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独树镇

独树镇位于南阳盆地东北边缘,伏牛山南麓,距方城县16公里。镇域面积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万亩,辖44个行政村,10万口人。邮政编码为473215。人口密度为348人/km²。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独树镇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竹园村、平原村、招东村等

电话区号:0377

面积:230平方公里

机场:南阳机场

外文名称:Dushu Town

所属地区:中国中原

政府驻地:独树镇

地理位置:方城县北

人口:10万

火车站:南阳火车站

概况

独树镇位于方城县东北部。面积230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辖竹园、平原、招东、招西、常庄、康庄、朱沟、张寨、栗园、姚庄、板井、周庄、吴井、马庵、孙洼、韩庄、独东、三里堡、独西、独北、陈庄、李洼、张庄、杏园、白石咀、马岗、中信庄、王岗、代岗、烟庄、刘营、棠树杨、牛角里、焦庄、辛庄、唐庄、稻谷田、小街、砚山铺、金银店、前庄、马库庄、石相里、黄庄4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独东村。郑(州)南(阳)公路、豫01线、许平南高速公路及地方铁路过境。[1]

沿革

1972年建独树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由独树乡析建独树镇。1997年,独树镇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吴井、三里堡、李洼、张庄、东大队、西大队、北大队、大韩庄、马庵、小街10个行政村;独树乡面积197平方千米,人口5.5万,辖南竹园、平原、东村、西村、康庄、常庄、朱沟、张寨、扳井、陈庄、姚庄、栗园、周庄、马岗、孙洼、牛角里、棠树杨、焦庄、稻谷田、唐店、辛庄、石相里、黄庄、砚山铺、金银店、前庄、马库庄、杏园、白石咀、中信庄、刘营、东王岗、戴岗、烟庄34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独树乡,并入独树镇。

简介

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地处南阳盆地东北边缘,位于北纬33.2度、东径112.3度,北倚伏牛山脉,南望桐柏山

脉,扼守中原进入豫西南、鄂西北的交通要塞,省豫01线、许平南高速公路横贯全境18.6公里。北距郑州新郑机场180公里,南距南阳机场60公里,素有南阳“东北门户”之称。辖区南接古庄店乡,北邻拐河镇,西与杨集乡相接,东南与杨楼乡相邻,东北部与平顶山叶县保安镇接壤。

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易开采,已探明的有:滑石萤石砚石钾石硅石大理石等,其中滑石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萤石、砚石储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用砚石精雕细刻成的黄石砚被誉为“石中精品”。 全镇参与滑石粉开采、运输、加工的厂矿企业80多家,年产滑石粉40多万吨,是全国最大滑石粉生产基础。同时也带动了塑编、运输、加工、水泥、家俱等行业迅猛发展,各类企业总量达300多家。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的银丰林牧综合开发公司,带动了全镇畜牧养殖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投资600多万元和400多万元兴建的清源加油站及独树加油站是独树招商引资的新成果。

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小辣椒、瓜菜为主,油料作物以芝麻、花生、油菜为主,食用菌生产以香菇、木耳为主,畜禽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主,林果业以油桃、黑李、大枣为主,已形成烟、椒、菌、牧、果五大主导产业。5000亩小杂果、1.2万亩烟叶、3.5万亩小辣椒成为了支撑独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2]

行政区划

独树镇代码:411322101。2006年,辖44个村委会:竹园村、平原村、招东村、招西村、常庄村、康庄村、朱沟村、张寨村、栗园村、姚庄村、板井村、周庄村、吴井村、马庵村、孙洼村、韩庄村、独东村、三里堡村、独西村、独北村、陈庄村、李洼村、张庄村、杏园村、白石咀村、马岗村、中信庄村、王岗村、代岗村、烟庄村、刘营村、棠树杨村、牛角里村、焦庄村、辛庄村、唐庄村、稻谷田村、小街村、砚山铺村、金银店村、前庄村、马库庄村、石相里村、黄庄村。

道路交通

境内主要有省道豫01线、许平南高速公路横穿全境18.3公里,新修硬化独顶公路、独拐公路、方独公路等6条柏油道路,油路通车里程达到85.5公里,全镇所有镇村道路全部实现砂石化,形成南北贯通、东北相连的镇内交通网络。开通有方城——独树、独树——黄石山游览区、独树——杨集——方城三条公交线路,具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以北部岗丘山区为主,品种多、数量大、埋藏浅、易开采,已经地质部门探明的有:滑石、萤石、砚石、钾长石、硅石、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金红石和金、银、铁等,其中滑石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居全国前列,萤石、砚石探明储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铁矿石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

