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品
特殊品是中国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特殊品是指那些具有独特的品质特色或拥有著名商标的产品,是消费者能识别哪些牌子的商品物美价廉,哪些牌子的商品质次价高,而且许多消费者习惯上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购买的消费品。消费者在购买前对要物色的特殊品的特点、品牌等均有充分认识,这一点同便利品相似。但是,消费者只愿购买特定品牌的某种商品,而不愿购买其他品牌的某种特殊品,这又与便利品不同。
特殊品、便利品、选购品和非渴求品的比较
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消费品可以分为特殊品、便利品、选购品和非渴求品四类,具体解释如下:
1、殊品指具有特定品牌或独具特色的商品,或对消费者具有特殊意义、特别价值的商品,如具有收藏价值的收藏品以及结婚戒指等。
2、选购品指挑选性强在质量、价格、款式等方面差异性大需要反复比较和挑选才能决定购买的物品如家具、时装、鞋帽等。
3、便利品指消费者要经常购买、反复购买、即时购买、就近购买、惯性购买,且购买时不用花时间比较和选择的商品。特
4、非渴求品指消费者不熟悉,或虽然熟悉,但不感兴趣,不主动寻求购买的商品。如环保产品、人寿保险以及专业性很强的书籍等。
术语解释
质次价高的商品是指被指定的经营者所销售的商品属于不合格商品,或者质量与价格明显不符的合格商品,即商品虽然合格,但其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商品的通常市场价格,而同类商品的通常市场价格是指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同期市场同类商品的中等市场价格。
消费品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也可以称作“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按满足人们需要层次分,有生存资料(如衣、食、住、用方面的基本消费品)、发展资料(如用于发展体力、智力的体育、文化用品等)、享受资料(如高级营养品、华丽服饰、艺术珍藏品等)。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
- ↑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