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郊,老爷岭北部,行政区隶属牡丹江市东安区兴隆镇。长约26公里,宽约12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9°40′30″-129°53′50″,北纬44°20′0″-44°30′30″。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46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593公顷,缓冲区面积6769公顷[1]

目录

历史沿革

1958年,林场始建。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东村林场。

1981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牡丹江市东南部,距市中心15公里,是世界上距中心城市最近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行政区属牡丹江市东安区兴隆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9°40′30″--129°53′50″,北纬44°20′0″--44°30′30″。

地貌

保护区地处老爷岭山脉的西北端,与肯特阿岭相望,西过牡丹江为张广才岭。该区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张广才与老爷岭的第二隆起节。在地理史上有过广泛的岩浆活动,各个时代及各种类型的候八岩和喷出岩占据了本区绝大部分面积。形成了很多自然景观,特别是牡丹峰山川巍峨、景色秀丽,还有玄武河、龙头泉、鹰峰顶、古城垣、磨盘山、鸡冠砬子、一线天、杜松岭、桧柏坡等等。本区地势为南高北低,平均坡度15°,海拔高度在260米—1115米之间。

水文

保护区属松花江水系。施业区内有4条河流,正沟河,大、小烟筒沟河和石峰沟河,长度5~18公里,均可修成小型水库以提供农田灌溉、养鱼之用。这些河流在牡丹江市兴隆镇境内汇合成乜河流入牡丹江。施业区汇水面积为200平方公里,降水接收量每年1.2亿立方米,现每昼夜流量为18.3万立方米。

气候

保护区属温和半湿润地区,为中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短暂,气温回暖快,风大干旱;夏季温热多雨而集中;秋季短,降温快,霜冻、寒潮早来;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2.5℃, 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零下35.5℃,无霜期120天, 全年主风方向西北风。

土壤

保护区土壤分五个土类,即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棕色针叶林土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以上山地,占经营面积的11.8%;暗棕壤多分布在700-400米山地,占经营面积的76.3%;白浆土多分布在300-500米的漫岗下部,占经营面积的7.6%;草甸土分布在河岸阶地、山间洼地和沟谷边缘地带,占经营面积的4%;沼泽土分布在河岸低洼积水地带,占经营面积的0.4%。

范围面积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置于牡丹江市东安区兴隆镇管辖区内,隶属牡丹江市林业局代管。东与穆棱林业局磨刀石林场接壤,南与宁安县江东林场毗邻,图形呈椭圆形,东南-西北走向,长约26公里,宽约12公里。经营总面积1946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593公顷,缓冲区面积6769公顷[2]

视频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中国七大水系之松花江
牡丹江东安区宣传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