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獾
狗獾 |
原圖鏈接]] |
中文學名: 狗獾 |
狗獾[1](學名:Meles meles)是鼬科、狗獾屬的動物。狗獾在鼬科中體形較大,肥壯,頸部粗短,四肢短健,尾短,體背褐色與白色或乳黃色混雜,四肢內側黑棕色或淡棕色。
狗獾一般在春、秋兩季活動,性情兇猛,冬眠,挖洞而居,雜食性,每年繁殖一次,每胎2-5仔,棲息環境比較廣泛,如森林、灌叢、田野、湖泊等各種生境,分布於亞歐大陸大多數地區。
狗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目錄
外形特徵
狗獾在鼬科中是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重約5-10kg,大者達15kg,體長在500-700mm之間,體形肥壯,吻鼻長,鼻端粗鈍,具軟骨質的鼻墊,鼻墊與上唇之間被毛,耳殼短圓,眼小。頸部粗短,四肢短健,前後足的趾均具粗而長的黑棕色爪,前足的爪比後足的爪長,尾短。肛門附近具腺囊,能分泌臭液。
狗獾體背褐色與白色或乳黃色混雜,從頭頂至尾部遍被以粗硬的針毛,背部針毛基部3/4為灰白色或白色,中段為黑褐色或淡黑褐色,毛尖白色或乳黃色。體側針毛黑褐色部分顯然減少,而白色或乳黃色毛尖逐漸增多,有的個體針毛黑褐色逐漸消失,幾乎呈現乳白色。 絨毛白色或灰白色。頭部針毛較短,約為體背針毛長度的1/4。在顏面兩側從口角經耳基到頭後各有一條白色或乳黃色縱紋,中間一條從吻部到額部,在3條縱紋中有2條黑褐色縱紋相間,從吻部兩側向後延伸,穿過眼部到頭後與頸背部深色區相連。耳背及後緣黑褐色,耳上緣白色或乳黃色,耳內緣乳黃色。從下頜直至尾基及四肢內側黑棕色或淡棕色。尾背與體背同色,但白色或乳黃色毛尖略有增加。
狗獾頭骨顱形窄長而高。矢狀嵴發達,前端在額骨接縫處分叉向兩側延伸。人字嵴顯著,與矢狀嵴的匯合處超出枕大孔的位置。眶後突與上頜臼齒的後緣在同一水平,顴弓粗壯,齶骨向後延伸到關節窩水平之前,翼骨鈎狀突呈一細棒狀超過關節窩幾乎與聽泡相連。聽泡扁平呈三角形,聽道短。 下頷骨底緣較平直,關節窩與齒列幾乎在同一直線。
狗獾的齒式=34。上門齒略呈弧狀排列,犬齒圓錐狀,前臼齒3枚,裂齒呈三角形,後內緣中央有一個低的齒尖,內側頂端有2個小齒尖。第一臼齒寬大呈矩形,外緣短於內緣,外側有發達的前尖和後尖,內側有一個後小突,組成齒的後外角,中央由3個小齒尖構成一縱走的低嵴,內緣與低嵴間為一深槽。下頜犬齒長而向外斜,齒冠向後彎曲,裂齒長度超過寬度的三倍,有發達的下原尖、下前尖和下後尖,但其中下後尖不與下原尖在同一線上,而位於後內側,後緣凹陷如盆狀,邊緣由2個外尖和3個內尖構成,第二臼齒較小,圓形。
狗獾和豬獾的區別
狗獾與豬獾二者相似而略有不同。狗獾像小狗而比小狗更肥,而豬獾的鼻墊與上唇間裸露,吻鼻部狹長而圓,酷似豬鼻。狗獾四條腿比豬獾高,頭部比豬獾頭部窄些,犬齒比豬獾長,腳爪比豬獾的更緊湊,沒有豬獾那麼扁平,更像狗爪,指甲沒有豬獾的彎長[2]。
生活習性
狗獾活動以春、秋兩季最盛,一般以夜間8-9時後開始,至拂曉4時左右回洞。出洞時頭慢慢試伸出洞,四方窺視,若無音跡,則緩緩而出,在田野中行走甚速,它在回洞之際,行走較慢,進洞前,先在洞口略為憩息,並使頭爪清潔後方入洞。在出洞後,若發現音跡,就暫不回原洞,而搬至臨時洞穴居住。活動範圍小而固定,約4-6里左右,往返都沿一定路徑。
狗獾有冬眠習性,挖洞而居,洞道長達幾米至十餘米不等,其間支道縱橫。冬洞複雜,是多年居住的洞穴,每年整修挖掘而成,有2-3個進出口,內有主道、側道及盲端,主道四壁光滑整齊,無雜物及糞便,末端以乾草、樹枝、樹葉築窩。春、秋季節在農田附近的土崗和灌叢處築臨時洞穴,白天入洞休息,夜間出來尋食,這類洞穴短而直,洞道粗糙,窩小,草墊薄,僅一個出口。窩距洞口約3-5m,直徑為40-60cm,有狗獾居住的洞穴,洞口光滑,泥土疏鬆,其上留有足跡,鬆土延伸遠達20m左右,在鬆土盡端的兩側有卵圓形糞坑。
狗獾性情兇猛,但不主動攻擊家畜和人,當被人或獵犬緊逼時,常發出短促的「哺、哺」聲,同時能挺起前半身以銳利的爪和犬齒回擊。