小城镇建设

近年来,累计投资3400多万元硬化建设并绿化美化镇区人民路、金水大道、建设路、滨河路等九条街道,五纬四经九条街道构成占地总面积达4.6平方公里的镇区框架结构。镇区内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省级甲等卫生院一所,三所小学、二所初中、一所高中。电话装机3000多部,有线电视网覆盖全镇,各类餐饮网点、宾馆20余家,电力、通信、排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镇区内常住人口达2.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5%,各类工商户达2400户以上,年商品交易额达数亿元。

农业主导产业

种植业以烟叶、小辣椒、花生为主,林果业以优质油桃、日本甜柿、木瓜、银杏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黄牛、奶牛、羊、鸡为主。全镇种植小辣椒40000亩,年产干椒9000吨,建成小辣椒购销市场3个,年购销量超过1万吨。种植各类林果20000亩,烟叶6000亩,优质牧草3000亩,花生8000亩,猪、牛、羊存栏75万头,禽类200万羽。烟、椒、果、牧为主的四大优势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传统手工业

传统的手工业主要有以砚石为主要原料的砚雕工艺品及手工梳篦产品。其中砚雕品龙凤自动斟酒壶工艺令人赞叹、美轮美奂,产品远销港台及东南工业亚。以招扶岗为主心的梳篦加工作坊100多家,年产梳篦200多万把,产值100多万元,催生农民经纪人30多位。

历史与建制沿革

独树镇历史渊源久长,很早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1976年在独树北2公里张庄、翟庄之间发现的新时器时代遗址,经考证为仰韶文化早期遗迹,说明当时这里的人类活动已相当繁盛。独树自古为南北通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文王为了与中原诸侯争锋,在方城山(今独树镇大关口黄家门)一带以山筑塞,修筑长城,作为进退之据。《淮南子·坠形篇》把大关口与太汾、居庸等关口并列,合称“天下九塞”,现残存南北两条土城墙,高1.5—3米,旗杆山、擂鼓台等地名流传久远,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春秋时期,独树已成为商品集散地。汉代中叶,独树称为龙泉店,时人开始开采和制作黄石砚、石猴等工艺品。明朝正统四年设诸阳驿,独树正值驿道上,称为龙泉店铺,后称龙泉镇。明嘉靖三十二年,洪水淹没冲毁龙泉古镇,仅龙泉寺前一老槐树得以幸存,后人因此易名为独树。清咸丰九年修建龙泉铺寨,现仍存东寨门及上方石刻“旭映”二字。 1943年,豫陕鄂解放区第七地委、七专员署、七军分区成立,1948年迁往独树,当时独树属鲁南县。1950年成立独树区,1958年5月,成立独树革命委员会,1971年9月建立独树人民公社党委,1978年改独树人民公社为独树乡政府,1980年废除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1986年4月独树撤乡设镇。1990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9年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百家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2009年被南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五星级”小城镇。全镇有辖44个行政村,265个自然村,总人口74950人,有汉、回、蒙古族、傣族等4个民族,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

经济发展

200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9亿元,完成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414万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2万元。

1、农业特色产业 农业特色产业主要以烟、椒、果、牧为主,全镇烟叶面积6000亩,小辣椒面积40000亩,以优质油桃、大白桃为主的林果面积18000亩。以栗园、张寨、扳井、招扶岗东村、招抚岗西村、竹园等畜牧养殖强村为重点,全镇共有各类专业养殖场(养殖户)243家,年饲养畜禽100万头(只)以上,其中禽类93万只,山绵羊6.3万只,生猪7.5万头,牛1.2万头,实现年产值9000多万元。

2、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以滑石、萤石、钾长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化工机械、运输、餐饮及物资流通为主,2004年,全镇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个数达到2850家,从业人员14488人,实现总产值6.5亿元,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利税总额达到5710万元,实现入库税金460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7%,增加值1.68亿元,利润5235万元,入库税金423万元。全镇共有限额以上企业6个,年实现产值13670万元,增加值达到4163万元,入库税金164万元。

