頭,不小心把錢包丟了。父親問:「包是什麼顏色的?裡邊多少錢?」失主的回答與父親掌握的內容完全相符。父親對失主說:「你別找了,我撿到了」於是把包展示給失主說:「是不是這個包,我在這裡等你好久啦」,失主說:「正是」於是父親就把包遞給失主說「你點一下錢少不少」失主匆忙的點了錢確認無誤後,口中千恩萬謝的要下跪,父親忙扶住說:「這個免了!免了!時間不早了!啥也別說了,快趕路吧,帶着這麼多錢趕路,路上多加小心。」
父親是虔誠的佛教徒
父親六十八歲那年,母親去世了,他失去了與他共度多半生的老伴,內心產生了孤獨感,他的信仰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他開始信奉佛教,當時我們做兒女的很不理解,他對我們說:「你們不要干涉我,人在年輕的時候要從儒,要趁年輕干一番事業;人到中年要從道,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對事情適可而止,啥事別強求,強求就沒有好結果;老了就從佛,要有緊迫感,因為存世時間不會太長了,抓緊時間修煉自己的心,爭取瞑目時了無牽掛的入佛道」。既然老人家這樣堅定,也就由反對變為支持,我從佛事店請來了西方三聖,供奉在西屋,從此父親便結上了佛緣。每到初一、十五按時到佛像前跪拜禮佛。這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我回老家小住時,曾親歷過他禮佛的儀式。首先要洗手洗臉,然後恭恭敬敬走近佛像,燃香跪拜,口中念念有詞。禱告的大概意思是:「阿彌陀佛,保佑天下眾生無災無難,保佑天下眾生脫離苦海」之類的話,禱告完畢後再拜。事後我問父親:「禱告時為啥不說保佑你自己和兒女們?」他只回答了一句話:「佛心無我。」
這就是我的父親,他存世95年,在二零一六年重陽節的前一天,無疾而終。
2023年10月22日草成[1]
作者簡介
楊啟軍,網名湖畔聽琴,號山野老農,籍貫河北省遵化市人,退休幹部,喜歡詩歌散文,紅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