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鏽病
基本信息
症狀
受害葉片後,初期葉面上生有黃褐色或赤褐色的小病斑,葉背有橙黃色夏孢子層,後期病葉背面長出堆狀毛髮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堆,散生或聚生。
病原菌
(1) 松芍柱鏽菌Cronartium flaccidum為轉主寄生菌。
(2)鏽菌以菌絲在松樹上越冬,4--6月在松樹上產生性孢子和銹孢子階段,銹孢子成熟後借氣流傳播到牡丹上侵染危害,並產生夏孢子堆。生長期內夏孢子重複侵染,後期形成冬孢子堆,擔孢子借氣流傳播侵染松樹。
(3)一般於牡丹、芍藥開花期後發生。7—8月危害嚴重。溫暖潮濕、多風雨利於發生,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花圃容易發病。[1]
發病特點
病菌為轉主寄生,木本寄主為牡丹、松樹,草本寄主為芍藥、風仙花等。4-6月性孢子和銹孢子在黑松、馬尾松、黃山松等多種松科植物上產生。銹孢子借風雨傳播到牡丹等植株上,夏孢子在病部再浸染。生長後期產生冬孢子,冬孢子萌發產生出擔孢子。擔孢子浸染松樹,在其上越冬。在溫暖潮濕多風雨的天氣里病害發生嚴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容易發病。[2]
防治方法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