3、城镇建设 独树镇镇区面积2.58平方公里,共有五纬四径九条街道,分为工业、商贸、行政、文化、三产、生活六大小区,镇区常住人口2.4万人,各类商户2400家,年商品交易额3亿元左右。镇区建有代表独树历史渊源的镇标一座,安装有现代文明城镇风貌的高杆吊灯1个,栽植塔松、剑麻、红叶李、女贞等风景树1万株,培植草坪绿地8000平方米,电力、通信、邮政、排水等配套建设齐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镇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制经济主要以滑石开采加工企业为主,带动了塑编、运输、农机、农膜、化工、建材、家俱和农牧开发的快速发展,全镇各类企业达300余家,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清源石化、中石化加油站和银丰林牧综合开发公司、栗园奶牛养殖合作社。止2003年底,全镇非公有制经济个数达2695家,从业人员1.2万人,实现年产值4.42亿元。

自然环境

独树总面积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万亩。兼有山区、丘陵和平原三种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山区和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为丘陵地区,各占辖区总面积的1/3左右。境内山脉属伏牛山系,为东西走向,海拔高度在400—716.8米之间,主要山峰有牛心山、黄石山、塔山等,由于山体与平原紧密相连,黄石山等山峰给人以拔地而起、突兀高耸的感觉,山峰陡峭,景象巍巍壮观。境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间以规模不等的褶皱构造,沿断裂带常有断崖地貌形态出现。地史演化造就了独树多种岩石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滑石探明储量在8000万吨以上,膨润土储量逾亿吨,居中原之冠、全国前列。砚石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独树独有的传统工艺品—黄石砚的原材料。此外,铁矿、钾长石、花岗岩、萤石等储量巨大,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独树地处“五界一口”,“五界”即北亚热带与暖温带、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南阳盆地和黄淮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和秦岭地槽的分界,“一口”即南阳盆地东北部独树所在地,因山地突然沉陷形成自然缺口,东北窄、西南宽,形如喇叭状,是南北气流进出南阳盆地的通道,风大且多,俗称“风口”。

独树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多西南风,其它季节多东北风。无霜期222天,年平均日照时间2537小时。年平均气温120,年平均降水839mm,雨水季节分布不均,冬春少雨,夏秋雨水较为集中。受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共同影响,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区域分异性十分明显,全镇共有贾河、砚河、脱脚河等5条河流;山泉近10处,其中暖泉、扳倒井较为著名;有郭林水库、塔山水库等9座水库,其中郭林水库库容达335万立方米;人工水利工程——万米长塘纵贯全镇12千米,可灌溉耕地近4万亩。水资源季节性动态变化明显,丰水期水量明显加大。

旅游资源

独树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镇区东3公里有与飞夺泸定桥、激战嘉陵江等著名战役齐名的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遗址,建有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的纪念碑一座,正在争取和筹建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纪念馆。

以镇区为中心,东有与飞夺泸定桥齐名的红二十五军长征血战独树纪念地,建有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等亲笔题词的纪念碑、西有汉光武庙、扳倒井和与南阳府衙、内乡县衙共同构成封建官文化系列的古驿站接官厅“玉照堂”、北有张翟庄新石器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长城遗址和与武当山齐名的黄石山(又名北武当山,小顶山),该山高716.8米,水秀涧幽,风景秀丽,有全国闻名的桃花庵遗址和宏大的道观建筑群,是周围两市一区重要的道教活动场志和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镇区西4公里有扳倒井、光武庙,有与内乡县衙、南阳府衙共同构成封建官衙建筑文化系列的古驿站接官厅(又名玉照堂),据碑刻记载,明清以来,曾有明朝兵部尚书于谦、驸马邬景和,清道光皇帝、钦差大臣林则徐、户部尚书戴明悦、礼部尚书李德炳及傅寿彤、顾嘉衡、许乃普、郑宗玉等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及邓小平、刘伯承、陈赓等革命前辈先后驻足于此,留下了大量的诗词碑刻。 北2公里有张翟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早期遗址,春秋战国时期楚长城遗址。

北7公里有与湖北武当山齐名的黄石山,民间传说桃花庵、张良三拾履的著名故事即发生于此,山上修有道观,山腰至山顶有二十多个道教建筑群,山陡石奇,涧幽水秀,山青树古,是南阳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群众休闲观光的旅游胜地,被河南省确定为A级旅游景点。

