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論
《物性論》,古羅馬哲學長詩。盧克萊修著。約成書於凱撒征戰高盧時期,據說西塞羅校訂過。湮沒千餘年,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文主義者波吉奧於1473年整理出版。中譯本31.5萬字,三聯書店1958年第1版,商務印書館1981年第2版,方書春譯。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詩的語言闡發了自德謨克利特經伊壁鳩魯以來的原子論和無神論並使它們系統化。共有6卷,7 000多行。第1卷批駁宗教和神創論,敘述了原子和虛空。認為物質永恆,宇宙無限;整個自然界是由原子(他稱為種子、本原或原初物等)和虛空所構成;宗教產生的根源是愚昧和無知,神的形象是人們幻想的產物。第2卷闡述原子運動的規律性。有3種形式,自身重量所產生的垂直向下的直線運動;與別的原子的碰撞運動;在極不確定的時間和地點原子產生的自由偏斜運動。這指出了偶然性的存在,摒棄了神靈干預一切的思想。第3卷駁斥靈魂不死和靈魂輪迴說,宣揚無神論。認為靈魂是生命的本原,精神是意識的理智,都是由極精細的原子組成的。第4卷闡述感覺主義的認識論,主張唯物主義的「影像說」。認為感覺是事物流溢出來的影像作用於人的感官的結果,是一切認識的基礎和來源,強調理性的正確性依賴於感覺。第5卷描述了宇宙、生物和社會的形成過程,探討了人類起源和社會發展的圖景,表現出了進化論的思想。認為社會的發展在於理性的進步,人類的墮落在於黃金的發現。第6卷分析了當時的各門學科。用原子論說明當時由於無知而被宗教迷信藉以利用的各種自然現象,顯示了原子論的巨大理論威力,生活的意義就在於愛護和認識那唯一的神——自然規律。
本書有許多合理的有價值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猜測,它成為後來文藝復興時期啟蒙學者反宗教的有力思想武器,對唯物主義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盧克萊修(Lucretius Carus 約前99—前55),古羅馬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和伊壁鳩魯主義代表。其生平事跡不詳。
工具書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考使用。根據工具書的基本性質和使用功能,可以劃分為檢索性工具書[1]和參考性工具書[2](美國工具書專家蓋茨稱其為控制-檢索型工具書和資料型工具書,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還可以根據語種、學科內容、規模大小等標準進行劃分。
視頻
物性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檢索工具書可以用哪些 ,搜狐,2019-12-20
- ↑ 參考工具書,道客巴巴,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