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維夫
特拉維夫-雅法(希伯來語: תֵּל־אָבִיב-יָפוֹ,阿拉伯語:تَلْ أَبِيبْ يَافَا,英語:Tel Aviv-Yafo ),通常簡稱為特拉維夫,或譯台拉維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人口38.25萬,主要為猶太人,阿拉伯人約占總人口的4%。
特拉維夫 | |
---|---|
特拉維夫濱臨東地中海,市區面積51.76平方千米;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城市群(Gush Dan)有巴特亞姆、霍隆、拉馬特甘、佩塔提克瓦、里雄萊錫安、拉馬特沙龍、赫茲利亞等城市。2005年統計,有人口304萬,是以色列最大的都會區,是該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帶,也是以色列的經濟樞紐。特拉維夫被認為已出現了成為世界級城市的趨勢,並被列為中東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大城市。
特拉維夫市最初創建於1909年,是由一批猶太移民為逃避鄰近古老的港口城市雅法(希伯來語:יפו,Yafo;阿拉伯語:يافا,Yafa)昂貴的房價而興建,逐漸地,特拉維夫的發展超過了以阿拉伯裔為主的雅法。在以色列建國兩年以後的1950年,特拉維夫和雅法兩市合併成立特拉維夫-雅法市。今天,特拉維夫被認為是以色列最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以及所謂「硅溪」(希伯來語: וואדי הסיליקון;英語:Silicon Wadi)地區的心臟。該市具有活躍、摩登、世界主義的特徵,被公認是以色列的文化之都。2003年7月,該市以包豪斯建築鑄成的特拉維夫白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1]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47名。 [2]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特拉維夫-雅法 | 外文名稱 | Tel Aviv-Yafo |
所屬地區 | 以色列 | 電話區號 | +972 |
郵政區碼 | 332 | 地理位置 | 以色列西部 |
面 積 | 51.76平方千米 | 人 口 | 38.25萬 |
方 言 | 希伯來語、阿拉伯語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
機 場 | 本-古里安國際機場 | 火車站 | 特拉維夫中央火車站 |
創建時間 | 1909年 |
名稱由來
特拉維夫在希伯來語中的含義是春天(aviv)的小丘(tel)。那鴻·索科洛夫在將西奧多·赫茨爾的著作《新故土》(德語:Altneuland)書名翻譯成希伯來語時,特意使用「特拉維夫」這個名稱,認為「春天」是萬物復甦的象徵,隱喻古代的以色列,國家有復國的希望;而「小丘」在希伯來語中有一個不常用的含義,在考古學中表示「堆積的廢墟」,因此是古代以色列國毀滅的象徵。索科洛夫採用的這個名稱取自《舊約·以西結書》的3章15節。 1909年,特拉維夫進行首次大規模住宅區的建設時,這一地區被取名為Ahuzat Bayit。是年底,Menachem Sheinkin提議將新社區正式命名為Tel Aviv,且得到多數市民代表的支持。
雅法名稱的原意是美麗,可能得名於它的創建者——挪亞的兒子雅弗。在約拿書中提到先知約拿不願遵從神旨拯救敵國,從這個港口城市搭船逃往相反的方向。在埃及發現的古代收稅記錄中也提到了該市的名稱。
歷史
雅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已經有至少4000年的歷史。在19世紀,雅法的人口從1806年的2500人增長到1886年的17000人。城內已經無法容納新增加的人口,於是在1870年代拆除了城牆,在城外興建規模更大的新市區。