狗獾雜食性,以植物的根、莖、果實和蛙、蚯蚓、小魚、沙蜥、昆蟲(幼蟲及蛹)和小型哺乳類等為食,在草原地帶喜食狼吃剩的食物,在作物播種期和成熟期為害剛播下的種子和即將成熟的玉米、花生、馬鈴薯、白薯、豆類及瓜類等[3]。
== 棲身環境 --
狗獾棲息於森林中或山坡灌叢、田野、墳地、沙丘草叢及湖泊、河溪旁邊等各種生境中。
繁殖方式
狗獾每年繁殖一次,9-10月雌雄互相追逐,進行交配,次年4-5月間產仔,每胎2-5仔,幼仔一個月後睜眼,6-7月份幼獸跟隨母獸活動和覓食,秋季仔獾離開母獸營獨立生活,三年後性成熟。雌獸乳頭3對,前一對接近胸部,每對乳頭相距75mm,內充滿乳汁。幼獸除頭部白色外,周身均被灰白色絨毛,而背部及四肢稍黑,常發出「嘰、嘰"的叫聲[4]。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奧地利、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1 | 狗獾克利特島亞種 | Meles meles arcalus | Miller, 1907 |
2 | 狗獾伊朗亞種 | Meles meles canescens | Blanford, 1875 |
3 | 狗獾高加索亞種 | Meles meles heptneri | Ognev, 1931 |
4 | 狗獾西班牙亞種 | Meles meles marianensis | Graells, 1897 |
5 | 狗獾指名亞種 | Meles meles meles | Linnaeus,1758 |
6 | 狗獾挪威亞種 | Meles meles milleri | Baryshnikov, Puzachenko and Abramov, 2003 |
7 | 狗獾羅得島亞種 | Meles meles rhodius | Festa, 1914 |
8 | 狗獾費爾干納亞種 | Meles meles severzovi | Heptner, 1940 |
9 | 狗獾西藏亞種 | Meles meles leucurus | Hodgson,1847 |
10 | 狗獾東北亞種 | Meles meles amurensis | Schrenk,1858 |
11 | 狗獾北方亞種 | Meles meles leptorynchus | Milne-Edwards, 1867 |
12 | 狗獾北疆亞種 | Meles meles tianschanensis | Hoyningen-Huene,1910 |
13 | 狗獾華南亞種 | Meles meles chinensis | Gray,1868 |
14 | 狗獾南疆亞種 | Meles meles blanfordi | Matschie,1907 |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該種在俄羅斯很常見、1999年記錄有30000個體。2006年調查顯示,歐洲的該種種群密度與前幾十年相比有所增加,在芬蘭分布在北部邊界附近,密度較低,約為2-2.5隻/10 km²。其總體數量趨於穩定。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5]。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視頻
狗獾盯上狐狸一家,下一秒腸子都悔青了,狐狸:見你一次揍你一次
參考資料
- ↑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帥男組合SHINee出道(附圖),新浪網,2017-12-19
- ↑ 狗獾和豬獾的區別 ,農業常識 - 黔農網,2017-05-01
- ↑ 狗獾生活習性 ,特種養殖 - 黔農網,2016-09-11
- ↑ 狗獾的繁殖,特種養殖 - 黔農網,2016-09-11
- ↑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黨政機關,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