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貓兒眼睛
t01567c8086c8c5e44f.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128767&sid=119412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貓兒眼睛

漢語拼音:Māo ér Yǎn Jinɡ
別名:小貓眼、野蕎子、野蕎菜、野蕎麥草、頭狀蓼、蕎麥草、水蕎麥、馬蓼草、山谷蓼、野蕎麥
性味:味苦、酸,性寒
功能:清熱解毒,除濕通絡
主治:咽喉腫痛,目赤,牙齦腫痛,赤白痢疾,風濕痹痛

貓兒眼睛,中藥名。為蓼科蓼屬植物尼泊爾蓼PolygonumnepalenseMeisn.的全草。植物尼泊爾蓼,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除濕通絡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目赤,牙齦腫痛,赤白痢疾,風濕痹痛。[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貓兒眼睛

拼音名:Māo ér Yǎn Jinɡ

別名:小貓眼、野蕎子、野蕎菜、野蕎麥草、頭狀蓼、蕎麥草、水蕎麥、馬蓼草、山谷蓼、野蕎麥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nepalense Meissn.[P.Alatum Buch.-Ham.Ex D.Don]

出處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尼泊爾蓼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間採收,晾乾。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自莖基部分枝,莖細弱,直立或平臥,節處略膨大,有縱棱槽。單葉互生;下部葉有柄,上部葉近無柄,抱莖;托葉鞘簡狀,膜質,先端偏斜;葉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3-5cm,寬l-3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圓形,全緣,沿葉柄下延呈翅狀或耳垂狀,下面密生黃色腺點。頭狀花序成球形,項生或腋生,花序梗上部有腺毛;總苞卵狀披針形;花白色或淡紅色;密集;花被常4裂;雄蕊5-6;花往2,下部合生,子房橢圓形,柱頭頭狀。瘦果扁卵圓形,兩面凸出,黑褐色,密生小點,無光澤,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期5-8月,果期 9-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區土壤深厚濕潤、陽光充足的溝邊及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分

尼泊爾蓼全草含5,4′-二甲氧基-6,7-亞甲二氧基黃烷酮(5,4』-di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5,6,7,4』-四甲氧基黃烷酮(5,6,7,4』-tetrmethoxyflavanone),5,6,7,2』,3』,4』,5』-七甲氧基黃烷酮(5,6,7,2』,3』,4』,5』-hep-tamethoxyflava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賽酮(taraxe-rone)[1],3』,4』,6』,2」,3」,4」,5」-七甲氧基-l,3-二酮基查耳酮(3′,4′,6′,2″,3″,4″,5″-heptamethoxy-1,3-diketo chalcon),槲皮素3-O-鼠李二糖甙(quercetin-3-O-rhamnobioside),金絲桃甙(hypero-side,quercetin-3-O-galactoside),木犀草素-6-C-葡萄糖甙(luteolin-6-C-gucoside)及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2]。

性味

苦;酸;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除濕通絡。主咽喉腫痛;目赤;牙齦腫痛;赤白痢疾;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場,9~15g。[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貓兒眼睛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貓兒眼睛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