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毛草
牛毛草 |
niu mao cao |
中文学名:牛毛草 拉丁学名:Bulbostylis barbata(Rotth.)Kunth 门:被子植物门 科:莎草科 属:羊茅属 |
牛毛草一年生草本,高5-25cm。有须根。秆丛生。叶纸质,线形,背面叶脉间疏生微柔毛;叶鞘边缘具长柔毛状白缘毛。苞片2-3,细线形,背面有微柔毛;长侧枝聚伞花序头状,有密聚的无柄小穗3至数个;小穗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鳞片膜质,近宽卵形,棕色或黄绿色,背面有龙骨状突起,有脉1条,顶端有外弯的短尖头;雄蕊1,花药线状长圆形,先端钝尖,雌蕊柱头3。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淡绿色,表面有方形网纹,先端截形或微凹。花、果期4-11月。生于海拔130-500m的海边沙地、河滩沙地。田边、山坡草丛中。[1]
目录
简介
毛草为羊茅属草类,广泛运用在粗糙的高尔夫球场上。牛毛草是保护水土较好的草种,在水库坝下野生成片,形成一定的群体,草色深绿,叶狭长宽约1-3mm,长约15cm,生长季节均超过其它杂草,耐旱抗寒、耐脊薄、耐践踏,形成规模后根系密集
牛毛对水质的稳定要求不低,出现水质变化后很容易枯萎变黄
形态特征
幼苗细针状,具白色纤细匍匐茎,长约10cm,节上生须根和枝。地上茎直立,秆密丛生,细如牛毛。株高2—12cm,绿色,叶退化,在茎基部2—3cm处具叶鞘。茎顶生1 穗状花序,狭卵形至线状或椭圆形略扁,浅褐色,长2一次m,花数朵。鳞片卵形,浅绿色,生3根刚毛,长短不一,鳞片内全有花,膜质;花柱头3裂,雄蕊3个,雌蕊1个。小坚果狭矩圆形,无棱,表生隆起网纹。靠根茎和种子繁殖。
生态特点
在上海于4月中、下旬始发,靠根茎蔓延极快,8—10月开花结果 ,11月下旬地上部枯死。黑龙江于5月上旬靠种子或越冬芽萌发,6月进入开花期,7月种子开始成熟并产生新的地下根茎和越冬芽。
牛毛草·中药材
【拼音名】Niú Máo C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球柱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lbostylis barbata(Rotth.)Kunth[Scirpus barbata Rott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球柱草,一年生草本,高5-25cm。有须根。秆丛生。叶纸质,线形,长2-10cm,宽0.4-0.8mm,背面叶脉间疏生微柔毛;叶鞘边缘具长柔毛状白缘毛。苞片2-3,细线形,长0.5-2cm,背面有微柔毛;长侧枝聚伞花序头状,有密聚的无柄小穗3至数个;小穗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6.5mm,宽1-1.5mm,有花7-13;鳞片膜质,近宽卵形,长1.5-2cm,宽l-1.5cm,棕色或黄绿色,背面有龙骨状突起,有脉1条,顶端有外弯的短尖头;雄蕊1,花药线状长圆形,先端钝尖,雌蕊柱头3。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0.8mm,宽0.5-0.6mm,淡绿色,表面有方形网纹,先端截形或微凹。花、果期4-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