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荊葉
牡荊葉 | |
---|---|
圖片來源 | https://www.leha.com/health/1008252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牡荊葉 漢語拼音:Mǔ Jīnɡ Yè |
牡荊葉,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葉。具有解表化濕,祛痰平喘,解毒的功效。主治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濕瀉痢,腳氣腫脹,風疹瘙癢,腳癬,乳癰腫痛,蛇蟲咬傷。[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牡荊葉
拼音名:Mǔ Jīnɡ Yè
英文名: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Leaf,Leaf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別名:荊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 Hand.- Mazz.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葉。
採收和儲藏
生長季節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牡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綠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圓形。掌狀複葉,對生;小葉5,稀為3,中間1枚最大;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通常被柔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cm;花萼鍾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實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性狀
性狀鑑別
掌狀複葉多皺縮、卷貢,展平後小葉3-5枚,中間3小葉披針形,長6-10cm,寬2-5cm,基部楔形,先端長尖,邊緣有粗鋸齒;兩側小葉略小,卵狀披針形。上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下表面黃褐色,被稀疏毛。羽狀葉脈於背面隆起。總葉柄長3-8cm,密被黃色細毛。氣特異,味微苦。以色綠、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鑑別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長方形,外側平周壁稍呈角質化;葉肉組織為不等面型,柵欄細胞2列,於中脈處中斷;中脈下方突起,上下表皮內側均有數列厚角細胞,維管束呈「V」字形,外韌型。
化學成分
牡荊葉含揮髮油約 0.1%,其中主成分為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含量達44.94%,其次為香檜烯(sabinene),含量10.09%,還含α-側柏烯(α -thujene)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檸檬烯(limonene),1,8-桉葉素(1,8-cineole),α-及γ-松油烯(terpinene),異松油烯(terpinolene),蓄謀檢疫站醇(linalool),4-松油烯醇(terpinen-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乙酸橙花醇酯(meryl acetate),β-及δ-欖香烯(elelmene),乙酸松油醇酯(terpinyl acetate),玷(王巴)(copaene),β-波旁烯(β-bourbonene),葎草烯(humulene),γ-前蘭油烯(γ-muurolene),β-蓽澄茄油烯(β-cubebene),佛術烯(eremophilene),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δ-蓽澄茄烯(δ-cadinene),菖蒲烯(calamenene),丁香烯氧化物(car yophyllene oxide),β-桉葉醇(β-eudesmol)。
藥理作用
祛痰作用
牡荊葉揮髮油1.04g/kg和1.73g/kg灌胃,小鼠酚紅法實驗表明有顯着祛痰作用。此作用主要通過迷走神經,切斷迷走神經後祛痰作用減弱。給小鼠灌服或注射牡荊煎劑或粗提牡荊黃酮甙後,可由肺部排出,其祛痰作用也可能與此相關。也有認為牡荊葉的祛痰作用,與其減少痰液內酸性粘多糖纖維和促進其裂解有關。
鎮咳作用
牡荊葉油1.04g/kg灌胃,對氨水噴霧引咳的小鼠有顯着鎮咳作用, 0.52g/kg時作用較弱。粗提牡荊黃酮甙靜注能抑制電刺激麻醉貓喉上神經所致的咳嗽,其作用強度隨劑量增加而增強,表明其鎮咳作用與抑制咳嗽中樞有關。
平喘作用
豚鼠恆壓組胺噴霧法試驗表明,牡荊葉油乳劑1g/kg灌服,能明顯延長組胺IV級反應開始時間,半減少IV級反應發作鼠數,表明有一定平喘作用;離體氣管法試驗,牡荊葉油也有一定抗組胺作用。
降血壓作用
牡荊葉油乳劑 100mg/kg十二指腸給藥1h後兔血壓平均下降31%,持續2h;牡荊葉油石油醚洗脫物5mg/kg和10mg/kg靜脈注射,血壓會別下降23%和39%。牡荊葉油的降壓作用不受乙酰膽鹼、阿托品或切斷迷走神經影響表明與膽鹼能神經無直接關係。
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牡荊揮髮油0.35ml/(kg·d)灌胃,連續6d,有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胞吞噬作用的趨勢。牡荊葉油主成分丁香烯能增加血清IgG水平,表明有增強體液免疫的作用。另有報道,牡荊葉油大劑量(1/8LD50)灌胃,能降低網狀內皮系統對炭粒的吞噬能力。牡荊葉油對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低下的慢性氣管炎患者,能使巨噬細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數和消化程度顯着提高,使之接近正常人水平。
對血清蛋白的調切作用
給慢性氣管炎病人每日口服β-丁香烯30mg(A組)、牡荊葉揮髮油低沸點部分30mg(B組)、牡荊葉揮髮油50mg(北方組和南方組),連續20d。結果A組γ-球蛋白明顯回升;B組血清清蛋白回升,α2-球蛋白回降;北方組除β球蛋白外,其他蛋白成分,偏低者回升,偏高者回降,但均不顯着;南方組清蛋白回升,β-和γ-球蛋白回降,α1-和α2-球蛋白下降。表明牡荊葉揮髮油能使清蛋白回升,對γ-、β-和α-球蛋白有雙向調節作用,表明有促進清蛋白合成和調節免疫球蛋白作用。
鎮靜催眠作用
小鼠灌服牡荊葉油30min後能顯着延長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鈉40mg/kg所致催眠作用時間,也能增加腹腔注射閾下劑量(30mg/kg)引起催眠小鼠只數,表明有一定鎮靜催眠作用。
抗菌作用
牡荊莖葉水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炭疽桿菌有顯着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乙型鏈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肝菌和痢疾桿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其他作用
牡荊葉油對離體豚鼠迴腸有顯顯的抗組胺作用。牡荊葉油乳劑1/8LD50灌胃可使幼鼠胸腺明顯萎縮,表明可能有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
毒性
- ①急性毒性試驗:牡荊葉揮髮油小鼠灌胃的LD50為 7.40g/kg或8.68g/kg;牡荊葉揮髮油乳劑小鼠灌胃的LD50為5.20g/kg,腹腔注射為0.34g/kg。
- ②亞急性毒性試驗:小鼠口服牡荊葉揮髮油1/10和1/20LD50,連續14d,全部存活,體重及主要器官的形態和組織學檢查均未見異常。
毒性
牡荊葉油灌服,對小鼠的LD50分別為8.68±0.41ml/kg及9.6ml/kg。
鑑別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g,用石油醚脫脂,濾過,殘渣加乙醇10ml,浸泡過夜,濾過。濾液濃縮至1ml。於2支試管中各加濃縮液2滴,再分別加入鹽酸-鎂粉、鹽酸-鋅粉試劑,依次顯現橙黃色和櫻紅色。(檢查黃酮)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解表化濕,祛痰平喘;解毒。主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濕瀉痢;腳氣腫脹;風疹瘙癢;腳癬;乳癰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者可愛和至30-60g;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 1.《名醫別錄》:主久痢,霍亂轉筋,血淋,下部瘡,腳氣腫滿。
- 2.《福建中草藥》:祛風解表,調氣和胃。[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