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坎门第二初级中学
校园咨询
“双减”专栏|坎门第二初级中学课后服务项目“鱼灯制作”参加“和美海岛创建展”
近日,坎门第二初级中学课后服务项目“鱼灯制作”应邀参加了“玉环·和美海岛创建展”。
在玉环图书馆前的展区内,琳琅满目的鱼灯作品宛如让人置身于海底世界,特别是创新后的鱼灯——乐鱼,举在手中,一晃动,鱼头与鱼尾左右摆动,犹如刚从水中跃出的小精灵一般,充满了灵性与活力,又带着一点萌样,让人爱不释手。“乐鱼”的萌样吸引了一大批可爱的小市民,纷纷参与体验制作:“扎骨架” “蒙布”……“乐鱼”成为展区的新宠,小朋友纷纷借去拍照留念。
继承传统
据悉,“鱼灯制作”是学校引进的玉环地方非遗项目之一,也是学校贯彻实施“双减”政策开展的一项课后服务项目。美术老师张建春是“鱼灯制作”授课教师,课程初期聘请了鱼灯制作非遗传承人——许为玉老人担任顾问,张建春老师拜许为玉老人为师,结对为师徒。
“鱼灯制作课程”经历了“师徒传承——师生传承——生生传承”的传承模式。在传承鱼灯制作技艺过程中,坎门第二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鱼灯作品——带鱼、鲳鱼鱿鱼、墨鱼等,保存了大量传统鱼灯制作的骨架,对于传统鱼灯制作技艺的传承、玉环文脉的传播留下了很多资料。
创新发展
在双减政策与精神的引领下,学校对运用和推广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开展课后服务,培育学生阳光成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分析与推进工作。结合学校与拓展课程实际,提出并制定了“基本服务+拓展服务”的课后服务模式,提出了“传承+项目化学习”的课后服务新思路。
随着项目化学习在课后服务拓展课程中的推进,同学们有了新的想法:想把鱼灯的外形做得更精美些、体积更小些。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对几种方案的可行性展开了探究。外形要做得精美,灵感离不开自然界中的鱼类,学生们通过市场调研和网络查询,选定合适可行的鱼的外形进行制作,绘画出基本骨架。接下来是扎骨架,根据自己设计的鱼的形象,将改进的竹篾进行捆扎。先扎主骨架,再扎副骨架、小骨架。用白色棉线十字交叉缠绕竹篾交接处。然后进行蒙布,将白色水草布边缘刷上浆糊,沿着骨架一小片一小片蒙上,连接位置相叠大约0.5厘米厚。等刷的浆干了就可以在上面进行绘图填色,这样一条栩栩如生的“鱼”就呈现在眼前了。
与传统的鱼灯相比,创新后的鱼灯体积更小,形状更萌,灵活性更强。同学们把自己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命名为“乐鱼”——一条快乐的鱼。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在传承,在创新,更多的是在自主探究。这样的自主探究拓展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核心素养。
自课后服务开展以来,“鱼灯制作”依托现代STEAM教育理念,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鱼灯制作”仅是坎门第二初级中学课后服务项目的一项内容,学校开展的“海韵”课后服务在海岛文脉传承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与智慧,在海岛文脉传承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 ↑ 基础教育:要“人”,还是要“才”? ,搜狐,2016-12-31
- ↑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搜狐,2021-03-18