特拉維夫的發展始於19世紀80年代,最初僅僅是雅法城外的一個猶太居民區。當時,一批猶太裔人士不願居住雅法市內昂貴的阿拉伯社區,而在雅法的北郊,特拉維夫南部的Neve Shalom和Neve Tzedek興建住宅。1908年,Ahuzat Bayit(אחוזת בית)住宅營造協會在雅法北面購買土地。1909年4月11日,建造新城的工程正式開始。1910年,正式確定新城的名稱為「特拉維夫」。特拉維夫在初建時僅僅被確定為雅法的一個郊區或臥城,在雅法上班的工人居住區。創建者們受到當代歐洲花園城市運動的影響,設計了寬闊的林蔭大道。
1914年,由於奧斯曼帝國政府驅逐特拉維夫的人口,該市的發展被中斷。不過,在1917年英國人占領巴勒斯坦以後,猶太人又回到特拉維夫,重新發展。在英國託管時期,巴勒斯坦各地,猶太裔與阿拉伯裔之間的政治摩擦日漸增加。在1921年5月的雅法騷亂中,有數十名猶太裔人士被阿拉伯裔暴民殺死。此後不久,雅法的數千名猶太人搬遷到北面的特拉維夫,形成了新的中央商務區。該市的城市發展規劃,是基於主幹道的框架結構,在1925年由Patrick Geddes設計,並被市議會和市長梅爾·迪森高夫所採納 。此後,由於特拉維夫毗鄰雅法港,並且作為第一座猶太人城市,陸續來到以色列的大量新移民源源不斷地湧入,促進了特拉維夫的迅速發展,使之逐漸成為以色列的經濟與文化的中心,此一地位一直保持至今。由於1936-1939年的阿拉伯裔暴動,1938年在特拉維夫興建了港口。這時,特拉維夫的規模已經超過了雅法。
根據1947年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一個猶太裔國家和一個阿拉伯裔國家。擁有23萬人口的特拉維夫成為猶太國的一部分,而擁有10萬人口的雅法(其中有3萬猶太裔)被劃為阿拉伯裔國家的一塊飛地。這一計劃遭到阿拉伯人的抵制,於是暴力活動迅速升級,1948年4月,猶太裔開始了對雅法的進攻,許多阿拉伯裔通過海路逃離雅法,到5月14日雅法被攻陷時,該城的7萬名阿拉伯裔居民中只有4100人還留在那裡。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家在特拉維夫宣布獨立。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阿拉伯人封鎖耶路撒冷長達8個月之久(1948年5月-12月),因此特拉維夫隨即充當了以色列的臨時首都。當1949年12月宣布耶路撒冷為首都時,由於國際上對於耶路撒冷的地位有所爭議,大部分大使館尚留在特拉維夫。1980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478號決議以後,已經遷往耶路撒冷的大使館又紛紛遷回特拉維夫 ,除了巴拉圭和玻利維亞以外,所有駐以色列的大使館都設在特拉維夫或其周邊地區。
1949年4月,特拉維夫和雅法合併,成立特拉維夫-雅法市,周邊一些在戰爭中人口減少的村莊也被併入該市。這時,特拉維夫的面積擴展到42平方千米(16.2平方英里)。二十世紀的特拉維夫可謂是暴力攻擊和恐怖活動的犧牲品,它已經數次成為巴勒斯坦好戰團體的攻擊目標。1994年10月19日,一枚自殺炸彈在5路公共汽車上爆炸,兇手本人和另外25名市民喪生。1996年3月4日普珥節休假期間,另一枚自殺炸彈在一台自動取款機附近爆炸,18名市民喪生。2001年6月1日,第二次大起義期間,一枚自殺炸彈在一個迪斯科舞廳爆炸,32人喪生,100多人受傷。2002年1月25日,又有20人在舊中央巴士總站附近的自殺襲擊中喪生。2003年1月5日,同時發生兩場襲擊,23人喪生。2006年4月17日,在舊中央巴士站附近再次發生自殺襲擊,造成10人喪生,12人受傷。在這些自殺襲擊中,許多受害者是外籍勞工。
地理
以特拉維夫為中心,沿着地中海海岸線伸展的城市群被稱為集群城市(Gush Dan),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古代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但支派的屬地,Gush是「集群」的意思。Gush Dan包括但地區的特拉維夫-雅法,以及里雄萊錫安、拉馬特甘、巴特亞姆等周邊許多獨立的衛星城市和沙侖的赫茲利亞、拉馬特-沙龍,總人口約310萬,是以色列最大最繁榮的城市群,也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地形與氣候