黄石山盛产砚石,可制作黄石砚台,黄石砚受到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及元代大书法家米芾等历代文人的盛赞,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亲题“中国黄石砚”。

文化教育

2004年,独树镇初中升学率达到100%,高中升学率达到91.4%,在全省中学生计算机表演赛中,有10位同学分别获得省市表彰。全年改造农村中小学8所,周庄、栗园、金银店等一批标准化农村小学相继建成,其中栗园建起了全县仅有的一所农村寄宿式小学,提高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全镇共有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38所,其中民办学校6所。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44个,其中镇卫生院为省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全镇已开通了3万门容量的程控电话,固定电话装机1.2万门;移动、联通通信网覆盖全镇,移动电话拥有量达到1万部以上。镇区建有100瓦电视插转台一座,有线电视覆盖率80%以上。

红色记忆

1934年26日13时,红二十五军前梯队第二二四团进至方城独树镇附近,准备由七里岗通过公路。但国民党军第四十军第一一五旅和骑兵团已于两小时前到达,抢先占领段庄、马庄,七里岗等一线阵地,突然向红军行军队形猛烈攻击,红军仓促转入防御。军政委吴焕先身先士卒,从交通队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率部队与敌展开肉搏,副军长徐海东率二二三团及时赶到,经一番恶战,打退了敌军的进攻。接着,红二二三团向七里岗守敌发起冲击以图打开缺口,连续冲击3次,均未奏效。入夜后,红二十五军转向杨楼一带集结,在叶县保安寨以北的沈庄附近,穿过许(昌)南(阳)公路,27日拂晓进入伏牛山东麓。27日上午,国民党军四十军第一一五旅和骑兵团又尾追而来,红军占领五里陂、高老山一带高地,将其击退。28日,红二十五军又在澧河附近击退堵截和尾追的国民党军,经由神林、熊背、下汤等地继续西进,一直进入伏牛山区。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在战略转移途中一次极为险恶的战斗。红二十五军在地形平坦和气候恶劣的条件下,遭敌“追剿纵队”的前堵后追,能否击退敌人进攻,突出重围,不仅是战略转移成败的关键,而且关系到全军的生死存亡。正是由于军首长在危急时刻身先士卒,置生死于不顾,指挥和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搏斗。后续部队跑步救援,挫败了敌人的攻击锋芒,稳住了阵地,突出了重围,把追堵之敌甩在背后,才得以转危为安,继续前进。独树镇遭遇战的胜利表明,指挥沉着灵活,将士英勇作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最早楚长城

中国楚长城,即楚“方城”,也即《左传僖公四年》所载“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之“方城”,位于今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的方城县独树镇境内,今方城由此而得名。中国的长城专家们在考证中国长城渊源时曾一致确认:中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楚“方城”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修筑的长城,是中国长城的真正发源地。

根据《左传》、《水经注》、《括地志》等史书记载推算,楚“方城”修建于公元前688年冬伐申之后,公元前679年伐邓以前距今2680多年。与齐、韩、魏、赵、秦、燕等国长城比较,齐长城修于公元前408年,韩长城修筑于公元前355年,魏长城修筑于公元前361年,赵长城修筑于公元前333年,都比楚“方城”晚修了300年以上。至于秦、赵、燕所筑拒胡“万里长城”皆比楚“方城”晚修380多年以上。 “缯关”楚长城遗址,从修筑方法上看,基本上是利用地形,因势构险,就地取材,有土处即用土筑,无土处则以石筑,无论是土筑还是石筑,皆选择在外侧较为陡峭峻险处,这自然增加了城垣的高度,提高了城墙的防御能力。“关口”两侧东西长城将黄城山西麓与伏牛山东麓连在一起,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楚长城是春秋时期既可区分南北,又能区分东西的绵延数百里,横连伏牛与桐柏两个山脉的重要的长形军事设施,特别是伏牛山之方城山(即黄城山、今黄石山)与桐柏山之间尚有宽约20公里的通道,之间又有“夏路”北通中原,楚国若无在此处修筑可以发挥巨大军事防御作用的工事——“方城”,齐桓公必不会轻信楚使屈完的“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天所用之”的话,而罢兵言盟。可见独树北10公里大关口处缯关以及独树东6公里处七里岗的楚长城当时已是可以发挥巨大防御作用的长城,是楚国北出中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历代战略和军事上都是举足轻重的。[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