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父親的清明(於元林)

父親的清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親的清明》中國當代作家於元林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父親的清明

父親生於上世紀30年代,經歷了無數歷史性的苦難。他3歲喪父,13歲喪母。1950年,我爺爺被劃成地主後,因交不出被人誣陷的所謂暗藏的贓款,估計躲不過大劫,在監獄裡上吊自殺。臨死的前一天晚上,父親前去探監,爺爺對他說:"兒子呀,我可能看不到你長大的那一天了。你是我們家唯一的根苗,要好好活下去。清明節要記得給你娘上墳,你娘死前還惦記着你,把你抱到她面前,她才流着淚咽下最後一口氣。"

那些年,父親的親娘長期臥病在床,憔悴不堪,頭髮散亂。他怕那副病容,不敢接近。親娘想她,喚他,他總是躲得遠遠的。有一回,親娘想抱抱他,就說兒子快來,娘給你冰糖吃。他抵擋不住冰糖的誘惑,怯怯地看娘,怯怯地向娘手心的冰糖走去。等到冰糖在手,娘一把抓住他,他嚇得一哆嗦:那隻蒼白而憔悴的手好冷!這就是父親童年時代對他親娘唯一深刻的記憶。父親說,那隻冰冷的手時時在他夢境出現,在那些寒冷的冬夜凍醒過來,淚水往往打濕了他的枕頭。

沒有親娘的孩子像根草。特別是在黃昏的時候,一個人坐在家門口哭泣,沒有娘親前來溫言哄勸,無人能趕走他心中的害怕和淒涼。爺爺從地里回來,放下鋤頭,抱起他,他指着埋在村外親娘的墳說,我怕。爺爺明白了他的心思,第二天扛起鋤頭,去那座墳前壘起一條土埂,直到土埂的高度足以擋住我父親的視線。然後再在土埂上種了一排柏樹,再栽了幾棵桂花和幾籠慈孝竹。我父親平時沒人照顧,我姑姑連上學時也背着她,路過他親娘的墳頭,他緊緊抱住姑姑瘦削的肩頭說我怕,催她快跑。

15歲的孤兒記住了亡父的臨終遺言,年年清明去給親娘上墳。他學起亡父生前的模樣,在身高還沒有鋤把高的年紀,舉起鋤頭挖掉墳前墳後的荊棘,舉起鐮刀修剪柏樹、桂花樹和慈孝竹的枝椏,在墳上培幾鋤土,還要將在亡父墳頭說過的話,也對墳墓中的親娘說一遍。父親那些年對亡父亡母常說的話是:「你們的兒子還活着,你們兩個老人家不要牽掛。」

1959年大躍進時,全國上下都在喊着向祖先要糧的口號,各生產隊組織了機械隊,為了避免同隊的人互相包庇,不敢大義滅親,選派到別的生產隊挖墳,墳冢里的白泥用來做莊稼的肥料。父親親娘墳前的柏樹桂花樹慈孝竹保不住了不說,連同屍骨都要被挖出來扔掉。父親被逼無奈,深夜去很遠的地方偷到幾株還未成熟的玉米,向5個突擊隊隊員行賄。那些年正鬧着饑荒,玉米粒還未及飽滿,但幾個隊員狼吞虎咽,不僅玉米粒和玉米核整個地吃了下去,連玉米須、玉米水和玉米杆也吃了個一乾二淨。隊員們商量說,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親娘,我們做點好事留個情面吧。於是在挖墳時只是象徵性地把墳頭剷平了,沒有動及屍骨。運動一過,父親又把墳培了起來。

父親不僅活下來了,而且活到了2015年年底,享壽80虛歲。某年清明父親去深圳蓮花山瞻仰鄧小平塑像,父親說他的地主帽子是鄧小平給摘掉的,他說沒有爹娘就沒有他的生命,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他的今天。父親在鄧小平塑像面前用鄉下人的禮節向他心中的偶像和恩人打躬作揖,然後沉默良久。當時我沒帶相機,沒能給父親留個影像作為紀念。在這個已經沒有了父親的2016年清明,想起這一幕幕情景,遠在南方的我只能望向西北遙遠的蜀土吾鄉,熱淚盈睫。[1]

作者簡介

於元林,男,四川人,1990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