特拉維夫的地理坐標是32°5′N 34°48′E,位於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平原,歷史上就是聯繫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的陸橋。從雅法向北,特拉維夫的地貌立即變化為大片的沙丘,因而土壤肥力較差。特拉維夫地處平原,地勢總體平坦,沒有明顯的地形起伏。因此,這裡最顯著的地理特徵就是地中海海岸線和雅孔河口的斷崖。在現代,由於特拉維夫和但都市群的擴張,特拉維夫與雅法之間,以及與周邊城市之間已經不存在明顯的邊界。從特拉維夫向東南方60公里就是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向北90公里就是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
特拉維夫的的氣候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類型。特拉維夫是以色列濕度較高的城市,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降雨較多,而夏季降雨很少。冬季氣溫很少降到5 °C以下,通常介於10°到15 °C之間,而夏季平均氣溫為26 °C,不過在酷暑期白天氣溫可能達到35 °C。年平均降雨量為530毫米(20.9英寸)。 特拉維夫平均每年有超過300個晴天。春秋兩季為時短暫,氣候的變化相當迅速。許多人認為特拉維夫最好的時期是在4月,那時陽光明媚,溫度適宜,濕度較低,百花開放。
分區
在特拉維夫這座城市短暫的歷史中,自然形成了許多的區。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雅法,是一個古代港口城市,特拉維夫也是淵源於雅法。傳統上,阿拉伯人在雅法區人種中占有較大的比例,但是進來的士紳化已經使該區轉變為一個雅皮士聚居的地區。類似的進程也發生在附近雅法城外原來的一個猶太人社區Neve Tzedek,以及市中心以北的社區Ramat Aviv,主要由豪華公寓構成,經歷大擴張,並且開始計劃開發海濱地區即將關閉的 Sde Dov 機場的土地。
人口結構
根據2006年6月的以色列中央統計局(CBS)資料,在面積50平方公里的特拉維夫市範圍內,人口有382,500人(2006年6月末),人口密度為7445人/平方千米,人口年增長率為0.9%。人口中猶太裔占91.8%,阿拉伯裔(包括穆斯林和基督徒)占4.2%,其他(非阿拉伯裔基督徒及未分類)占4.0%特拉維夫的猶太裔中又包括許多類型,主要有來自於東歐的阿什肯納齊猶太人,和來自於中東的瑟法地猶太人。該市還有規模很大的埃塞俄比亞猶太裔社區。
整個特拉維夫都市區人口約為310萬人 。
據估計,大約有50,000未註冊的外籍勞工生活在特拉維夫。
宗教
雖然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宗教中心,而特拉維夫則是一個民風開放的沿海城市(所謂「祈禱在耶路撒冷,遊樂在特拉維夫」),不過,在特拉維夫仍然有大約500座猶太會堂,其中大約350座正在使用。在特拉維夫,特別是在雅法,擁有相當多的穆斯林人口和許多清真寺。此外,由於在特拉維夫及附近地區有許多大使館和外交人員,以及雅法有阿拉伯裔基督徒,市內和周圍也有許多基督教堂。
文化
建築
現代的特拉維夫以兩種建築風格聞名於世。其中最具國際知名度的特拉維夫白城,擁有大約2500座包豪斯學派或國際風格建築,形成大片白色外牆的景觀,已經在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這些建築主要建於1930年代到1950年代,是歐洲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到達的最遠地點,由許多在前納粹時期的德國德紹巴豪斯學校接受教育的猶太建築師所設計。特拉維夫是世界上這類建築最集中的城市 同時,該市採用了花園城市的城市規劃,設計了許多寬闊的林蔭大道,與這種建築風格相當和諧。
由於特拉維夫的地價高得如同天文數字,同時許多在1960年代建造的劣質建築物已經變成危房,需要加以重建,又要應付大批湧入以色列的移民的需要,於是,近來,特拉維夫又成為一個現代摩天大樓的集中地。該市具有國際意義的摩天樓有沙龍梅爾塔樓、阿茲里利中心和YOO 塔樓。
藝術與戲劇
