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觀里桃千樹.花落水空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玄都觀里曾有無數株桃花爛漫盛開,而今早已水流花謝,不復存在。請您不必去尋求明白:奔流着的是清涇還是濁渭,蒼茫之中是馬去還是牛來。謝安重回故地已經帶上了病態,羊曇為他的下世流淚痛哀。這樣的存歿之感,在我酩酊一醉之後便淡然忘懷。要知道古往今來有多少同樣的感慨:活着時身居高廈大宅,到頭來免不了要在荒涼的山丘中把屍骨掩埋。
注釋
卜居:擇定居所。外家:母親的娘家。
「玄都」句:唐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玄都觀,唐代長安城郊的一所道觀。
憑:請。
「清涇」二句:語本杜甫《秋雨嘆》:「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清涇濁渭,涇、渭皆水名,在陝西高陵縣境匯合,涇流清而渭流濁。
謝公:謝安(320—385),東晉政治家。在桓溫謀篡及苻堅南侵的歷史關頭制亂禦侮,成為保全東晉王朝的柱石。孝武帝太元年間,琅琊王司馬道擅政,謝安因抑鬱成疾,不久病故。
羊曇:謝安之甥,東晉名士。
鑑賞
元太宗十一年(1239),元好問回到闊別二十餘年的故鄉秀容(今山西沂縣)。其時金朝已亡,生母張氏已久故,「外家」人物零落殆盡。《人月圓》小令即作於此時。[2]
同題的第一首:「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後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穀,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表達了「卜居」東園後屏隔紅塵、醉度餘生的感受。詩人顯然還有許許多多的話要說,又像是什麼都說不出來。於是一連串寓意深沉的典故,便替代了作者的自白,成為這第二首曲子的特殊的景觀。
先看一、二句。「玄都觀里桃千樹」,注釋中已說過,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成句。劉禹錫於元和十年(815)春,由朗州貶所召回京城,見京城人爭相去玄都觀賞花,所謂「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於是寫了《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正是他離京十年、舊地重回的感受。十四年後劉禹錫再度回到京城重遊玄都觀,此時已是「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再游玄都觀》)了。元好問將自己二十餘年才得重返的家鄉秀容,比作劉禹錫所契闊的玄都觀,借用的雖是劉詩的原句,「花落水空流」的景象卻是慘痛百倍了。
「清涇濁渭,去馬來牛」用杜詩,杜詩原意是寫大雨滂沱中河水的印象,「去馬來牛」化用《莊子·秋水》「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之意。作者將其從杜詩中游離出來,便與原解無關,而純粹帶上了世事紛紜、是非擾雜的象徵意義。江山易主,故里非昔,對於「紅塵」中的時世,「莫問」二字含有多少隱痛啊!
六、七二句的「謝公」、「羊曇」,是聯為一義的典故。史載謝安晚年受到司馬道子的排擠,離開京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出鎮廣陵。太元十年(385),謝安扶病還京,經過西州門,對左右說:「吾病殆不起乎!」不久果然病逝。他的外甥羊曇素受謝安恩重,從此悲戚輟樂,不忍心再行經西州門。後來因為喝醉了酒,誤入這一禁區,發現時已經過晚。他日誦曹植《箜篌引》的詩句,慟哭而去。元好問既以謝安的「扶病」借喻自己重回故園的衰殘,又以羊曇的「揮涕」來代表自己對外家人物歿亡的哀悼,所謂「一醉都休」,不過是強行自我麻醉而已。
至於末二句的「生存華屋,零落山丘」,則正是羊曇所誦曹植詩句的內容。這是對「一醉都休」的事實上的否定。「生存」與「卜居」又建立了想象間的聯繫,也就是所謂「扣題」。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見到這首不長的小令,全篇蘊涵着作者極為豐富的述意:劉郎去後重來,猶見「玄都觀里桃千樹」,而如今連片花也沒有,說明詩人所重見的故鄉,面目全非;「清涇濁渭,去馬來牛」,非不可辨,作者卻「憑君莫問」,不願意再細詳世事,顯示了國變之後的萬念俱灰;羊曇慟哭謝安的存歿深情,作者寧可付之醉忘,反映了「舊家人物今誰在」(作者《東園晚眺句)的嚴酷事實;而「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引曹植詩句,作為古今至理,則是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深沉慨嘆。全曲通過一系列典故和前人成句的化用,表現了國破家亡的滄桑巨痛,及「卜居外家東園」而苟延殘生的沉重心情。
這首小令典重蘊深,帶有較重的詞味。這一來是因為「人月圓」本屬詞牌,後因合於北曲宮調的緣故才轉為小曲;二來是由於散曲初創時期,詞、曲界限並無明顯分野。日後的散曲也用典故或引前人詩句,但援例和用意都要顯豁得多。[3]
元好問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