許多人認為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文化首都。特拉維夫擁有許多文化中心。特拉維夫歌劇院,普拉西多·多明戈自1962年到1965年曾在此擔任男高音。特拉維夫弗來德里克·曼恩禮堂是一個擁有3,000 座位的現代化音樂廳,也是以色列愛樂樂團所在地。以色列的國家劇院哈比瑪劇院(希伯來文意為「舞台」)代表着以色列戲劇的最高水平,此外,特拉維夫市立的卡美爾劇院、雅法的Gesher 劇院和Beit Lessin劇院也很受歡迎。Tzavta、Tmuna等小劇院主要上演音樂劇和邊緣作品。在雅法,小徑劇院(Simta)和創造劇院(Notzar)也專門上演邊緣作品。
相關資料
特拉維夫-雅法 (Tel Aviv-Jaffa、Tel-Aviv-Yafo)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的全稱其實是特拉維夫-雅法,它是兩個相鄰的城市合併而成的。特拉維夫在希伯來文中是「山丘上的春天」的意思,而雅法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解釋。猶太傳統認為,在毀滅萬物的大洪水消退後,倖免於難的挪亞的兒子雅弗建立了這一城市,人們因故以他的名字將該城命名為"雅弗",後來讀音慢慢演變成雅法。還有人認為,「雅法」是希伯來語「美麗」一詞的諧音,因為這裡風景絕佳,秀麗如畫。也有人認為,「雅法」的意思是「閃着白色光輝之地」,系指它近處白堊紀的斷崖上閃耀的光輝。
在特拉維夫南邊,有一座古老的小城,那就是雅法。雅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也是最早的城市之一,公元前5000年這裡就有人類居住,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成為地中海岸的著名港口。雅法第一次有文字記載是在公元前15世紀古埃及法老吐特摩西斯三世統治時期,在後來的《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中均多次被提及。
在雅法天然港的上面,有一座37米高的山丘,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出公元前18世紀-16世紀人類居住的遺蹟。後來,以色列在這一遺址上建起一個別致的小型展覽館,詳細地向人們介紹有關雅法的歷史和傳說。
地名由來
由於人口不斷增多,雅法城裡變得越來越擁擠,1909年,來自俄國的一群猶太移民決定離開城區嘈雜和骯髒的環境,在市郊建立一個叫艾布扎特·巴伊特的定居點。1910年,該定居點改名為特拉維夫,突飛猛進地迅速發展起來,不久便喧賓奪主,地位和影響很快超過了雅法老城。 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的分治決議,建議雅法(當時人口為10萬,包括3萬猶太人)歸阿拉伯人所有;特拉維夫(當時人口23萬)歸猶太人所有。1948年,以色列軍隊占領了雅法,城中的阿拉伯人紛紛逃亡。1950年,特拉維夫將雅法老城兼併,取名為「特拉維夫-雅法」,並延用至今。
相關城市
從一個角度看,特拉維夫只有百年左右的歷史,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已經存在了至少1500年。在20世紀初,這裡還一過是古城雅法附近的一片花園式郊區。
這種奇異的組合為特拉維夫帶來了鮑豪斯學派的新穎的建築風格,熱愛音樂的傳統——城裡有多家管弦樂園,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以色列愛樂交響樂團,以及對藝術的鐘愛——城裡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和畫廊,大街小巷處處可見戶外雕塑。城中的眾多劇院和會堂每天都會上演舞蹈、戲劇和音樂會,從古典作品到當代流行,一應俱全。特拉維夫有許多家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貝斯·哈特福索斯猶太人流亡博物館,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埃雷茲·以色列博物館,後者還包括菲利斯汀古鎮的幾處考古挖掘地。
相關視頻
1、特拉維夫-想象之外的以色列
2、行走以色列探秘以色列城市——不夜城特拉維夫
參考來源
- ↑ 以色列,中國領事服務,2019年11月
- ↑ 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揭曉,全球城市實驗室,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